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亚历山大的东方经略 与巴克特利亚及安息 波斯阿赫买尼亚王朝的势力为马其顿的英雄亚历山大大王之东 征所粉碎。公元前331年在高伽米拉(Gangamela)战败后,其王 大流士三世逃到东方,为巴克特利亚督办柏萨斯(Bessus)所杀害。 亚历山大又讨伐柏萨斯,于公元前329年进人巴克特利亚,更穷追 越过药杀水。在三年的活动中完成了经略从巴克特利亚到索格底亚 那的事业,于药杀水河岸以及其它诸方筑有同样的亚历山大里亚城。 此地一般认为相当于今之霍占德(Khodjend)'。亚历山大的远征虽 轻易地席卷了波斯,但在这里却遭到了败北,大王本人也陷入危地 几乎不能脱身。平定索格底亚那后,大王返回巴克特利亚,并以此 地为根据地,于公元前327年挥师南下,攻略印度。其后四年,即 公元前323年突然病死在凯旋途中。以亚历山大大王之武略及其将 士血汗换来的马其顿所属各地马上陷入内乱,世界大帝国之梦想因 之烟消云散,出现了割据诸方的武将独裁政治。公元前306年,塞 流克斯·尼卡托尔(Seleucus Nikator)攻占巴克特利亚,便入侵印 度,为孔雀王朝(Maurya)之始祖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所 击退,不得不放弃印度河到Paropamisus的地方而媾和。不久,公 元前301年塞流克斯统一了马其顿所领全部亚洲地方,建立了塞流 克斯王朝。之后50年间,关于巴克特利亚无任何记载。到公元前 256年顷,安提奥克斯二世(Antiochus II)时代,大夏知事狄奥多 德(Diodotus)背叛塞流克斯朝,建立了所谓的大夏国。但此地依 然是在希腊人统治下。几乎与此同时,即公元前248年顷,大夏西 邻的安息毅然推翻了希腊政权,建立了安息人的独立国家。 安息人无疑属伊兰人种。此时有该国人名叫阿萨息斯(Arsaces) 者从本国被逐出,逃到乌浒河流域的同族Dahae种之间。他竖起了 反抗安息境内希腊人暴政之大旗,后返回本国,杀掉知事,建立了 阿萨息斯王国。所谓阿萨息斯王朝是以相当于现在Tedjend河或 Atrek河的Oks河流域为根据地的,汉史之安息国即指此。 现略述其后之大夏情况:公元前245年顷,狄奥多德二世立, 1 Tomaschek,同上书,页122及Schwarz,同上书,页47-51
第四章 亚历山大的东方经略 与巴克特利亚及安息 波斯阿赫买尼亚王朝的势力为马其顿的英雄亚历山大大王之东 征所粉碎。公元前 331 年在高伽米拉(Gangamela)战败后,其王 大流士三世逃到东方,为巴克特利亚督办柏萨斯(Bessus)所杀害。 亚历山大又讨伐柏萨斯,于公元前 329 年进人巴克特利亚,更穷追 越过药杀水。在三年的活动中完成了经略从巴克特利亚到索格底亚 那的事业,于药杀水河岸以及其它诸方筑有同样的亚历山大里亚城。 此地一般认为相当于今之霍占德(Khodjend)1。亚历山大的远征虽 轻易地席卷了波斯,但在这里却遭到了败北,大王本人也陷入危地 几乎不能脱身。平定索格底亚那后,大王返回巴克特利亚,并以此 地为根据地,于公元前 327 年挥师南下,攻略印度。其后四年,即 公元前 323 年突然病死在凯旋途中。以亚历山大大王之武略及其将 士血汗换来的马其顿所属各地马上陷入内乱,世界大帝国之梦想因 之烟消云散,出现了割据诸方的武将独裁政治。公元前 306 年,塞 流克斯·尼卡托尔(Seleucus Nikator)攻占巴克特利亚,便入侵印 度,为孔雀王朝(Maurya)之始祖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所 击退,不得不放弃印度河到 Paropamisus 的地方而媾和。