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2001 学分:2.0学分 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 开设学期:第23学期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级别:上海海洋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宋益善 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 成、命名、结构、性质、反应机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相 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 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5学时)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4、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章 烷烃(2.5学时)》 1、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同系列等概念。 2、烷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3杂化:o键.(自学) 3、烷烃系统命名。 4、烷烃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掌握烷烃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规律 5、烷烃的化学性质。 -11-
- 11 -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 1502001 学 分:2.0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 32 开设学期: 第 2-3 学期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级别:上海海洋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宋益善 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 成、命名、结构、性质、反应机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相 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 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1.5 学时)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3、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4、 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章 烷 烃(2.5 学时) 1、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同系列等概念。 2、 烷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 sp3 杂化;σ键.(自学) 3、 烷烃系统命名。 4、 烷烃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掌握烷烃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规律。 5、 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烯烃(3学时)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2杂化:π键。(自学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存在和构型标记。 3、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烯经的氧化反应:聚合反应:一H取代反应。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2学时) 3、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和1,4加成反应:双烯加成。 第五音脂环(1学时】 脂环经的分类和命名。 2、环烷烃的结构。 3、环烷经的性质。 筑六意芳香经(4学时】 1、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芳香经侧链的反应。 3、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第七章旋光异构(自学) 1、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手性碳。 第八章卤代烃(2学时) 1、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查依采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 4、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第九章醇、酚、醚(4学时)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反应:氧化反应: 4、酚的命名。 5、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芳环上的亲 电取代反应 6、醚的 7、醚的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过氧化物生成。 第十章醛、酮、醒(4学时) .12
- 12 - 第三章 烯 烃(3 学时)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 sp2 杂化;π键。(自学)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存在和构型标记。 3、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聚合反应;α—H 取代反应。 第四章 炔 烃和二烯烃(2 学时) 1、 炔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 sp 杂化。(自学) 2、 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3、 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 和 1,4 加成反应;双烯加成。 第五章 脂环烃(1 学时) 1、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 环烷烃的结构。 3、 环烷烃的性质。 第六章 芳香烃(4 学时) 1、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芳香烃侧链的反应。 3、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第七章 旋光异构(自学) 1、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手性碳。 第八章 卤代烃(2 学时) 1、 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3、 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查依采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 4、 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第九章 醇、酚、醚(4 学时) 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醇物理性质:掌握醇沸点、溶解度特点。 3、 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与 HX 反应;了解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脱水 反应;氧化反应; 4、 酚的命名。 5、 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芳环上的亲 电取代反应。 6、 醚的命名。 7、 醚的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过氧化物生成。 第十章 醛、酮、醌(4 学时)
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物理性质 3、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一H反应:卤仿反应结构特征 4、醒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第十一章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6学时)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俗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 反应:还原反应:a一H反应。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5、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酯缩合反 7、羟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8、羰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羧、氧化和还原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应 用。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2学时) 1、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 3、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酸性:结构对酸性的影响:伯、仲、叔胺烷基化、 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伯、仲、叔醇反应鉴别和分离: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作业的 完成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本课程安排有一定学时的自学内容,教师布置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供学生掌握自学要 占。 平时安排有作业或完成读书报告。在主要章节讲授完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习题、分析 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自学、作业或者读书报告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 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 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 本课程在整个一学期中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试题有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 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 -13-
- 13 - 1、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醛、酮物理性质。 3、 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α—H 反应;卤仿反应结构特征。 4、 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第十一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6 学时) 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俗名。 2、 羧酸的物理性质。 3、 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 反应;还原反应;α—H 反应。 4、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5、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酯缩合反 应。 7、 羟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8、 羰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羧、氧化和还原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应 用。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2 学时) 1、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 3、 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酸性;结构对酸性的影响;伯、仲、叔胺烷基化、 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伯、仲、叔醇反应鉴别和分离;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作业的 完成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本课程安排有一定学时的自学内容,教师布置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供学生掌握自学要 点。 平时安排有作业或完成读书报告。在主要章节讲授完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习题、分析 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自学、作业或者读书报告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 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 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 本课程在整个一学期中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试题有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 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
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60分为基础内容,再以平时课堂问答、讨论和测验等各环节综合 评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本课程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 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占20%、期中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 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教材: 1.有机化学(第2版),赵建庄、张金桐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2.有机化学习题集(第2版),李楠、梁英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上、下册),[美RT莫里森,RN伯伊德著,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2.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3版),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有机化学(第2版),傅建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基础化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方 面的理论、实验技术原理和技能,为进入后继课学习打好基础。 主撰人:宋益善 审核人:蒋霞云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10日 -14
- 14 - 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 60 分为基础内容,再以平时课堂问答、讨论和测验等各环节综合 评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本课程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 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占 20%、期中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 30%和 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教材: 1. 有机化学(第 2 版),赵建庄、张金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0 月出版 2. 有机化学习题集(第 2 版),李楠、梁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1 月出版 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上、下册),[美]R.T 莫里森,R•N•伯伊德著,科学出版社,1980 年出版 2.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 3 版),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3. 有机化学(第 2 版),傅建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出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基础化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方 面的理论、实验技术原理和技能,为进入后继课学习打好基础。 主撰人:宋益善 审核人:蒋霞云 分管教学院长:李 燕 2011 年 6 月 10 日
《有机化学(B)》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2002、1502007 学分:3.0学分 学时:总学时48讲授学时46 讨论测试2 开设学期:第23学期 授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海洋(海洋生物资源)、水族科学与技术、园林、 水产养殖、动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 生物)专业本科生 课程级别:上海海洋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康永锋 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海洋(海洋生物资源)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 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性质、反应机理等内容,使学 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相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 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基 本概念,简单的有机合成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结构: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共价键属性。(自学)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4、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15
- 15 - 《有机化学(B)》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2002、1502007 学 分:3.0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 46 讨论测试 2 开设学期: 第 2-3 学期 授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海洋(海洋生物资源)、水族科学与技术、园林、 水产养殖、动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 生物)专业本科生 课程级别:上海海洋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康永锋 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海洋(海洋生物资源)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 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性质、反应机理等内容,使学 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相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 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基 本概念,简单的有机合成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2 学时)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结构;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共价键属性。(自学)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4、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