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数值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部分内容,讲解VB中的数据类 型:推导整型数据范围的来源: 数值型、字符型作重点说明,而其它类型只作了解,到后面讲到相关内容时再回顾: 变量概念的引入,通过例210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变量的命名规则,如果声明变量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课堂上只对教材中标明“注意“"的内容作一 磷明的表示形式 对字符 举例 富量及变量名作对比: 用户自定义符号常量的方法: 月系粉 常里1 P的F用 ,在立即窗口 演示冬种函数的用法及功能: 10.在算 算和取模运算规则: 式中,重点介绍两种 在异付的是开: 明各种数据 比较 运算时的规则: 七、作业、实习与思考题 明你需要实习、验证的函数及验证方法、实验数据及预测结果。实习结 实习结果及原因分杯数(Y)整除有几种方法 逻辑运算符与 断路由 网的关 何验函数转换正数后得到 字符串前有一个空格 四舍五入表达式」 如果可能 个四舍五入函数供学生保存并使用 如何完成四舍六入五成双函数 八、小结 众多的函数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的难点,这要求老师有针对性地为每一类函数找出 合活的应用 例, 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课后习题中第二题的第3小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的。需要给学生认真评讲。 第05讲顺序结构 一、教学内容 本讲通过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向学生讲解程序中数据输出的基本方法和向程序提供数据的基本方 法 二、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输出数据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向程序提供数据的方法: 3。掌握数据类型转换P61: 4.掌握交换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直语句与 二交换发量商韵的格式及接收数的类特轻 四、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 回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数值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部分内容,讲解VB中的数据类 型;推导整型数据范围的来源; . 数值型、字符型作重点说明,而其它类型只作了解,到后面讲到相关内容时再回顾; . 变量概念的引入,通过例2-10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 变量的命名规则,如果声明变量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课堂上只对教材中标明"注意"的内容作一 些说明; . 举例说明常量的表示形式; . 对字符串常量及变量名作对比; . 举例说明用户自定义符号常量的方法; . 举例说明系统常量在编程中的作用; . 在立即窗口中演示各种函数的用法及功能; 10.在算术表达式中,重点介绍整除运算和取模运算规则; 11.在字符串表达式中,重点介绍两种运算符的差异; 12.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在进行比较运算时的规则; 13.用并串联电路来说明布尔运算真值表。 七、作业、实习与思考题 . 完成教材P57页及58页所有作业; . 写出实习预习报告,重点说明你需要实习、验证的函数及验证方法、实验数据及预测结果。实习结 束后写出实习结果及原因分析。 . 判断一个数(X)能被另一个数(Y)整除有几种方法 . 逻辑运算符与串联、并联、断路电路图的关系 . 如何验证Str函数转换正数后得到的字符串前有一个空格 . 四舍五入表达式,如果可能,写出一个四舍五入函数供学生保存并使用。 . 如何完成四舍六入五成双函数 八、小结 . 众多的函数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的难点,这要求老师有针对性地为每一类函数找出 合适的应用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课后习题中第二题的第3小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的。需要给学生认真评讲。 第05讲 顺序结构 一、教学内容 本讲通过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向学生讲解程序中数据输出的基本方法和向程序提供数据的基本方 法。 二、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输出数据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向程序提供数据的方法; 3.掌握数据类型转换P61; 4.掌握交换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 Print方法中Tab函数对输出位置的控制; . 赋值语句与与关系运算符"="的区别; . 在赋值中的数据类型转换; . 交换变量值的方法; . InputBox函数的调用格式及接收数据的类型转换。 四、教学难点
l.Print方法中Tab函数对输出位置的控制: 2.赋值语句与与关系运算符“=“的区别: 3.在赋值中的数据类型转换: 4.交换变量值的方法: 5,InputBox函数的周用格式及接收数据的类型转换。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VB环境下的例题演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讲例4-1时注意介绍Tab函数的作用 可引入循环结构完成本例: 生做好记号,以备在后面用到时查阅 的过 .介绍InputBox常用 的格 吊用 讲例45时解释为什 要加Va 加 △ 如何?由此回到P61页类型转换 研例4- 以故 犯 ,将标题放在图片框下面,然后介绍容器的特点: 结向程序提供数方 例4 (1)用“="直接将数据写在源程序中(极少用) (2)用InputBoxi函数在程序运行接收从键盘获得的数据(少用)一般格式: 变量名=InputBox(“提示信息”,“标题",默认值) (3) 用文本框赋值(使用较多,特别是学完数组后),一般方式在窗体上添加文本框,运行时 将数据输入文本框,再利用变量去取文本框的值。 一股格式: 变量名=TextX.Text (4) 从数据文件中获得数据(最常用》 10.总结输出处理结果的方法 (1)用Prit方法输出到窗体(少用,因为不好布局位置) (2) 用Print方法输出到图片框(较常用于输出大量的数据)》 (3)利用Label的Caption属性定位输出(常用于输出少量数据)。一般格式为: LabelX..Caption==处理结果变量 (4)利用文本框将处理结果放入文本框(常用于输出少量数据)。一般格式为: TextX.Text=处理结果变量 (⑤)利用MsgBoxi语句(函数的第二种格式P68),只能输出少量数据)。一般格式为: MsgBox处理结果变量 (6)输出到数据文件(常用) 七、作业、实习与思考题 ,完成课后编程题,写出上机实习预习报告: 、思若课后简答题 八、小结 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不知道代码该写在哪一个事件下,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这一 方面的引导
1.Print方法中Tab函数对输出位置的控制; 2.赋值语句与与关系运算符"="的区别; 3.在赋值中的数据类型转换; 4.交换变量值的方法; 5.InputBox函数的调用格式及接收数据的类型转换。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VB环境下的例题演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 . 讲例4-1时注意介绍Tab函数的作用,并可引入循环结构完成本例; . P61页的数据类型转换要求学生做好记号,以备在后面用到时查阅; . 举例说明交换两个变量的过程; . 介绍InputBox常用的格式; 变量名=InputBox(提示信息) . 使用文本框为变量赋值的常用格式; 变量名=TextX.Text . 讲例4-5时解释为什么要加Val函数,不加会如何?由此回到P61页类型转换; . 讲例4-6时可以故意犯错,将标题放在图片框下面,然后介绍容器的特点; . 例4-7可以介绍容器的特点。 . 总结向程序提供数据的方法 (1) 用"="直接将数据写在源程序中(极少用) (2) 用InputBox函数在程序运行接收从键盘获得的数据(少用)一般格式: 变量名=InputBox("提示信息","标题",默认值) (3) 用文本框赋值(使用较多,特别是学完数组后),一般方式,在窗体上添加文本框,运行时 将数据输入文本框,再利用变量去取文本框的值。一般格式: 变量名=TextX.Text (4) 从数据文件中获得数据(最常用) 10.总结输出处理结果的方法 (1) 用Print方法输出到窗体(少用,因为不好布局位置) (2) 用Print方法输出到图片框(较常用于输出大量的数据) (3) 利用Label的Caption属性定位输出(常用于输出少量数据)。一般格式为: LabelX.Caption=处理结果变量 (4) 利用文本框将处理结果放入文本框(常用于输出少量数据)。一般格式为: TextX.Text=处理结果变量 (5) 利用MsgBox语句(函数的第二种格式P68),只能输出少量数据)。一般格式为: MsgBox 处理结果变量 (6) 输出到数据文件(常用) 七、作业、实习与思考题 . 完成课后编程题,写出上机实习预习报告; . 思考课后简答题。 八、小结 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不知道代码该写在哪一个事件下,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这一 方面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