不久,公 元前 301 年塞流克斯统一了马其顿所领全部亚洲地方,建立了塞流 克斯王朝。之后 50 年间,关于巴克特利亚无任何记载。到公元前 256 年顷,安提奥克斯二世(Antiochus II)时代,大夏知事狄奥多 德(Diodotus)背叛塞流克斯朝,建立了所谓的大夏国。但此地依 然是在希腊人统治下。几乎与此同时,即公元前 248 年顷,大夏西 邻的安息毅然推翻了希腊政权,建立了安息人的独立国家。 安息人无疑属伊兰人种。此时有该国人名叫阿萨息斯(Arsaces) 者从本国被逐出,逃到乌浒河流域的同族 Dahae 种之间。他竖起了 反抗安息境内希腊人暴政之大旗,后返回本国,杀掉知事,建立了 阿萨息斯王国。所谓阿萨息斯王朝是以相当于现在 Tedjend 河或 Atrek 河的 Okūs 河流域为根据地的,汉史之安息国即指此。 现略述其后之大夏情况:公元前 245 年顷,狄奥多德二世立, 1 Tomaschek,同上书,页 122 及 Schwarz,同上书,页 47-51
不久,公元前230年顷,有名叫尤提狄毛斯(Eutydemus)者篡其位。 稍后,公元前223年塞流克斯朝的安提奥克斯三世(Antiochus III) 即位,征安息王阿尔塔巴奴斯(Artabanus),并于公元前209年顷 征大夏,破尤提狄毛斯军。这时大夏以要召药杀水彼岸的斯基泰游 牧民进行援助来威胁安提奥克斯三世。如前所述,大夏是东方希腊 势力的前卫,此地如落入他们所谓的蛮族手中,希腊人之势力也就 完了。所以安提奥克斯三世遂与尤提狄毛斯缔结和约,承认他对大 夏的统治,并率军进入印度。 大夏王尤提狄毛斯之权力达到何地并不清楚,但依其货币的分 布情况来看,他不仅领有大夏和粟特地区,其权力并达到南越兴都 库什山的一些地方。继尤提狄毛斯之后嗣位的为著名的狄米特里乌 斯(Demetrius),他于公元前190年顷即位。此王曾越过兴都库什 山占有包括喀布尔到旁遮普一带的北印度的大部分。斯脱拉波也记 述说希腊人凭借大夏之肥沃和优越地位成为Aryana及印度诸方之 领主。这点, 一部分应归功于弥兰陀(Menander),另一部分应归 功于狄米特里乌斯。所谓弥兰陀即巴利语佛典中之Milinda和汉译 佛典中之弥兰陀。 希腊人的势力南越兴都库什山达到喀布尔河流域,并在那里继 续维持下来,从而为希腊文化多少移植于印度奠下基础的为狄米特 里乌斯时代。前此如亚历山大、塞流克斯、安提奥克斯等虽也曾侵 入印度,但都不过是一时之现象,未曾对希腊文化光被岭南之地起 到什么明显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狄米特里乌斯岭南经略值得注意: 这样出现了大夏领有岭南岭北广大地区的极盛时期。巴克特拉 城(Bactra)作为其首都也十分繁荣。公元前174年领趁狄米特里 乌斯经略岭南之际,尤克拉提德斯(Eukratides)于大夏反叛而即王 位,并与狄米特里乌斯进行长期的争夺战,结局以狄米特里乌斯之 失败(于公元前160年顷为尤克拉提德斯所杀或赶下台)而告终.但 尤克拉提德斯在战胜狄米特里乌斯的凯旋途中,于公元前156年顷 为其子阿波罗多特斯(Apollodotus)所杀,阿波罗多特斯不久又为 其兄弟赫里奥克勒斯(Heliocles)所杀。赫里奥克勒斯为希腊人所 建大夏王国的最后君主。 这时期索洛底亚那的情况因缺乏史料而不清楚。在大夏末期诸 王时代,其统治似还达不到那里,而药杀水彼岸之游牧人种则渐次 1《地理书》,X1C.X
