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2014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第 卷答案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槁纸上答题无 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mdi)绮丽(y1)洗濯(zhuo)猝然长逝(chi) B.腆着(tian)锃亮(ceng)砭骨(bian)众目睽睽(kui) C.归咎(ji)拽住( zhuai)羁绊(j)鳞次栉比(zhi) D.梦寐(mei)攒成(cuan)剽悍(biao)长吁短叹(y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繁衍睿智粗制烂造 闲情逸致 B.吞噬磐石 张惶失措 世外桃园 C.嶙峋烦燥抑扬顿挫草长鹰飞 D.扶掖慰藉根深蒂固 不可名状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实我并没有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些慰安他的话 ②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的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③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他一手拿着布包,一手攥着钱 地转过身子 决定锐利探究笨拙 B.决意犀利探求滞笨 C.决定犀利探求笨拙 D.决意锐利探究滞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B.今年3月1日,在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的暴力恐怖事件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 将碌碌无为
夹江县 2014 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第 Ⅰ卷答案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 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 本部分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mái) 绮.丽(yǐ) 洗濯.(zhuó) 猝.然长逝(chù) B.腆.着(tiǎn) 锃亮(cèng) 砭.骨(biān) 众目睽.睽 (kuí) C.归咎.(jiù) 拽.住(zhuài) 羁.绊(jī ) 鳞次栉.比(zhì) D.梦寐.(mèi) 攒.成(cuán) 剽.悍(biāo) 长吁.短叹(yū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繁衍 睿智 粗制烂造 闲情逸致 B.吞噬 磐石 张惶失措 世外桃园 C.嶙峋 烦燥 抑扬顿挫 草长鹰飞 D.扶掖 慰藉 根深蒂固 不可名状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实我并没有 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些慰安他的话。 ②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 的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③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他一手拿着布包,一手攥着钱, 地转过身子。 A.决定 锐利 探究 笨拙 B.决意 犀利 探求 滞笨 C.决定 犀利 探求 笨拙 D.决意 锐利 探究 滞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 ....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B.今年 3 月 1 日,在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 ....的暴力恐怖事件。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 将碌碌无为 ....
D.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关于失联飞机的真相扑朔迷离, 专家和媒体对此也莫衷一是。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拥护。 B.对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言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C.今年,重重雾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饱受其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保护。 D.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解元小传解缙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 叶,号“小由基Φ″。