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名称: 水温: 试件编号材料的下(g)吸水饱和后重(g) 吸入水重 面量吸水率 体积吸水学 (g) (%) (%) 平均值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试验所得各项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二)石料试样的细度对密度的测定结果有影响吗?为什么? 七、任选思考题 根摆本试验中孔隙率及体积吸水率的试验结果,分析出该材料的孔隙构造状况。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实验二水泥性质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水泥呈粉末状,与水混合后,经过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能由可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 散粒状材料胶结成为整体,所以水泥是一种良好的矿物胶凝材料。鉴于水泥在工程中的广泛利用,掌探 各种水泥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水泥强度、安定性和标准稠度用水量等试 验方法和技术标准,学会检验水泥的燥作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泥的性能判断所检水泥材料是否 合格 实验原理 水泥的性质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和水泥胶砂强度等方面。 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水泥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 体积安定性不良是指在水泥已经硬化后,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化的现象。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 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或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过多造成的。国 家标准规定,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沸煮法起加速氧化钙熟化的作用,所以只能检查游离氧化钙 所引起的水泥安定性不良。而游离氧化镁在蒸压下才加速熟化,石音的危害则需长期在常温水中才能发 现,两者均不便于快速检验。所以,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水泥中 的三氧化疏含量不超过3.5%,以控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强度是水泥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一1999) 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S0 17671 1999)的焜定,水泥和标准砂按照L:3混合 用0.5的水灰比,按规定的方法制成试件,在标准温度(20士1℃)的水中养护,测定31和28d的强度。 根据测定结果,将硅酸盐水泥分为425、425R、52.5、52.5R、62.5和625R等六个强度等级。 三、实验装置和仪署 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湿汽养护箱、沸煮箱、雷氏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胶砂 振实台、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抗压夹具、天平等。 图1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图2沸煮箱图 图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图4水泥净浆搅拌机 图5水泥胶砂振实台 图6抗折强度试验机 图7抗压试验机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的任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 法为准 2.试验前须检查:仪器的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 机应运转正常。 6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3水泥净浆拌和前,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 小心将称好的500加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据出摔和时,先将橙拌锅放在搅拌机的锅 ,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的水泥浆刮入 锅中间,接若高速搅拌120s后停机 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水,水量精确至0.5ml. 4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 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周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燃后突然放松,让试谁自由 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5,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 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 该水泥的标淮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 调整水量,重新式验,直至达到28±2mm时为止 6.用不变水量方法测量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下式(或仪器上对应标尺) 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购。 p-334-0185g 注: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 (二)安定性的测定 1.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备标淮稠度净浆 2若采用饼法,一个试样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若采用雷氏法时,每个雷氏 夹需配备质量约5~8g的玻璃板两块,每种方法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凡与水泥净浆 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3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分,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 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 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牡2弘。 4雷氏夹试件的制备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 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前插捣15次左右然后抹平,盖 上稍涂油的破璃板,接着立该将试横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弘。 5从亲护箱内取出试件,脱去玻璃板 当为饼法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证无外因时,该试饼已属不 合格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篦板上 当用雷氏法时,先测量试件指针尖端的距离(A),精确至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篦板上, 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 6沸 调整好沸煮箱内水位,保证整个沸煮过程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然后在305m 内加热至沸腾并保持3h5mi 7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若为试 饼,目测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 式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若为雷氏夹,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 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当两个内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 -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 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增加距离(C一A)值相差超过4mm时,应用同 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水泥胶砂强度实验包括试件成型,脱模养护和强度测定三部分内容 1.试件成型 (①)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 机油。 (2)试验采用中国S0标准砂,中国S0标准砂可以单级分包装,也可以各级预配合以1350土5g量 的塑料袋混合包装。 沙可成型三条试体。除火山灰水泥外,每锅胶砂按质量比水泥:标准砂:水=1:3:0.5,用 天平称取水泥450+2g、中国1S0标准砂13505g,量水器量取225mL水 火山灰水泥进行胶砂强度检验的用水量按0.50水灰比的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 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3)把水加入搅拌锅,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周定架上,上升至周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搅拌机 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 个15s内用一影 皮刮具将 和锅壁上的胶 入锅中间 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后,停机取厅 搅拌锅。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s内。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 (4)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中将 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档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 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若提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沙,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报实60次。移走色 模,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 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月 沿试模长度方向 横向锯割动作慢慢移向另一端, 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状况将试 体表面抹平 (⑤)在试模上作好标记后,立即放入湿汽养护箱或雾室进行养护。 2.脱模与养护 )养护到规定脱模时间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两个龄期以上的 试体,编号时应将同 试模中的 三条试件分在两个以上的龄期内 (2)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前20mm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 型后20一24仙之间脱模。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3)试件脱模后立即水平或垂直放入水措中养护,养护水温度为20=1℃,试件之间应留有间隙,养 护期间试件之间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 不同龄期的试件,应在下列时间里(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算起)内进行强度测定。 -24h±15m1n: 48h±30min: -72h=15min 7142 -28d±8h 3.1抗折强度测定 ()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件先做抗折强度测定。测定前须擦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 柱表面粘若的杂物。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试件侧面与圆柱接触。 (②)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时,试件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件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 杆在试件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3)抗折强度测定时的加荷速度为50N/s士10Ns。 (4)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Pa: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