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 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 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 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 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 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 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 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 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33、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 “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 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況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 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 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 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 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 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 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 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 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 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文化常识】 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 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 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 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 ④而已 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 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 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 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 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 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 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 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 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33、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 “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 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 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 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 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 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 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尔 ②遽 ③正色 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 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 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 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文化常识】 “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 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 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 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卒婚 ②宦 ③惟 ④而已 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 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 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 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 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 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淸时代叫“内 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 36、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 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 不受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 东。④耆老:老人:耆,老。 言知识】 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 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 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 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豕②他③恒④让 2、翻译:①曾误遗火 ②悉推豕偿之 ③愿以身居作 ④称鸿长者 37、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悴。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 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 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 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 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笏:计11通地会直上剩,的理求处指彻知:③:初年:⑨ 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文言知识】 说“所以”。“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 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 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 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镌②窍③系④怜⑤既而 2、翻译:①只伺北军临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①仍见祀(上文)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 ③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 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 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 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 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 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 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6、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 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 不受。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 东。④耆老:老人;耆,老。 【文言知识】 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 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 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 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豕 ②他 ③恒 ④让 2、翻译:①曾误遗火 ②悉推豕偿之 ③愿以身居作 ;④称鸿长者 37、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 “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 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 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 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注释】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②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③北兵:元军。④ 笏:片。⑤仍:还希望。⑥题云:墓碑上刻写。⑦瘗:埋葬。⑧祝:告。⑨旦日:初一。⑩ 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文言知识】 说“所以”。“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 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 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 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镌 ②窍 ③系 ④怜 ⑤既而 2、翻译:①只伺北军临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①仍见祀(上文)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 川》) ;③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吧 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 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 【注释】①诙谲: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蔡攸:宋朝人。④ 王右军: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 【文化常识】 书画家米芾。北宋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 四家”。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他为书画学博士(职 官名称)。他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其举止“颠狂”,世称“米颠”。从上文所见,其行为确 有些异常,因弄不到《王略帖》,竟威胁要投江自杀。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②易③据④遽 2、翻译:①攸意以为难 ②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 3、请另外写出三个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姓名:① 39、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 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 笔书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是赞美明 月楼 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为皇帝起草诏书)。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 体”等并驾齐驱。他亦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并用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开创了元 代画风。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致②相③援④云 2、翻译:①多未当意者 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 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 笑,且伏公之辨也。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②释氏: 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鳊释迦牟尼,故称释氏 【文化常识】 “四民”“士”本指成年男子。《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有 之说,即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士林” 即知识界。“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或②以③伏④辨 2、翻译:①必正色视之 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③所以贱之也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 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 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 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 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吧, 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 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 【注释】①诙谲: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蔡攸 :宋朝人。④ 王右军: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 【文化常识】 书画家米芾。北宋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 四家”。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他为书画学博士(职 官名称)。他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其举止“颠狂”,世称“米颠”。从上文所见,其行为确 有些异常,因弄不到《王略帖》,竟威胁要投江自杀。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 ②易 ③据 ④遽 2、翻译:①攸意以为难 ②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 3、请另外写出三个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姓名:① ② ③ 39、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 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 笔书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是赞美明 月楼。 【文化常识】 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为皇帝起草诏书)。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 体”等并驾齐驱。他亦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并用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开创了元 代画风。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致 ②相 ③援 ④云 2、翻译:①多未当意者 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 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 笑,且伏公之辨也。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②释氏: 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鳊释迦牟尼,故称释氏。 【文化常识】 士。“士”本指成年男子。《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有 “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士林” 即知识界。“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或 ②以 ③伏 ④辨 2、翻译:①必正色视之 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 ③所以贱之也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 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 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 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 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 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 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騙 了钱逃之天天。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 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 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②阅③但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 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42、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 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 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 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 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 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 俄 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 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 ③作④甚⑤亟⑥莫⑦持 2、翻译:①几载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43、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 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 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 “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②仞③拊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词,解释为 4、李白之死辨误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 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 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 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 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 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 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俯②修③亦④赋⑤卒⑥盖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 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 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 60 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 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 100 元“变”成 1000 元,于是有人拿出 30 万元让 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 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 ②阅 ③但 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 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42、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 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 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 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 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 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 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厚 ②径 ③作 ④甚 ⑤亟 ⑥莫 ⑦持 2、翻译:①几载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43、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 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 “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 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 “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 ②仞 ③拊 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44、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 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 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 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 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 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 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俯 ②修 ③亦 ④赋 ⑤卒 ⑥盖
2、翻译: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 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 【注释】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 残酷。 【文言知识】 说“即”。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 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 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 “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辄②亡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 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② 3、翻译:①活几何人? 语言异于他时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的“出”指什么?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 徐有功秉公执法 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 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 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 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 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②或③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玉鹅你于識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 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 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竞不调 【注释】①王翱:唐朝人。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 翁:你的父亲。⑥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⑦驾:坐马车。⑧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 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 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 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 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置②白③案④竟 2、翻译:①婿固不遣 ②则汝朝夕侍母 ③且迁我如振 落叶耳 ④旬乃还第 48、么恩与公法
2、翻译: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② 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 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 残。 【注释】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 残酷。 【文言知识】 说“即”。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 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 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 “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辄 ②亡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 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 ② 3、翻译: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 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 “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 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 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 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 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注释】①王翱:唐朝人。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 翁:你的父亲。⑥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⑦驾:坐马车。⑧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 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 年因公 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 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 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置 ②白 ③案 ④竟 2、翻译:①婿固不遣 ②则汝朝夕侍母 ;③且迁我如振 落叶耳 ④旬乃还第 48、么恩与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