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 军徳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③。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岀下邳,闻金 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 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③,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 去。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 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虞候:与下文“偏将军”“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鹘 :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擢:提拔) B.世忠忧之 (忧:担忧) C.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备:详细,详尽) D.众惧辟易遁去。 (遁:逃跑) 7.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索持犀牛却行。 A.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D.扶苏以数谏故。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元一表人才,他浓眉俊目、目光炯炯、神采照人,双手下垂时能超过膝盖 B.解元因为射箭能百步穿杨而且作战勇敢,所以被韩世忠保举为偏将军。 C.韩世忠到了下邳,听说金兵到了,士兵惊恐,世忠忧心;而解元临危不惧,率领20人偷 袭冲入敌阵,俘虏了几个金兵,从而了解了敌情 D.从文章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解元是一个相貌堂堂、射术高超、力大无穷、勇敢无畏、智勇 双全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D.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 MH370 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关于失联飞机的真相扑朔迷离, 专家和媒体对此也莫衷一是 ....。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拥护。 B.对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言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C.今年,重重雾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饱受其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保护。 D.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二、文言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解元小传 解缙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 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 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 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 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⑤,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 去。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 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虞候:与下文“偏将军”“ 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鹘 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 (擢:提拔) B.世忠忧.之。 (忧:担忧) C.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备:详细,详尽) D.众惧辟易遁.去。 (遁:逃跑) 7.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能以.索持犀牛却行。 A.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D.扶苏以.数谏故。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元一表人才,他浓眉俊目、目光炯炯、神采照人,双手下垂时能超过膝盖。 B.解元因为射箭能百步穿杨而且作战勇敢,所以被韩世忠保举为偏将军。 C.