不久,公元前 230 年顷,有名叫尤提狄毛斯(Eutydemus)者篡其位。 稍后,公元前 223 年塞流克斯朝的安提奥克斯三世(Antiochus III) 即位,征安息王阿尔塔巴奴斯(Artabanus),并于公元前 209 年顷 征大夏,破尤提狄毛斯军。这时大夏以要召药杀水彼岸的斯基泰游 牧民进行援助来威胁安提奥克斯三世。如前所述,大夏是东方希腊 势力的前卫,此地如落入他们所谓的蛮族手中,希腊人之势力也就 完了。所以安提奥克斯三世遂与尤提狄毛斯缔结和约,承认他对大 夏的统治,并率军进入印度。 大夏王尤提狄毛斯之权力达到何地并不清楚,但依其货币的分 布情况来看,他不仅领有大夏和粟特地区,其权力并达到南越兴都 库什山的一些地方。继尤提狄毛斯之后嗣位的为著名的狄米特里乌 斯(Demetrius),他于公元前 190 年顷即位。此王曾越过兴都库什 山占有包括喀布尔到旁遮普一带的北印度的大部分。斯脱拉波1也记 述说希腊人凭借大夏之肥沃和优越地位成为 Aryana 及印度诸方之 领主。这点,一部分应归功于弥兰陀(Menander),另一部分应归 功于狄米特里乌斯。所谓弥兰陀即巴利语佛典中之 Milinda 和汉译 佛典中之弥兰陀。 希腊人的势力南越兴都库什山达到喀布尔河流域,并在那里继 续维持下来,从而为希腊文化多少移植于印度奠下基础的为狄米特 里乌斯时代。前此如亚历山大、塞流克斯、安提奥克斯等虽也曾侵 入印度,但都不过是一时之现象,未曾对希腊文化光被岭南之地起 到什么明显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狄米特里乌斯岭南经略值得注意。 这样出现了大夏领有岭南岭北广大地区的极盛时期。巴克特拉 城(Bactra)作为其首都也十分繁荣。公元前 174 年领趁狄米特里 乌斯经略岭南之际,尤克拉提德斯(Eukratides)于大夏反叛而即王 位,并与狄米特里乌斯进行长期的争夺战,结局以狄米特里乌斯之 失败(于公元前 160 年顷为尤克拉提德斯所杀或赶下台)而告终.但 尤克拉提德斯在战胜狄米特里乌斯的凯旋途中,于公元前 156 年顷 为其子阿波罗多特斯(Apollodotus)所杀,阿波罗多特斯不久又为 其兄弟赫里奥克勒斯(Heliocles)所杀。赫里奥克勒斯为希腊人所 建大夏王国的最后君主。 这时期索洛底亚那的情况因缺乏史料而不清楚。在大夏末期诸 王时代,其统治似还达不到那里,而药杀水彼岸之游牧人种则渐次 1 《地理书》,X.I.C.XI
扩展其势力于此。 当大夏处于上述混乱状态时,其西邻安息乘机发展。阿萨息斯 一世在位仅二年就战殁。其弟提里达特斯(Tiridates)即位,渐次 有所发展。塞流克斯朝之塞流克斯二世曾对其进行讨伐,但提里达 特斯得到一部分斯基泰人的援助而获胜。此次胜利实际上意味着安 息之独立。 安息的首都希腊人称之为Hecatompylos,汉人称之为喝克汤白 洛斯(译者按:原文如此!)。提里达特斯不喜欢其首都之希腊色彩, 而打算迁都于形势险要的达拉(Dara)城。这表现了要驱逐希腊文 化而发扬安息文化的精神。 其后经过三世,著名大王米特里达特斯(Mithridates),公元前 174一136年当位,为安息国之极盛期。开拓了东越兴都库什山到达 印度河流域,西及幼发拉底河的广大版图。这是因为上面谈到的大 夏末期之内乱和塞流克斯王朝西方多事、无暇东顾的结果。 米特里达特斯之后,其子符拉达特斯(Phradates)二世立,又 与塞流克斯朝相争并破之.但他在这次战争中因招来斯基泰部族人 而种下祸根,并在与后者之战斗中败殁。利用斯基泰人之勇武是安 息朝兴起以来之惯例。