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十一章内分泌 [目的要求]: 1.掌握激素的概念,丘脑下部与腺垂体结构与功能联系 2.掌握腺垂体的生长素、促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掌握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4.熟悉激素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5.熟悉腺垂体分泌七种激素以及神经垂体分泌的升压素和催乳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6.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碘代谢及其在血中存在的形式 7.了解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盐皮质激素的分泌部位、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重点]: 激素作用机制,调节途径,调节方式 2.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3.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 1.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3.甲状腺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基本概念]: 激素( hormone)、远距分泌( telecine)、旁分泌( paracrine)、自分泌( autocrine) 神经激素( neurohormone)、神经分泌( neurocrine)、允许作用( permissive action)、 亲和力( affinity)、上调( up regulation)、下调( down regulation)、下丘脑调节 肽( 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侏儒症( dwarfism)、肢端肥大症( acromegaly) 呆小症( cretinism)、应激( stress)。 [授课学时]:5学时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1学时 第三节甲状腺内分泌1学时 第四节肾上腺内分泌1学时 第五节胰岛素和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1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4北京 第一节概述 历史 1.50年代前:蓬勃发展时期,内分泌腺 2.50~60年代:发现下丘脑激素,开创神经内分泌新阶段 3.70年代:提出了弥散内分泌系统 4.70~80年代:分子生物学水平,发现了许多弥散内分泌激素 5.80年代以后:提出激素是机体活细胞传递信息之手段 激素( hormone,H)的地位与含义 (一)地位 调节系统:N、内分泌,免疫等 (二)含义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目的要求]: 1.掌握激素的概念,丘脑下部与腺垂体结构与功能联系。 2.掌握腺垂体的生长素、促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掌握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4. 熟悉激素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5. 熟悉腺垂体分泌七种激素以及神经垂体分泌的升压素和催乳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6.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碘代谢及其在血中存在的形式; 7.了解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盐皮质激素的分泌部位、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重点]: 1.激素作用机制,调节途径,调节方式。 2.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3.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 1.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3.甲状腺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基本概念]: 激素(hormone )、远距分泌(tele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 神经激素(neurohormone)、 神经分泌(neurocrine)、 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 亲和力(affinity)、上调(up regulation)、 下调(down regulation)、下丘脑调节 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侏儒症(dwarfism)、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呆小症(cretinism)、应激(stress)。 [授课学时]:5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1 学时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 1 学时 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 1 学时 第四节 肾上腺内分泌 1 学时 第五节 胰岛素和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1 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 1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北京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 1.50年代前:蓬勃发展时期,内分泌腺 2.50~60年代:发现下丘脑激素,开创神经内分泌新阶段 3.70 年 代: 提出了弥散内分泌系统 4.70~80年代: 分子生物学水平,发现了许多弥散内分泌激素 5.80年代以后:提出激素是机体活细胞传递信息之手段 二、激素(hormone,H)的地位与含义 (一)地位 调节系统:N、内分泌,免疫等。 (二)含义 1