韩世忠到了下邳,听说金兵到了,士兵惊恐,世忠忧心;而解元临危不惧,率领 20 人偷 袭冲入敌阵,俘虏了几个金兵,从而了解了敌情。 D.从文章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解元是一个相貌堂堂、射术高超、力大无穷、勇敢无畏、智勇 双全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6 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 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 9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 (上文《解元小传》)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橫分③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①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11.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12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③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那边?(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⑤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社科文阅读(12分,每题4分) “三手烟”揭秘 ①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三手烟的说法,但很可能已经闻到了它。 ②《纽约时报》中提到,这不可见但却有毒的气体颗粒混合在了吸烟者的头发、衣服 坐垫和沙发上,逗留的时间比二手烟还要持久。最近关于它的研究和报道都有上升趋势,其 实早在1953年就有报道称,将香烟的凝聚物涂覆在老鼠身上会引起癌症,继而就有人提出 烟的毒素有可能会在吸烟者离开后还停留在房间内。1991年有人在吸烟者家中的灰尘中提 取出了尼古丁,因为过去3个月内有人吸过烟。2008年类似的调查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
1.考生使用 0.5mm 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 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五个大题,有 15 个小题,共 126 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 分) 9.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 (上文《解元小传》)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三峡》 )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4 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① 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11.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 (12 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 。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③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 , 。” ⑤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社科文阅读(12 分,每题 4 分) “三手烟” 揭秘 ①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三手烟的说法,但很可能已经闻到了它。 ②《纽约时报》中提到,这不可见但却有毒的气体颗粒混合在了吸烟者的头发、衣服、 坐垫和沙发上,逗留的时间比二手烟还要持久。最近关于它的研究和报道都有上升趋势,其 实早在 1953 年就有报道称,将香烟的凝聚物涂覆在老鼠身上会引起癌症,继而就有人提出 烟的毒素有可能会在吸烟者离开后还停留在房间内。1991 年有人在吸烟者家中的灰尘中提 取出了尼古丁,因为过去 3 个月内有人吸过烟。2008 年类似的调查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
