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3.利用频闪照相法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 根据拍摄的相片,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再利用 相邻时间间隔内物体运动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X △t
导航 3.利用频闪照相法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 根据拍摄的相片,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Δx,再利用 相邻时间间隔内物体运动时间Δt,计算物体的速度v= 。 𝚫𝒙 𝚫𝒕
导 【典型例题1】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 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 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 门的时间为△t=0.29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0.11s。 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cm,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 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气垫导轨 遮光条和光源、感光器 答案:0.10m/s 0.27m/s
导航 【典型例题1】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 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 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 门的时间为Δt1 =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 =0.11 s。 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 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答案: 0.10 m/s 0.27 m/s
导 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条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 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条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m d_3.0×102 m/s=0.10m/s 0.29 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hAt = 3.0×102 m/s=0.27m/s。 0.11
导航 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条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 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条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经过光电门 1 的速度 v1= 𝒅 𝚫𝒕 𝟏 = 𝟑.𝟎×𝟏𝟎 -𝟐 𝟎.𝟐𝟗 m/s=0.10 m/s 经过光电门 2 的速度 v2= 𝒅 𝚫𝒕 𝟐 = 𝟑.𝟎×𝟏𝟎 -𝟐 𝟎.𝟏𝟏 m/s=0.27 m/s
导 【跟踪训练1】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 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 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C点 的瞬时速度为 m/s;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 来越 mmi可 123 答案:0.30.1 0.12大
导航 【跟踪训练1】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 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 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C点 的瞬时速度为 m/s;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 来越 。 答案:0.3 0.1 0.12 大
解析:由题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 时间t4D=3X0.1s=0.3s 由题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4D=3cm,则平均速度 yA=3 2cm/s=10cm/s=0.1m/s tAD .3 C点的速度可由B、D间的平均速度代替,B、D间的位移 SBD=xD-xB=(3.00-0.65)X102m=2.35X10-2m,所以C,点的瞬时 速度为-D s 2.35×102 m/s=0.12m/s tBD 0.2
导航 解析:由题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 时间tAD =3×0.1 s=0.3 s 由题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AD =3 cm,则平均速度 v= 𝒔 𝑨𝑫 𝒕 𝑨𝑫 = 𝟑 𝟎.𝟑 cm/s=10 cm/s=0.1 m/s C点的速度可由B、D间的平均速度代替,B、D间的位移 sBD=xD-xB =(3.00-0.65)×10-2 m=2.35×10-2 m,所以C点的瞬时 速度为 vC= 𝒔 𝑩𝑫 𝒕 𝑩𝑫 = 𝟐.𝟑𝟓×𝟏𝟎 -𝟐 𝟎.𝟐 m/s=0.1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