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差别效率理论更能够成为横向并购的理论基础。在这 理论中还需注意几点: 首先,该理论假设被收购的公司的所有者(或股东)无法 更换他们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的并购 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其次,如果替换不称职的管理 者是并购活动的唯一动因,那么把被收购公司作为一个 子公司来经营就足够了,收购公司没有必要与其合并。 第三,从该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断,并购后管理者 将会被替换,但实际运行中并非绝对如此 经营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或经营经济( operating economy)可以通过多种并购来获得。建立在经营协同 基础上的理论假定在行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并且在并 购之前,公司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 求。而规模经济又是产生于不可分性
因而差别效率理论更能够成为横向并购的理论基础。在这 一理论中还需注意几点: 首先,该理论假设被收购的公司的所有者(或股东)无法 更换他们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的并购 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其次,如果替换不称职的管理 者是并购活动的唯一动因,那么把被收购公司作为一个 子公司来经营就足够了,收购公司没有必要与其合并。 第三,从该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断,并购后管理者 将会被替换,但实际运行中并非绝对如此。 经营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或经营经济(operating economy)可以通过多种并购来获得。建立在经营协同 基础上的理论假定在行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并且在并 购之前,公司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 求。而规模经济又是产生于不可分性
纯粹的多样化经营理论 ●策略性结盟理论 价值低估理论 3.2信息信号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目标公司被收购,或者收购活动并未最 终成功,目标企业的股票在收购的过程中也会被重新 提高估值,资本市场将会重新对该公司的价值做出评 价。该信息假说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认为并购 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公司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促使 市场对其重新估价,目标公司和其他各方不必采取其 他的特别行动,这是一种“坐在金矿”上的解释。 是收购要约会激励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自身贯彻更有效 的战略,这是一种“背后鞭策”的解释
纯粹的多样化经营理论 策略性结盟理论 价值低估理论 3.2 信息信号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目标公司被收购,或者收购活动并未最 终成功,目标企业的股票在收购的过程中也会被重新 提高估值,资本市场将会重新对该公司的价值做出评 价。该信息假说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认为并购 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公司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促使 市场对其重新估价,目标公司和其他各方不必采取其 他的特别行动,这是一种“坐在金矿”上的解释。二 是收购要约会激励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自身贯彻更有效 的战略,这是一种“背后鞭策”的解释
3.3代理问题和管理者主义理论 代理问题是詹森和梅克林于1976年最先提出的,是指当管 理者只拥有公司所有权股份的一小部分时,便会产生代 理问题。这种部分的所有权可能会导致管理者的工作缺 乏活力,或导致其进行额外的高消费,而大多数的花费 将由拥有绝大多数股权的所有者承担。 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代理者或决策者) 和所有者(风险承担者)间的合约不可能无代价的签订 和执行,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主要包括:1、构造一系 列合约的成本;2、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 成本;3、保证代理人进行最优决策,否则将就次优决 策的后果保证给委托人以补偿的契约的签订成本;4 剩余损失,由于代理人的决策和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 策间发生偏离而使委托人所遭受的福利损失
3.3 代理问题和管理者主义理论 代理问题是詹森和梅克林于1976年最先提出的,是指当管 理者只拥有公司所有权股份的一小部分时,便会产生代 理问题。这种部分的所有权可能会导致管理者的工作缺 乏活力,或导致其进行额外的高消费,而大多数的花费 将由拥有绝大多数股权的所有者承担。 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代理者或决策者) 和所有者(风险承担者)间的合约不可能无代价的签订 和执行,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主要包括:1、构造一系 列合约的成本;2、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 成本;3、保证代理人进行最优决策,否则将就次优决 策的后果保证给委托人以补偿的契约的签订成本;4、 剩余损失,由于代理人的决策和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 策间发生偏离而使委托人所遭受的福利损失
以接管解决代理问题:通过组织和市场等方面的机制 来有效的控制代理问题。当一家公司以所有权与经营 管理权的分离为特征时,公司的决策体系也将决策管 理(创立与贯彻)从决策控制(批准与监管)中分离 出来,以限制代理人个人决策的效力,从而避免其损 害其他股东的权益,控制职能由股东选举的董事会行 使。代理人必须为委托者负责,否则就会在经理者市 场上遣受价值损失。当这也无法解决代理问题时,接 管市场就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终的外部控制手段。 ●管理主义:有的学者认为以接管或收购解决代理问题, 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并不能解决问题。穆勒( Mueller) 认为用管理主义来解决。他认为管理者有扩大企业规 模的动机,他假定管理者的报酬是公司规模的函数, 因此管理者往往采用较低的投资要求回报率
以接管解决代理问题:通过组织和市场等方面的机制 来有效的控制代理问题。当一家公司以所有权与经营 管理权的分离为特征时,公司的决策体系也将决策管 理(创立与贯彻)从决策控制(批准与监管)中分离 出来,以限制代理人个人决策的效力,从而避免其损 害其他股东的权益,控制职能由股东选举的董事会行 使。代理人必须为委托者负责,否则就会在经理者市 场上遭受价值损失。当这也无法解决代理问题时,接 管市场就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终的外部控制手段。 管理主义:有的学者认为以接管或收购解决代理问题, 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并不能解决问题。穆勒(Mueller) 认为用管理主义来解决。他认为管理者有扩大企业规 模的动机,他假定管理者的报酬是公司规模的函数, 因此管理者往往采用较低的投资要求回报率
●自大(骄傲)假说:(Ro11,1986) 3.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的现金在支付了所有的净现值为 正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流量。 3.5市场势力假说 3.6税负考虑假说 4.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 4.1规模经济动因 4.2提高市场占有率动因 4.3企业发展动因 4.4单纯利润动因 4.5买“壳”上市动因 4.6降低交易费用动因 4.7政府推动动因
自大(骄傲)假说:(Roll,1986) 3.4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的现金在支付了所有的净现值为 正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流量。 3.5 市场势力假说 3.6 税负考虑假说 4.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 4.1 规模经济动因 4.2 提高市场占有率动因 4.3 企业发展动因 4.4 单纯利润动因 4.5 买“壳”上市动因 4.6 降低交易费用动因 4.7 政府推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