车上展开。2010年一项研究则指出,吸烟者的房子,即使空置两个月或搬入新主人,三手 烟遗留的问题也还是明显。 ③根据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的界定,烟草烟雾中有250种有毒的气体、化学物质和 金属,其中11种化合物被划分在一类致癌物中,属于最危险的物质。医学专家认为,这些 隐形杀手”很容易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甚至吸烟者的头发和皮肤上,此时如果别人进 入室内或室内有其他人,就等于在吸“三手烟”。致癌物质会在肺部循环逗留,人一旦过度 疲劳以及营养不良或者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时,就会对肺部造成损害,这可能也是有些从不 吸烟的人也会患上肺癌的原因之一。专家介绍,“三手烟”对孩子的危害最大 ④事实上,三手烟主要会通过三种渠道造成污染:在物体表面或灰尘中形成残留物 吸附后又被重新释放回空气,和氧化物或环境中的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科 学家罗莱曼等人还发现,另—种空气污染物臭氧会和三手烟残留物结合,产生粒径小于100 纳米的超细颗粒,这种尺寸对包括骨髓、淋巴结、脾脏、心脏和中心神经系统在内的一些组 织结构都能造成威胁。 ⑤霍建民教授表示:消除香烟危害的最好方法的就是禁烟。但是目前看来,全面禁烟还 不太可能。由于“三手烟”沉积在室内家具、墙壁的表面,不易散去,即便散去也需要一段 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应该尽量减少在吸烟场 所里逗留,尤其是少年儿童、婴幼儿以及体弱多病者等特殊人群,尽量不在有“三手烟”且 封闭的室内长时间逗留,特别是吸烟者居住和工作的房间。 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增多和公众意识的提高现如今美国的租赁和购买行业也受到了三 手烟的影响,一般来说,前主人是吸烟者的房子和汽车在被选择率和价格上都会因此而下 降。 选自《环境健康展望》编译锡兵有改动) 12.文章揭穿了“三手烟”的哪些秘密?(4分) 13.结合文意,请说说什么是“三手烟”?(4分) 14.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这些‘隐形杀手’”指什么?作者这样称呼有什么作用?(4 分) 五、散文阅读(18分) 一条河的消失王太生 ①我扭头,一条河在我的肩上流淌 ②那是市河,与街道平行的河,岸上走着寂寂想心事的人,河上划着放鱼鹰的船,人 树、房子、市井倒映在水里,时间不算太久,像放一场黑白电影。 ③在中囯的许多城市,每天都消失一些河。一条河与一个城市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可 以想见,这条河与这个城市像亲人一样,临分别时,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④三十年前,我所在的城市街边有市河,河是另一种形式的路,水面上古老的砖桥,它 们有很好听的名字:虹桥、升仙桥、税务桥、陈家桥…….那时候,我住在升仙桥旁,河对岸
车上展开。2010 年一项研究则指出,吸烟者的房子,即使空置两个月或搬入新主人,三手 烟遗留的问题也还是明显。 ③根据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的界定,烟草烟雾中有 250 种有毒的气体、化学物质和 金属,其中 11 种化合物被划分在一类致癌物中,属于最危险的物质。医学专家认为,这些.. “隐形杀手 .....”很容易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甚至吸烟者的头发和皮肤上,此时如果别人进 入室内或室内有其他人,就等于在吸“三手烟”。致癌物质会在肺部循环逗留,人一旦过度 疲劳以及营养不良或者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时,就会对肺部造成损害,这可能也是有些从不 吸烟的人也会患上肺癌的原因之一。专家介绍,“三手烟”对孩子的危害最大。 ④事实上,三手烟主要会通过三种渠道造成污染:在物体表面或灰尘中形成残留物, 吸附后又被重新释放回空气,和氧化物或环境中的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科 学家罗莱曼等人还发现,另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会和三手烟残留物结合,产生粒径小于 100 纳米的超细颗粒,这种尺寸对包括骨髓、淋巴结、脾脏、心脏和中心神经系统在内的一些组 织结构都能造成威胁。 ⑤霍建民教授表示:消除香烟危害的最好方法的就是禁烟。但是目前看来,全面禁烟还 不太可能。由于“三手烟”沉积在室内家具、墙壁的表面,不易散去,即便散去也需要一段 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应该尽量减少在吸烟场 所里逗留,尤其是少年儿童、婴幼儿以及体弱多病者等特殊人群,尽量不在有“三手烟” 且 封闭的室内长时间逗留,特别是吸烟者居住和工作的房间。 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增多和公众意识的提高,现如今美国的租赁和购买行业也受到了三 手烟的影响,一般来说,前主人是吸烟者的房子和汽车在被选择率和价格上都会因此而下 降。 ( 选自《环境健康展望》 编译 锡兵 有改动) 12.文章揭穿了“三手烟”的哪些秘密?(4 分) 13.结合文意,请说说什么是“三手烟”?(4 分) 14.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这些‘隐形杀手’”指什么?作者这样称呼有什么作用?(4 分) 五、散文阅读(18 分) 一条河的消失 王太生 ①我一扭头,一条河在我的肩上流淌。 ②那是市河,与街道平行的河,岸上走着寂寂想心事的人,河上划着放鱼鹰的船,人、 树、房子、市井倒映在水里,时间不算太久,像放一场黑白电影。 ③在中囯的许多城市,每天都消失一些河。一条河与一个城市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可 以想见,这条河与这个城市像亲人一样,临分别时,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④三十年前,我所在的城市街边有市河,河是另一种形式的路,水面上古老的砖桥,它 们有很好听的名字:虹桥、升仙桥、税务桥、陈家桥……那时候,我住在升仙桥旁,河对岸
