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永10-11学年上学期初2011级 语文测试六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4页)为选择题,第Ⅱ卷(5-8页)为各 类题型。9—12页为第Ⅱ卷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I、 Ⅱ和答题卷一并收回。装订时将答题卷单独装订。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好答案后,用钢笔或水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填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51分) (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蚬枝(qiu)坦荡如砥(di)B阔绰(chuo)锲而不舍(qie) C谄媚(xian)狡(xia)D.皲裂jun)彬彬有礼(bi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揠苗助长温文而雅声嘶力竭 B.孤陋寡闻浮想连篇光彩奕奕 C.妙手偶得急不暇择潜滋暗长 D.斩钉截铁暝思苦想战战兢兢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超出。 B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C.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D涸辙的鱼:在水干了的车辙里的鱼。涸,水干;枯竭。 4.依次填入底下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巴勒斯坦人民_和平的愿望何时才能变为实际? ②我们起劲学习谋篇布局的 ,以加强作品的体现力。 真诚助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A.乞求 技巧 B.祈求技巧恪守 C.乞求 技术 恪守 D.祈求技术严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1页,共14页
第 1 页,共 14 页 骑永 10—11 学年上学期初 2011 级 语文测试六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 页)为选择题,第Ⅱ卷(5—8 页)为各 类题型。9—12 页为第Ⅱ卷答题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Ⅰ、 Ⅱ和答题卷一并收回。装订时将答题卷单独装订。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好答案后,用钢笔或水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填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51 分) 一、(27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虬.枝(qiú) 坦荡如砥.(dǐ) B.阔绰.(chuò) 锲.而不舍(qiè) C.谄.媚(xiàn) 狡黠.(xiá) D.皲.裂(jūn) 彬.彬有礼(b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揠苗助长 温文而雅 声嘶力竭 B.孤陋寡闻 浮想连篇 光彩奕奕 C.妙手偶得 急不暇择 潜滋暗长 D.斩钉截铁 暝思苦想 战战兢兢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超出。 B.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C.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D.涸辙的鱼:在水干了的车辙里的鱼。涸,水干;枯竭。 ⒋依次填入底下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巴勒斯坦人民 ________________ 和平的愿望何时才能变为实际? ②我们起劲学习谋篇布局的 ________________ ,以加强作品的体现力。 ③ ________________ 真诚助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A. 乞求 技巧 严守 B. 祈求 技巧 恪守 C. 乞求 技术 恪守 D. 祈求 技术 严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学校 班级 考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 民的志气。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6.下段文字的顺序被打乱了,可调整为() ①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②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3“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④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 好苦; ⑤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A.④②①⑤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②④①⑤ D.⑤③④②① 7.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这段文字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鲁迅说“直面人生”, 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②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 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却 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 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0%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 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A08北京奥运会吸引各国游客 B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他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C.08北京奥运带动亚洲旅游热 D.各国游客将在08北京奧运会后继续旅游。 9.下列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宋朝女词人李煜。 第2页,共14页
第 2 页,共 14 页 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 13 枚金牌中的 11 枚,大长了中国人 民的志气。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6.下段文字的顺序被打乱了,可调整为( ) ①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②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③“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④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 好苦; ⑤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A.④②①⑤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②④①⑤ D.⑤③④②① 7.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这段文字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鲁迅说“直面人生”, 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②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 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却 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 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 70%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 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A.08 北京奥运会吸引各国游客。 B.08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他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C.08 北京奥运带动亚洲旅游热。 D.各国游客将在 08 北京奥运会后继续旅游。 9. 下列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宋朝女词人李煜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其小说 代表作分别有短篇《林家铺子》和长篇《子夜》。 D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马说》以及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 其作品。 二、(12分,每小题3分) 人类褪毛的原因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 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 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临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各地的人就逐渐演 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查尔斯认为,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必然是 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 种认为,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非 洲,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 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人类生活在热带时,毛皮不利流 汘散热,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由森林 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0、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观点,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 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11、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12、查尔斯·古达特认为: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 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第3页,共14页
第 3 页,共 14 页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其小说 代表作分别有短篇《林家铺子》和长篇《子夜》。 D.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马说》以及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 其作品。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人类褪毛的原因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 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 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临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 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 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 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 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 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 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 200 万年前, 由森林 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0、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 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11、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12、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 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人类出现不同肤色,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 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人1 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14-17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间曰:“有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 施于人。” (四)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 (五)子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巧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诚心诚意;信:诚实 B.见不贤而内自省 贤:指德行优秀的人;省:反省。 C.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恶:坏的,不好的;道:方法 D.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而:如果;虽:即使 第4页,共14页
第 4 页,共 14 页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 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 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 14—17 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诚心诚意 ; 信: 诚实 B. 见不贤.而内自省. 贤:指德行优秀的人; 省:反省。 C. 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恶:坏的,不好的;道:方法 D.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而:如果;虽:即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15.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事要想着自己也这样做。 B.任重而道远译文:(读书人)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C.君子成人之美译文: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 D.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16下列是对这篇文章一些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是孔子学生曾参的话,说他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既替别人出谋 划策是否诚心诚意,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B第三则是孔子回答子贡发问的。面对这个发问,孔子在请子贡宽恕之后说出了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测 C第五则是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他也不反对人们厌恶“贫与贱”,但要坚守 “仁道”,这是孔子追求、宣传的最高准则。 D.第十则是通过孔子对曾点的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们要和大自然亲近。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讲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B.“上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C.“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孔子希望人们注重独立思考问题。 D.文中有一些语句已经凝练成成语,比如: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 远等。 第Ⅱ卷(99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清楚。 (2)用蓝色笔或黑色笔中的一种作答(不能用铅笔),答案和作文都做在答题卷上。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错一字扣全分。) ①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的“ ”两句 诗,表达了他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词人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又隐约透露出在现实中 第5页,共14页
第 5 页,共 14 页 15.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见贤思齐焉 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事要想着自己也这样做。 B. 任重而道远 译文:(读书人)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C. 君子成人之美 译文: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 D.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16.下列是对这篇文章一些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是孔子学生曾参的话,说他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既替别人出谋 划策是否诚心诚意,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B.第三则是孔子回答子贡发问的。面对这个发问,孔子在请子贡宽恕之后说出了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推测。 C.第五则是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他也不反对人们厌恶“贫与贱”,但要坚守 “仁道”,这是孔子追求、宣传的最高准则。 D.第十则是通过孔子对曾点的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们要和大自然亲近。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讲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B.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C.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孔子希望人们注重独立思考问题。 D. 文中有一些语句已经凝练成成语,比如: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 远等。 第Ⅱ卷(99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清楚。 (2)用蓝色笔或黑色笔中的一种作答(不能用铅笔),答案和作文都做在答题卷上。 四、(14 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 分,错一字扣全分。) ①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的“ , 。”两句 诗,表达了他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词人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又隐约透露出在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