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界型( terminal)(大叶 桃花心木) 节状加厚:薄壁细胞端壁上 单纹孔对的一种加厚形式。 水青树)
轮界型(terminal)(大叶 桃花心木) 节状加厚:薄壁细胞端壁上 单纹孔对的一种加厚形式。 (水青树)
4.1.4树脂道 树脂道由薄壁的分泌细胞环绕而成的孔道,是具 分泌树脂功能的一种组织,为针叶树材构造特征z 根据树脂道发生和发展可分为正常树脂道和创伤树腊道 4.1.4.1正常树脂道 (1)树脂道的形成 器器 树脂道是生活的薄壁组织 的幼小细胞相互分离而成的。 围绕树脂道成一完整的 1~数层壁薄,泌脂细胞层, 称泌脂细胞层。松属的泌脂 细胞壁上无纹孔,未木质化 因而分泌树脂能力极强,是 松属树种作为采脂树种的主 要原因。 红松
4.1.4 树脂道 树脂道——由薄壁的分泌细胞环绕而成的孔道,是具有 分泌树脂功能的一种组织,为针叶树材构造特征之一。 根据树脂道发生和发展可分为正常树脂道和创伤树脂道。 4.1.4.1 正常树脂道 (1) 树脂道是生活的薄壁组织 的幼小细胞相互分离而成的。 围绕树脂道成一完整的 1~数层壁薄,泌脂细胞层, 称泌脂细胞层。松属的泌脂 细胞壁上无纹孔,未木质化, 因而分泌树脂能力极强,是 松属树种作为采脂树种的主 要原因
(2)树脂道的组成 树脂道由泌脂细胞、死细胞、伴生薄壁细胞和管胞际 组成 类 包回b 树脂道 A.没有树脂道而有拟侵填体;B.充满树脂道;C.横向树脂道;D. 纵向树脂道与横向树脂道连生情况 1.泌脂细胞;2.死细胞;3.伴生薄壁细胞;4.管胞;5.胞间朦; 6.射线管胞
(2) 树脂道的组成 树脂道由泌脂细胞、死细胞、伴生薄壁细胞和管胞所 组成
(3)树脂道的大小 在具正常轴向树脂道的六属中,松属树脂道最多 也最大,其直径为60~300μm,落叶松次之为 40~80μm,云杉为40~70m 杉和黄杉为 40~45μm,油杉为最小 树脂道长度平均为50cm,最长可达1m,它随树 干的高度而减小 (4)横向树脂道 上述具正常轴向树脂道的六属中,除油杉属之外 都具有横向树脂道。横向树脂道存在于纺锤形木射 线之中。它与轴向树脂道相互沟通,形成完整树脂 道体系。横向树脂道直径较小,在木材弦切面上, 用扩大镜仔细观察有时也能发现
(3) 树脂道的大小 在具正常轴向树脂道的六属中,松属树脂道最多 也最大,其直径为60~300μm,落叶松次之为 40~80μm,云杉为40~70μm,银杉和黄杉为 40~45μm,油杉为最小。 树脂道长度平均为50cm,最长可达1m,它随树 干的高度而减小。 (4) 横向树脂道 上述具正常轴向树脂道的六属中,除油杉属之外, 都具有横向树脂道。横向树脂道存在于纺锤形木射 线之中。它与轴向树脂道相互沟通,形成完整树脂 道体系。横向树脂道直径较小,在木材弦切面上, 用扩大镜仔细观察有时也能发现
4.142受伤树脂道 在针叶树材中,凡任何破坏树木正常生活的现象,都可能 产生受伤树脂道。 针叶树材的受伤树脂道可分为轴向和横向二种,但除雪松 外很少有两种同时存在于一块木材中。 ◆轴向受伤树脂道在横切面上呈弦列分布于旱材部位,通常 在生长轮开始处较常见(臭冷杉)。而正常轴向树脂道为 单独存在,多分布早材后期和晚材部位。 ◆横向受伤树脂道与正常横 向树脂道一样,仅限于纺 锤形木射线中,但形体更 大
4.1.4.2 受伤树脂道 在针叶树材中,凡任何破坏树木正常生活的现象,都可能 产生受伤树脂道。 针叶树材的受伤树脂道可分为轴向和横向二种,但除雪松 外很少有两种同时存在于一块木材中。 轴向受伤树脂道在横切面上呈弦列分布于旱材部位,通常 在生长轮开始处较常见(臭冷杉) 。而正常轴向树脂道为 单独存在,多分布早材后期和晚材部位。 横向受伤树脂道与正常横 向树脂道一样,仅限于纺 锤形木射线中,但形体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