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制备过程中避免组分发生化学变化; ②要防止和避免欲测定组分的沾污; ③尽可能减少无关化合物引入制备过程; ④尽可能简单易行。 二、样品处理的原则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①制备过程中避免组分发生化学变化; ②要防止和避免欲测定组分的沾污; ③尽可能减少无关化合物引入制备过程; ④尽可能简单易行。 二、样品处理的原则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样品制备原理 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差 异,使其从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品基质 中提取分离出来(相似相溶)。 极性-溶解度、分配系数;挥发性-蒸汽压。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样品制备原理 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差 异,使其从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品基质 中提取分离出来(相似相溶)。 极性-溶解度、分配系数;挥发性-蒸汽压。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1、极性 提取、净化条件的依据。 相似相溶原理:使用与农药极性相近的溶剂为提 取剂,使残留农药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 极性判断:电负性、双键、对称性 表示:氧化铝吸附剂上洗脱供试溶质的能力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1、极性 提取、净化条件的依据。 相似相溶原理:使用与农药极性相近的溶剂为提 取剂,使残留农药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 极性判断:电负性、双键、对称性 表示:氧化铝吸附剂上洗脱供试溶质的能力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2、水溶性 农药的极性决定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的其他因素 ① 温度:高→溶解性高 ② 含盐量:盐会降低有机物的溶解度。 ③ pH:影响可解离的农药的溶解度 (一)、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2、水溶性 农药的极性决定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的其他因素 ① 温度:高→溶解性高 ② 含盐量:盐会降低有机物的溶解度。 ③ pH:影响可解离的农药的溶解度 (一)、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极 性 溶剂强度 溶 剂 溶解度(20~25℃) 溶剂在水中 (%) 水在溶剂中 (%) 非极性 强反相 弱正相 正己烷 0.00095 0.0111 异辛烷 微溶 微溶 四卤化碳 0.077 0.010 三卤甲烷 0.815 0.072 二卤甲烷 2 - 四氢呋喃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乙 醚 6.04 1.468 乙酸乙酯 8.08 2.94 丙 酮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乙 腈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异丙醇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甲 醇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水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极 性 弱反相 强正相 醋 酸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极 性 溶剂强度 溶 剂 溶解度(20~25℃) 溶剂在水中 (%) 水在溶剂中 (%) 非极性 强反相 弱正相 正己烷 0.00095 0.0111 异辛烷 微溶 微溶 四卤化碳 0.077 0.010 三卤甲烷 0.815 0.072 二卤甲烷 2 - 四氢呋喃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乙 醚 6.04 1.468 乙酸乙酯 8.08 2.94 丙 酮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乙 腈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异丙醇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甲 醇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水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极 性 弱反相 强正相 醋 酸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