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主要形态 (a) (c) 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 11
11 四、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主要形态
、斜压破坏 产生条件;剪力较大而弯矩小(λ<1);腹筋配置较 多或梁的腹板很薄。 破坏特征:加载后,梁腹中平行于主拉应力方向,先 后出现若干条大致平行的腹剪裂缝,将梁腹平行分割成若 干斜向的受压砼棱柱体;最终砼达到抗压极限强度被压碎 。此时腹筋由于配置较多并未达到屈服。 破坏性质:破坏时腹筋达不到相应的屈服强度,承载 力取决于砼的抗压强度。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性质,类似 于正截面中的超筋破坏,设计和工程中应予以避免
12 产生条件:剪力较大而弯矩小(λ<1);腹筋配置较 多或梁的腹板很薄。 破坏特征:加载后,梁腹中平行于主拉应力方向,先 后出现若干条大致平行的腹剪裂缝,将梁腹平行分割成若 干斜向的受压砼棱柱体;最终砼达到抗压极限强度被压碎 。此时腹筋由于配置较多并未达到屈服。 破坏性质:破坏时腹筋达不到相应的屈服强度,承载 力取决于砼的抗压强度。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性质,类似 于正截面中的超筋破坏,设计和工程中应予以避免。 1、斜压破坏
2、剪压破坏: 产生条件:剪跨比较为合适(3>λ>1),无 腹筋或腹筋数量合适。 破坏特征:荷载作用下,剪跨区首先出现数条 短的弯剪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几条裂缝中将形 成一条最长最宽的主裂缝,即临界斜裂缝。临界斜 裂缝一般不贯通到梁顶,留有一部分受压区高度。 临界裂缝产生后,构件仍能承载,直至与临界裂缝 相交的腹筋屈服,裂缝顶端受压区高度内的砼达到 极限强度而被剪压碎时,构件宣告破坏。 13
13 产生条件:剪跨比较为合适(3>λ>1),无 腹筋或腹筋数量合适。 破坏特征:荷载作用下,剪跨区首先出现数条 短的弯剪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几条裂缝中将形 成一条最长最宽的主裂缝,即临界斜裂缝。临界斜 裂缝一般不贯通到梁顶,留有一部分受压区高度。 临界裂缝产生后,构件仍能承载,直至与临界裂缝 相交的腹筋屈服,裂缝顶端受压区高度内的砼达到 极限强度而被剪压碎时,构件宣告破坏。 2、剪压破坏:
破坏性质:临界裂缝的出现并不意味构件的承 载力宣告终结,承载力较高,破坏时脆性不是 特别明显,类似于正截面中的适筋破坏。斜截 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即以此为模型建立。 14
14 破坏性质:临界裂缝的出现并不意味构件的承 载力宣告终结,承载力较高,破坏时脆性不是 特别明显,类似于正截面中的适筋破坏。斜截 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即以此为模型建立
3、斜拉破坏 产生条件:剪跨比较大(λ>3),无腹筋或腹筋 数量不足。 破坏特征:荷载作用下,梁下边缘首先出现垂直 的弯曲裂缝,然后其中一条裂缝很快地斜向发展到梁 顶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形成所谓的临界斜裂缝,将梁 沿斜向裂成两部分而破坏。 破坏性质:破坏与裂缝的形成几乎同时发生,承载 力最低,破坏性质类似于正截面破坏中的少筋破坏,脆 性性质最为严重,设计中应当避免发生
15 破坏性质:破坏与裂缝的形成几乎同时发生,承载 力最低,破坏性质类似于正截面破坏中的少筋破坏,脆 性性质最为严重,设计中应当避免发生。 产生条件:剪跨比较大(λ>3),无腹筋或腹筋 数量不足。 破坏特征:荷载作用下,梁下边缘首先出现垂直 的弯曲裂缝,然后其中一条裂缝很快地斜向发展到梁 顶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形成所谓的临界斜裂缝,将梁 沿斜向裂成两部分而破坏。 3、斜拉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