昔:外分泌腺(有管腺)→分泌物→体表:汗腺体腔:消化腺 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血,淋 内分泌腺(无管腺) 靶C 今:内分泌腺(集中的内分泌C) 分散的内分泌C 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 血,淋 神、内并兼(下丘脑) 靶C 非内分泌C→内分泌C (如肺上皮C癌变后 产生蛙皮素、ACTH) 神经末梢 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Q靶细胞@ 神经分泌旁分泌(P)和自分泌(A)远距分泌 三、激素的分类(本质) (一)含疯H 1.肽、蛋白质类:肾素-血管紧张素、激肽类、TSH、TRH、LH、FSH、GH、PRL、 PTH、 insulin。 2.胺类:NA、Adr;T3、T4、 melatonin(褪黑素、脑白金) (二)类固醇H(甾体H) 1.肾上腺皮质分泌的H:糖皮H:氢化考的松(皮质醇、考的索) 盐皮H:醛固酮 2.性H:雄H、雌H、孕H(三)固醇类H 胆固醇衍生物:1,25(0H)2D3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信使”(H) (一)传递信息C (=)相对特异性种H,作且靶腺细胞(组织,C) 识别 通 甲状腺滤泡细胞 识别 作用 但:GH、T3、T4、胰岛素—全身组织C 三)高效生物放大 量小(m0,mol/)-酶促放大 高效 例如:0.1μgCRH→腺垂体→1μ g ACTH→肾上腺皮质→40μg氢考(放大400倍) (四)H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synergistic action)
昔:外分泌腺(有管腺)→分泌物→体表:汗腺 体腔:消化腺 内分泌腺(无管腺)——————————————————————→靶 C 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 血,淋 今:内分泌腺(集中的内分泌C) 分散的内分泌C 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 血,淋 神、内并兼(下丘脑 ) —————————————————→靶 C 非内分泌C→内分泌C ( 如肺上皮C癌变后 产生蛙皮素、ACTH ) 三、激素 类:肾素-血管紧张素、激肽类、TSH、 TRH、LH、FSH、GH、PRL、 PTH 、Adr;T3、T4、melatonin(褪黑素、脑白金) 皮H:氢化考的松 (皮质醇、考的索) 2.性H:雄H、雌H、孕H 四、 (一)传递信息 C————————————→C 二)相对特异性 一种 胞(组织,C) 三)高效生物放大 )————————→高效 质→40μg氢考(放大400倍) stic action) “信使”(H) 的分类(本质) (一)含氮H 1.肽、蛋白质 、insulin。 2.胺类:NA (二)类固醇H(甾体H) 1.肾上腺皮质分泌的H:糖 盐皮H:醛固酮 (三)固醇类H 胆固醇衍生物:1,25(OH)2D3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 H 靶腺细 作用 识别 如: TSH 甲状腺滤泡细胞 但: GH、T3 、 T4 、 胰岛素——————→全身组织C ( 量小(nmol/L,pmol/L 作用 作用 酶促放大 识别 例如:0.1μg CRH→腺垂体→ 1μg ACTH →肾上腺皮 (四)H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synergi 2
GH、T4、Adr、氢考、胰高血糖素(升糖H) 血糖↑ 2.拮抗作用( antagonistic action) 升糖H→↑血糖↓←胰岛素 3.允许作用( permissiveness) PTH→↑血钙↓←降钙素 氢考 →缩血管 COMT-------j 失活 五、激素的作用原理 (一)激素受体的活化与调节 1.激素受体的活化 激素受体是指存在靶细胞中能识别并专一性结合某种激素,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功能蛋 激素和受体结合形成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 hormone- receptor complex),引起受体本身 构型的改变,称为受体活化( receptor activation)。激素与受体结合的特征有:特异性 ( specificity)、饱和性( saturation)、竟争性( competition)和亲合力( affinity) 2.激素受体的调节 受体下调(down- regulation):受体数量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受体上调( up-regulation):受体数量增多或亲和力升高 (二)激素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留液 受体 向 细 PKA 蛋白质 白质 ADP 生效 CATP 含瓢微作用原示 F 第二信使包括: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AG)与Ca2 (1)AC一cAMP信息途径 ①内容:(见书)
