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渊源考辨…… (1) 第一节 实物信息传输及其思维定势 (2) 第二节史前线纹透视 (14) 一、线纹正名 (15) 二、先民的热衷与陶塑的机近… (17) 三、繁荣的时空世界… (19) 四、线纹分类及其遗传因子… (25) 五、抽象的澜释… (30) 第三节“书画同源”说… (56) 一、图画记事的历史必然… (57) 二、并非“克隆”… (64) 三、“同源”的解折… (68) 第四节八卦符号形态与汉字体态 (81) 一、八卦源流管窥………………… (82)
▣ 二、易象的辐射力… (84) 汉字体态论 第二章 传统思维观念模式的投彩 (99) 第一节 类族的思维聚焦…………… (100) 一、类与中国文化…………… (100) 二、形义对应与类的衔接优势 (103) 三、思维的类化与求美的泛化 (107) 第二节 文字的神化… (122) 一、族徽与图腾 (123) 二、特异功能 (124) 三、尊者标签 (127) 第三节 美化文字 (139) 一、文字美饰功能源流… (139) 二、“文章”别解 (142) 第三章 汉语的范式… (148) 第一节 块体的和谐… (149) 第二节 形繁与音简…… (154) 第三节 显义体态与汉语交际的诸多 制约………… (157) 第四章 物质依凭 (164) 第一节 “书契”辨析 (165) 第二节 “毛锥”的身世考察…… (171) 第三节 甲骨的苛求… (179) 第四节泥范之则 (186) 第五节 “石”的永久规范… (190) 2
第五章元素解析及特征审视 … 月 (194) 第一节方形的诠释 (194) 录 一、方的渊源探寻 (195) 二、方形的内涵辨新…………… (198) 三、方形的效应 (203) 第二节笔画潮源 (209) 一、线条程式的形成 (209) 二、笔画定型推因…… (212) 三、捺与字间标识… (214) 第三节羡余性与高熵值… (220) 一、区分度、识别率与个体繁化 (220) 二、个体繁化与系统繁化… (222) 第四节异体析因 (228) 一、表意机制的多元整合… (228) 二、历时演化的种种契机 (234) 第五节 特定文宇序列与特定书写 条件……… (239) 第六章 历时演变透视…… (249) 第一节 商周文宇体态释……… (250) 一、特殊的文字用途………… (250) 二、不凡的营构主体……… (255) 三、甲骨文体态解析… (260) 四、金文体态解析…… (265) 第二节春秋战国文字体态变异考 (278) 一、地域性歧异 (279) 二、书写性趋向 (282) 三、装饰性书体 (301) 3
第三节 小篆的历史定位… 汉字体态论 (315) 一、“书同文”的审视 (316) 二、规范化的代价…… (319) 三、标准的局限与书体演变活力 (323) 第四节隶楷说要 (332) 一、泉“扁”探源 (333) 二、楷式不变析 (335) 第五节 正、草互动与日用书写的 主导 (340) 第七章 电脑时代汉字体态前 f… (347) 第一节 电脑与汉字体态艺术… (348) 第二节电脑与汉字简化… (356) 第三节 电脑与“书同文”… (361) 附:主要参考书目… (365) 4
目 次 前言 第一章 渊源考證 第一節 実物文消息在云之上冬思惟定式 第二節原始線紋)透視 一、線紋)見分 二、原人熟中上陶℃∽〈2上機会 三、繁米)時空世界 四、線紋)分類上衣)遺云の要因 第三節「書画同源)分析 一、圆画℃物事花書老記才歴史)必然 二、决儿℃夕口之下注本 三、「同源」懈說 第四節八卦符号上漠字形熊 一、八卦)源流の探) 二、「易象)輻射才石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