不仅安息如此,大夏在危急时也曾要借其援 助。以后,同样的事情历史上尚有过多次,这一点正如中国与塞北 人之关系一样。要之,亚细亚开化与未开化民族之对立是古今常见 之现象。之后,新王阿尔塔巴奴斯二世立,此王也在与斯基泰族中 之吐火罗人(Tochari)的战斗中于公元前124年顷战死。 此处之吐火罗族不外就是斯脱拉波'所记“斯基泰人中最有名的 为夺占大夏的Asioi、Pasianoi、Tokharoyi、Sakarauloi等来自药杀水 彼岸的”四部中的吐火罗。这些斯基泰族渐次南下,并夺取大夏。 该地希腊人势力(前述之赫里奥克勒斯王是最后的一个)不得不退 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大夏之希腊人实际上从狄米特里乌斯和尤克拉提德斯之后己次 第移到岭南,特别是键陀罗(Gandara)地方,从而大夏渐渐空虚起 来。总之,亚历山大东侵以来近二百年间,占据伊兰文化发祥地大 夏的希腊人,最后被逐出此地。 1《地理书》,XⅪ.C.VI
扩展其势力于此。 当大夏处于上述混乱状态时,其西邻安息乘机发展。阿萨息斯 一世在位仅二年就战殁。其弟提里达特斯(Tiridates)即位,渐次 有所发展。塞流克斯朝之塞流克斯二世曾对其进行讨伐,但提里达 特斯得到一部分斯基泰人的援助而获胜。此次胜利实际上意味着安 息之独立。 安息的首都希腊人称之为 Hecatompylos,汉人称之为喝克汤白 洛斯(译者按:原文如此!)。提里达特斯不喜欢其首都之希腊色彩, 而打算迁都于形势险要的达拉(Dara)城。这表现了要驱逐希腊文 化而发扬安息文化的精神。 其后经过三世,著名大王米特里达特斯(Mithridates),公元前 174—136 年当位,为安息国之极盛期。开拓了东越兴都库什山到达 印度河流域,西及幼发拉底河的广大版图。这是因为上面谈到的大 夏末期之内乱和塞流克斯王朝西方多事、无暇东顾的结果。 米特里达特斯之后,其子符拉达特斯(Phradates)二世立,又 与塞流克斯朝相争并破之.但他在这次战争中因招来斯基泰部族人 而种下祸根,并在与后者之战斗中败殁。利用斯基泰人之勇武是安 息朝兴起以来之惯例。不仅安息如此,大夏在危急时也曾要借其援 助。以后,同样的事情历史上尚有过多次,这一点正如中国与塞北 人之关系一样。要之,亚细亚开化与未开化民族之对立是古今常见 之现象。之后,新王阿尔塔巴奴斯二世立,此王也在与斯基泰族中 之吐火罗人(Tochari)的战斗中于公元前 124 年顷战死。 此处之吐火罗族不外就是斯脱拉波1所记“斯基泰人中最有名的 为夺占大夏的 Asioi、Pasianoi、Tokharoyi、Sakarauloi 等来自药杀水 彼岸的”四部中的吐火罗。这些斯基泰族渐次南下,并夺取大夏。 该地希腊人势力(前述之赫里奥克勒斯王是最后的一个)不得不退 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大夏之希腊人实际上从狄米特里乌斯和尤克拉提德斯之后已次 第移到岭南,特别是犍陀罗(Gandāra)地方,从而大夏渐渐空虚起 来。总之,亚历山大东侵以来近二百年间,占据伊兰文化发祥地大 夏的希腊人,最后被逐出此地。 1 《地理书》,XI.C.VIIII