李家小媳妇,坐在一棵槐树下侧着袅娜的身姿梳头。河岸又高又陡,李家三岁的娃,在河沿 上戏耍,一脚踩空,一骨碌顺着河坡滚落河去。李家媳妇见状,像一头母鹿,拨开河坡上的 杂枝荆棘,冲下坡去,一把拽住落在水里的娃。 ⑤一条河的消逝,看起来起于某个不起眼的细节。其实,不起眼的细节,早已决定一条 河的走向,甚至是它最后的消亡 ⑥填这条河是从在桥头开老虎灶的朱二小开始的。朱二小将烧老虎灶的煤渣倒在河里 一点点蚕食这条河,老虎灶的后面,渐渐多出一块堆柴禾的空地。朱二小隔壁开笔店的陆先 生是个文人,他不会往河里倒煤渣,只是倒背着手,一声不响地站在他家屋后的河埠头上。 ⑦河越来越瘦。桥头上,卖水产的小贩在劈河蚌,春天刚起水的河蚌又嫩又鲜,人们买 回去河蚌烧秧草,河蚌剔下的壳“哗啦哗啦”倒进河里;小孩子捡一枚枚河蚌壳,在水面上 放远去的河蚌船。卖金鱼的将那些瘦弱的,或有残缺的小鱼扔进河里,第二年那些原本属于 水缸的被遗弃的金鱼,繁衍出小生命。“水泡眼”、“绒球”、“一点红”在水里凫游,原 本不被看好的“弱势群体”,也有出类拔萃的“俗二代”。 ⑧河,一旦进入商业化,就有许多泡沫和杂质。比如,有人在河里洗荸荠,那些从远处 大量运来,带着泥土的荸荠,洗净了,拿到集市上去卖,河埠头不再是从前淘米、洗菜和浣 衣的样子。满河的烂菜叶、被拣除的小荸荠在水面上晃荡,小荸荠又长岀新荸荠。河水是一 味药,修复小荸荠的生长基因,是小金鱼最后的家。 ⑨作为一条河的观察者,闭上眼睛,我会随时随地想到这条河的模样,以及它的式微。 在这里,我并不记述河水变化的四时风景,岸的植物,水边的逸趣,因为总有一条河曾经流 过一个城市。 ⑩河岸上的人家,像嵌镶在河流这棵大树上的一个个鸟巢,后来人口的膨胀,使原来的 房子住不下,有人到城墙上取土填河,岸在渐渐缩小,终于有一天只剩下窄窄的沟渠。 Ⅺ河,是社会和时代的流绪,一条河断流,人们通往家园的源头也就枯竭了。河堙没 了,半座城墙消失了,我看到土入河时,水变成泥浆的挣扎。砖桥被拆掉了,鱼在穿越涵洞 逃亡 1外婆养的一只小花猫,有一天晚上从河里钓上来一条鱼,叼在嘴上。猫怎么会钓鱼 呢?尾巴是潮湿的。小花猫蹲在涓涓细流的河床上,发现了迁涉的鱼,就用尾巴-扫,一条 鱼应声甩落到岸上。 巧3—条河在渐渐消失,到最后只剩下八字桥下还有一眼池塘,像流泪的眼,那些水流 仍倔强地往远处漫溢。奇怪的是,这口塘的水既凊又凉,塘底铺着厚厚的煤渣,水从煤渣的 缝隙汨汨溢出,就像从时间的缝隙逸岀,原来是眼暗泉。 河在地下而流么,或者说,它把一种流动的姿态转化为另-种流动形式?不得而知 巧5反正消逝的是河,在它原来的地方建起了楼房。住在房子里的人,还会想到这儿过 去曾经是一条河;在深夜躺在床上,耳朵贴着枕头睡觉,还会听到一条河流淌的声音吗? 15.文章第⑤段中说“不起眼的细节,早已决定一条河的走向”,请从文章中找出决定这条 河的“走向”的几个细节,依次写下来。(4分)
李家小媳妇,坐在一棵槐树下侧着袅娜的身姿梳头。河岸又高又陡,李家三岁的娃,在河沿 上戏耍,一脚踩空,一骨碌顺着河坡滚落河去。李家媳妇见状,像一头母鹿,拨开河坡上的 杂枝荆棘,冲下坡去,一把拽住落在水里的娃。 ⑤一条河的消逝,看起来起于某个不起眼的细节。其实,不起眼的细节,早已决定一条 河的走向,甚至是它最后的消亡。 ⑥填这条河,是从在桥头开老虎灶的朱二小开始的。朱二小将烧老虎灶的煤渣倒在河里, 一点点蚕食这条河,老虎灶的后面,渐渐多出一块堆柴禾的空地。朱二小隔壁开笔店的陆先 生是个文人,他不会往河里倒煤渣,只是倒背着手,一声不响地站在他家屋后的河埠头上。 ⑦河越来越瘦。桥头上,卖水产的小贩在劈河蚌,春天刚起水的河蚌又嫩又鲜,人们买 回去河蚌烧秧草,河蚌剔下的壳“哗啦哗啦”倒进河里;小孩子捡一枚枚河蚌壳,在水面上, 放远去的河蚌船。卖金鱼的将那些瘦弱的,或有残缺的小鱼扔进河里,第二年那些原本属于 水缸的被遗弃的金鱼,繁衍出小生命。“水泡眼”、“绒球”、“一点红”在水里凫游,原 本不被看好的“弱势群体”,也有出类拨萃的“俗二代”。 ⑧河,一旦进入商业化,就有许多泡沫和杂质。比如,有人在河里洗荸荠,那些从远处 大量运来,带着泥土的荸荠,洗净了,拿到集市上去卖,河埠头不再是从前淘米、洗菜和浣 衣的样子。满河的烂菜叶、被拣除的小荸荠在水面上晃荡,小荸荠又长出新荸荠。河水是一 味药,修复小荸荠的生长基因,是小金鱼最后的家。 ⑨作为一条河的观察者,闭上眼睛,我会随时随地想到这条河的模样,以及它的式微。 在这里,我并不记述河水变化的四时风景,岸的植物,水边的逸趣,因为总有一条河曾经流 过一个城市。 ⑩河岸上的人家,像嵌镶在河流这棵大树上的一个个鸟巢,后来人口的膨胀,使原来的 房子住不下,有人到城墙上取土填河,岸在渐渐缩小,终于有一天只剩下窄窄的沟渠。 11○河,是社会和时代的流绪,一条河断流,人们通往家园的源头也就枯竭了。河堙没 了,半座城墙消失了,我看到土入河时,水变成泥浆的挣扎。砖桥被拆掉了,鱼在穿越涵洞 逃亡。 12○外婆养的一只小花猫,有一天晚上从河里钓上来一条鱼,叼在嘴上。猫怎么会钓鱼 呢?尾巴是潮湿的。小花猫蹲在涓涓细流的河床上,发现了迁徏的鱼,就用尾巴一扫,一条 鱼应声甩落到岸上。 13○一条河在渐渐消失,到最后只剩下八字桥下还有一眼池塘,像流泪的眼,那些水流 仍倔强地往远处漫溢。奇怪的是,这口塘的水既清又凉,塘底铺着厚厚的煤渣,水从煤渣的 缝隙汩汩溢出,就像从时间的缝隙逸出,原来是眼暗泉。 14○河在地下而流么,或者说,它把一种流动的姿态转化为另一种流动形式?不得而知。 15○反正消逝的是河,在它原来的地方建起了楼房。住在房子里的人,还会想到这儿过 去曾经是一条河;在深夜躺在床上,耳朵贴着枕头睡觉,还会听到一条河流淌的声音吗? 15.文章第⑤段中说“不起眼的细节,早已决定一条河的走向”,请从文章中找出决定这条 河的“走向”的几个细节,依次写下来。(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