2聚合物共混的目的、意义及混合原则 2.1聚合物共混的目的 采用共混方法获得的多组分聚合物材料兼具 各组分的优点,取长补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综 合性能,扩大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橡胶填充塑料:HPS、超韧尼龙、增韧PP 塑料填充橡胶:增强橡胶
2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意义及混合原则 橡胶填充塑料:HIPS、超韧尼龙、增韧PP 塑料填充橡胶: 增强橡胶 采用共混方法获得的多组分聚合物材料兼具 各组分的优点,取长补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综 合性能,扩大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2.1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
2.2聚合物共混的意义 (1)聚合物共混物可以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 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 理想聚合物材料; (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 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 (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4)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2.2 聚合物共混的意义 (1)聚合物共混物可以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 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 理想聚合物材料; (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 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 (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4)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2.3高分子一高分子共混原则 (1)极性相匹配原则。与选择溶剂的情形类同,两相 高分子材料极性相似,有助于混溶。 (2)表面张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胶体化学原则。表 面张力相近,易在两种混合高分子颗粒表面接触处 形成较稳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共混稳定性。 (3)扩散能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分子动力学原则。 界面层上两相高分子链段相互渗透,扩散。若扩散 能力相近,易形成浓度变化较为对称的界面扩散层
2.3 高分子—高分子共混原则 (1) 极性相匹配原则。与选择溶剂的情形类同,两相 高分子材料极性相似,有助于混溶。 (2) 表面张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胶体化学原则。表 面张力相近,易在两种混合高分子颗粒表面接触处 形成较稳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共混稳定性。 (3) 扩散能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分子动力学原则。 界面层上两相高分子链段相互渗透,扩散。若扩散 能力相近,易形成浓度变化较为对称的界面扩散层
(4)等粘度原则,这是一条流变学原则。指两相高分 子熔体或溶液粘度接近,易混合均匀混合。若粘度 相差较大、易发生“软包硬”,或粒子迁移等。 (⑤)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这是一条热力学原则。两相 高分子共混不同于高分子溶液。两相共混并希望各 相保持各自的特性,一般要求达到微米级的多相结 构,即所谓“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分相而又 不分离的状态。但是,为了混合的稳定性要求两相 颗粒界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小混溶层。溶解度参数相 近有助于稳定混溶层的形成
(4) 等粘度原则,这是一条流变学原则。指两相高分 子熔体或溶液粘度接近,易混合均匀混合。若粘度 相差较大、易发生“软包硬”,或粒子迁移等。 (5)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这是一条热力学原则。两相 高分子共混不同于高分子溶液。两相共混并希望各 相保持各自的特性,一般要求达到微米级的多相结 构,即所谓“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分相而又 不分离的状态。但是,为了混合的稳定性要求两相 颗粒界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小混溶层。溶解度参数相 近有助于稳定混溶层的形成
3聚合物相容性的理论 衡量聚合物相容性的三种定义 ()热力学角度:指不同聚合物在分子尺度上的混容; (2)相结构的大小:两种聚合物混合时没有相分离的明 显迹象; (3)共混物的性能:聚合物的共混物具有所希望的物理 性质
3 聚合物相容性的理论 (1)热力学角度:指不同聚合物在分子尺度上的混容; (2)相结构的大小:两种聚合物混合时没有相分离的明 显 迹象; (3)共混物的性能:聚合物的共混物具有所希望的物理 性质。 衡量聚合物相容性的三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