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三、太阳的化学组成 在温度和压力恒定的条件下,谱线的亮度与元素的 丰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太阳光谱中不同浪长谱线的强度, 就可以得到太阳中相应元素的丰度。 人们在太阳中已发现了85种元素。多数人认为还 有些元素在太阳表层中的丰度过低,现有的光谱分 析技术还不能检出它们。 太阳表层的元素丰度通常表示为相对于106个硅原 子的各元素的原子数。选择硅作为标准是因为硅在 太阳表面分布广、含量稳定且挥发性叉小 6/65 23:35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6/65 ➢ 在温度和压力恒定的条件下,谱线的亮度与元素的 丰度成正比。 ➢ 因此,通过测定太阳光谱中不同波长谱线的强度, 就可以得到太阳中相应元素的丰度。 ➢ 人们在太阳中已发现了85种元素。多数人认为还 有些元素在太阳表层中的丰度过低,现有的光谱分 析技术还不能检出它们。 ➢ 太阳表层的元素丰度通常表示为相对于106个硅原 子的各元素的原子数。选择硅作为标准是因为硅在 太阳表面分布广、含量稳定且挥发性又小。 三、太阳的化学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四、太阳系元素的丰度 1.太阳系元素的丰度也称宇宙丰度。 戈尔德斯密特(1937)根据陨石、太阳和行星化学 组成的对比,首次计算出元素的太阳系丰度。其 中,H、He和其他挥发组分主要依据太阳光谱分 析获得,非挥发性元素主要以陨石化学为依据。 此后,卡麦隆(1959)、休斯和尤里等都进行了此 项研究。最新的数据是 Anders等于1989年发表的。 7/65 己3:3559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7/65 四、太阳系元素的丰度 1. 太阳系元素的丰度也称宇宙丰度。 ➢戈尔德斯密特(1937)根据陨石、太阳和行星化学 组成的对比,首次计算出元素的太阳系丰度。其 中,H、He和其他挥发组分主要依据太阳光谱分 析获得,非挥发性元素主要以陨石化学为依据。 ➢此后,卡麦隆(1959)、休斯和尤里等都进行了此 项研究。最新的数据是Anders等于1989年发表的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10 996e He 由此可见,H和He是太阳 上含量最高的两个元素 7 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6 5 4 B b 0 Nb Au I/EU TLHO Tb Lu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 原子序数 宇宙相对丰度ⅴs原子序数曲线图 8/65 23:35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8/65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由此可见, H 和He是太阳 上含量最高的两个元素 H He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2.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1)在所有元素中H,He占绝对优势,H占90%,He占 8′ 2)太阳系元素的丰度随着原子序数(Z)的增大而 减少,曲线开始下降很陡,以后逐渐变缓。在原 子序数大于45的重元素范围内,丰度曲线近于水 平,丰度值几乎不变。 3)偶序数元素的丰度大于相邻奇序数元素的丰度 这一规律称之为 Oddo-Harkins(奥多哈金斯) 法则,也称偶数规则。 9/65 23:35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9/65 1) 在所有元素中H, He占绝对优势, H占90%, He占 8% 。 2)太阳系元素的丰度随着原子序数(Z)的增大而 减少,曲线开始下降很陡,以后逐渐变缓。在原 子序数大于45的重元素范围内,丰度曲线近于水 平,丰度值几乎不变。 3)偶序数元素的丰度大于相邻奇序数元素的丰度, 这一规律称之为Oddo-Harkins(奥多-哈金斯) 法则,也称偶数规则。 2. 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2.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偶数规律在核素(ZN)丰度上亦体现出来 偶(Z)偶(P)>偶奇≈奇偶奇奇。 按质子数(z)和中子数(N)可分为四种类型: 类型 例质子/中子种数 (1)偶偶型 0O168/8 166 (2)偶-奇型 Be 4/5 55 (3)奇偶型 3 47 (4)奇奇型 B 5/5 5 0/65 23:35
太阳系的形成与化学组成 10/65 2. 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按质子数(Z)和中子数(N)可分为四种类型: 类型 例 质子/中子 种数 (1) 偶-偶型 8O16 8/8 166 (2) 偶-奇型 4Be9 4/5 55 (3) 奇-偶型 3Li7 3/4 47 (4)奇-奇型 5B10 5/5 5 偶数规律在核素(Z.N)丰度上亦体现出来: 偶(Z)偶(P)>偶奇 奇偶>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