GH、T4、Adr、氢考、胰高血糖素(升糖H)————→血糖↑ ss) 活化与调节 细胞中能识别并专一性结合某种激素,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功能蛋 白。 ulation):受体数量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2+ 2.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action) 升糖H→↑血糖↓←胰岛素 3.允许作用(permissivene PTH→↑血钙↓←降钙素 氢考 NA——————————→缩血管 COMT 失活 五、激素的作用原理 (一)激素受体的 1.激素受体的活化 激素受体是指存在靶 激素和受体结合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hormone-receptor complex),引起受体本身 构型的改变,称为受体活化(receptor activation)。激素与受体结合的特征有:特异性 (specificity)、饱和性(saturation)、竞争性(competition)和亲合力(affinity)。 2.激素受体的调节 受体下调(down-reg 受体上调(up-regulation):受体数量增多或亲和力升高。 (二)激素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包括: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AG)与Ca (1)AC-cAMP信息途径 ①内容:(见书) 3
②要点 A.C膜受体 第二信使为cAMP C.三级放大,使蛋白质磷酸化→生物学效应肝 (2)PLC-IP3和DAG信息途径 ①内容:(见书) ②要点 A.C膜受体 B.第二信使为三磷酸肌醇与二酰甘油 C.通过蛋白激酶C与Ca2+-钙调蛋白→生物学效应 (3)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途径 胰岛素、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激素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受激活 后可使蛋白底物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生物学效应。 2.类固醇H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 血浆结合蛋白 微素(H) 核受体 细胞核 receptor 新藏白质/生理效应 DNA 核内受体 激素受体复合物 蛋白质 图-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示意图 (1)内容:(见书) (2)要点 ①C内受体 ②第二信使为激素-受体复合物 ③复合物入C核作用于基因—翻译→生物学效应 转录 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 (一)垂体的分类 ,黑惠)下反热 组织学解剖学 前部 腺垂体1结节部 前叶 不际票密 中间部 部 垂体1漏斗柄 正中隆起 下丘脑一垂体功能单位模式图 二)腺垂体与N垂体的区别
②要点 A.C膜受体 cAMP 质磷酸化→生物学效应肝 体 生物学效应 素等激素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受激活 后可 激素-受体复合物 ——→生物学效应 一、概述 部 腺垂体 (二)腺垂体与 B.第二信使为 C.三级放大,使蛋白 (2)PLC-IP3和DAG信息途径 ①内容:(见书) ②要点 A.C膜受 B.第二信使为三磷酸肌醇与二酰甘油 C.通过蛋白激酶C与Ca2+-钙调蛋白→ (3)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途径 胰岛素、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 使蛋白底物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生物学效应。 2.类固醇H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1)内容:(见书) (2)要点 ①C内受体 ②第二信使为 ③复合物入 C 核作用于基因——翻译 转录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垂体的分类 组织学 解剖学 前 结节部 中间部 N部 N 垂体 漏斗柄 正中隆起 前叶 后叶 N垂体的区别 4
比较项目 腺垂体 N垂体 胚胎发生 内胚层 外胚层 与下丘脑联系 垂体门V系统 下丘脑垂体束 组织结构 有分泌C 无分泌C 合成、贮存、释放无合成、有贮存、释放 、腺垂体 (一)激素及其作用 1.激素 (1)非(无)靶腺H:一黑二生 ①黑色C刺激素(MSH) ②生乳素(催乳素,PRL)本质、作用、调节见下表 ③生长素(GH) 本质 作用 调节 ①上控 MSH aMSH13肽 促黑色素合成 贵:无 肤色加派 BasH: 22 但氢考反馈 和ACIH,MSH PRL199肽 油囊 生乳 下上脑 应激:ACmH.GH.PR.腺垂PRL a、铁署坌长 上控: G夏 191肽 :箴装簧人症下E脑器 幼年 巨人 腺垂—GH 升糖、合蛋、解 33 睡取、应激、血糖↓等 (2)靶腺H:三促进 ①促甲状腺H(TSH)→甲状 腺 甲状腺 ②促肾上腺皮质(ACTH)→激索 肾上腺皮质 被素 ③促性腺H(FSH,LH)→性 腺 肝脏和其组积 IGF-I 表示促进 表制
比较项目 腺垂体 N垂体 胚 胎 发 生 内胚层 外胚层 与下丘脑联系 垂体门V系统 下丘脑垂体束 组 织 结 构 有分泌C 无分泌C 功 能 合成、贮存、释放 无合成、有贮存、释放 二、腺垂体 (一)激素及其作用 1.激素 (1)非(无)靶腺H:一黑二生 ①黑色C刺激素(MSH) ②生乳素(催乳素,PRL) 本质、作用、调节见下表 ③生长素(GH) (2)靶腺H:三促进 ①促甲状腺H(TSH)→甲状 腺 ②促肾上腺皮质(ACTH)→ 肾上腺皮质 ③促性腺H(FSH,LH)→性 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