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大学 2.2评价原则 ChongQing University 2.2.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 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2早期介入原则 早期介入原则是从规划编制的时间顺序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 划编制的初期介入,不仅能对规划方案的评价,更可早期在确定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纲要等 战略性、宏观性层次上提出建议,能够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
2.2评价原则 2.2.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 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2早期介入原则 早期介入原则是从规划编制的时间顺序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 划编制的初期介入,不仅能对规划方案的评价,更可早期在确定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纲要等 战略性、宏观性层次上提出建议,能够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
废大学 2.2评价原则 ChongQing University 2.2.3整体性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2.2.4公众参与原则 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2.2.5一致性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 2.6可操作性原则 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2.2评价原则 2.2.3整体性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2.2.4公众参与原则 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2.2.5一致性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 2.2.6可操作性原则 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废大学 2.3评价内容 ChongQing University 2.3.1城市用地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对规划地区潜在的地址灾害、地震、水患、地下矿藏等做出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评价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 2)对评价规划方案中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 共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绿地、生态敏感区和建设敏感区划分的合理性。 评价城市发展用地规模和工业用地规模,尽量占用较少的可耕种土地和破坏生态景观,减少因 发展需要而造成的搬迁。 4)城市用地的综合生态分析与评价,评价城市各部分用地整合功能
2.3 评价内容 2.3.1 城市用地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对规划地区潜在的地址灾害、地震、水患、地下矿藏等做出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评价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 2)对评价规划方案中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 共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绿地、生态敏感区和建设敏感区划分的合理性。 3)评价城市发展用地规模和工业用地规模,尽量占用较少的可耕种土地和破坏生态景观,减少因 发展需要而造成的搬迁。 4)城市用地的综合生态分析与评价,评价城市各部分用地整合功能
废大学 2.3评价内容 ChongQing University 23.2城市总体布局及产业结构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根据城市气象条件,周边环境质量条件、就业区与商业区的相对关系,评价城市居住用地 规划的生态适宜性 2)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风向、水源、能源及交通运输等条件对城市工业用地」 规划的环境影响做岀分析与评价,并预测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大气、水及土壤环境的危害 3)根据城市的结构特点、发展方向,评价道路交通规划。 4)评价铁路和公路干线对城市的分割情况,尽量建设交通设施的建设,并保证交通工具的充 分利用
1)根据城市气象条件,周边环境质量条件、就业区与商业区的相对关系,评价城市居住用地 规划的生态适宜性。 2)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风向、水源、能源及交通运输等条件对城市工业用地 规划的环境影响做出分析与评价,并预测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大气、水及土壤环境的危害。 3)根据城市的结构特点、发展方向,评价道路交通规划。 4)评价铁路和公路干线对城市的分割情况,尽量建设交通设施的建设,并保证交通工具的充 分利用。 2.3 评价内容 2.3.2 城市总体布局及产业结构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废大学 2评价闪 ChongQing University 23.3城市总体布局及产业结构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根据城市居民活动范围,评价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合理性,以减少岀行带来的资源损耗,方 便居民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6)根据城市环境保护目标,城市工业、居住及交通用地的布局对城市绿地的规划做出分析与 评价,并预测绿地对大气污染、噪声、土壤、城市气候等的改善。 7)评价城市的产业布局规划,尽量使城市产业向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加强产业之间的 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减少污染和能源的使用
5)根据城市居民活动范围,评价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合理性,以减少出行带来的资源损耗,方 便居民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6)根据城市环境保护目标,城市工业、居住及交通用地的布局对城市绿地的规划做出分析与 评价,并预测绿地对大气污染、噪声、土壤、城市气候等的改善。 7)评价城市的产业布局规划,尽量使城市产业向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加强产业之间的 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减少污染和能源的使用。 2.3 评价内容 2.3.3 城市总体布局及产业结构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