第五章民族的移动 从中国之殷周时起,匈奴种族据有今陕西省之北部地方,并与 汉民族有了接触。匈奴之西,今甘肃省地方,尤其是其西边的敦煌 地方,不知从何时起(大概在战国时代)已为月氏种族所据。之后, 月氏渐次扩张其势力。据《史记》、《汉书》记载,汉初其东境已扩 展到今甘州南的祁连山地方,领有河西一带。此时匈奴有冒顿单于 出,威振四邻,曾痛击月氏。之后到老上单于时更击破月氏而杀其 王。于是月氏遂弃河西之地逃到今伊犁地区,并驱逐居住在这里的 塞种族而据有该地。但据有此新领地的月氏不久又为受匈奴支持的 乌孙所击破,再次离此地迁到西方,击破建都于兰氏城的大夏国并 臣畜之,他们自己则建王庭于妫水之北。塞族先为月氏所破,离伊 犁南迁进入爵宾(即包括键陀罗在内的克什米尔),更分散于诸方。 于是本为塞人住地的伊犁地区又重新为击破月氏的乌孙所据。这样 由于居住在甘肃省的月氏受到匈奴之攻击而引起了从中央亚细亚到 印度的各民族的大迁移。这些情况都是赖《史记》、《汉书》等中国 史料我们才得以知道。但此事发生在何时,以及是否与见诸斯脱拉 波等西方记录的斯基泰人的南下相一致等问题,历来学者发表过许 多意见。现略述我个人的见解如下: 月氏离开甘肃之事应发生在老上单于时代(公元前174一161 年),尤其是公元前172年以后(精确的年代无从考定)1,从而塞 种族离开伊犁的时间也应接近于这个时间。其次,月氏第二次移动, 即从伊犁西迁虽不能判然决定其年代,但正如下文所述,张骞受武 帝之命出发到月氏之年即前139年左右,月氏尚居于伊犁地区。其 后经过十多年,当张骞终于到达月氏时,他们已安居于妫水之北了。 月氏之移动应发生在这十年之间,而乌孙占据伊犁应是在这之前的 事。 《史记》中所说建都于兰氏城的大夏国应相当于西方记录中夺 占大夏的吐火罗人之国。所谓“塞”一般认为即Saka。如前所述吐 火罗为攻杀安息阿尔塔巴奴斯王,并与来自药杀水彼岸的其它三部 族一起南下灭了希腊人建立的大夏王国的斯基泰族之一部。大夏亡 国后,其地即从此以吐火罗之名而为人所知。罗马奥古斯都 桑原博士:《张骞之远征》,《东西交通史论丛》16页
第五章 民族的移动 从中国之殷周时起,匈奴种族据有今陕西省之北部地方,并与 汉民族有了接触。匈奴之西,今甘肃省地方,尤其是其西边的敦煌 地方,不知从何时起(大概在战国时代)已为月氏种族所据。之后, 月氏渐次扩张其势力。据《史记》、《汉书》记载,汉初其东境已扩 展到今甘州南的祁连山地方,领有河西一带。此时匈奴有冒顿单于 出,威振四邻,曾痛击月氏。之后到老上单于时更击破月氏而杀其 王。于是月氏遂弃河西之地逃到今伊犁地区,并驱逐居住在这里的 塞种族而据有该地。但据有此新领地的月氏不久又为受匈奴支持的 乌孙所击破,再次离此地迁到西方,击破建都于兰氏城的大夏国并 臣畜之,他们自己则建王庭于妫水之北。塞族先为月氏所破,离伊 犁南迁进入罽宾(即包括犍陀罗在内的克什米尔),更分散于诸方。 于是本为塞人住地的伊犁地区又重新为击破月氏的乌孙所据。这样 由于居住在甘肃省的月氏受到匈奴之攻击而引起了从中央亚细亚到 印度的各民族的大迁移。这些情况都是赖《史记》、《汉书》等中国 史料我们才得以知道。但此事发生在何时,以及是否与见诸斯脱拉 波等西方记录的斯基泰人的南下相一致等问题,历来学者发表过许 多意见。现略述我个人的见解如下: 月氏离开甘肃之事应发生在老上单于时代(公元前 174—161 年),尤其是公元前 172 年以后(精确的年代无从考定)1,从而塞 种族离开伊犁的时间也应接近于这个时间。其次,月氏第二次移动, 即从伊犁西迁虽不能判然决定其年代,但正如下文所述,张骞受武 帝之命出发到月氏之年即前 139 年左右,月氏尚居于伊犁地区。其 后经过十多年,当张骞终于到达月氏时,他们已安居于妫水之北了。 月氏之移动应发生在这十年之间,而乌孙占据伊犁应是在这之前的 事。 《史记》中所说建都于兰氏城的大夏国应相当于西方记录中夺 占大夏的吐火罗人之国。所谓“塞”一般认为即 Saka。如前所述吐 火罗为攻杀安息阿尔塔巴奴斯王,并与来自药杀水彼岸的其它三部 族一起南下灭了希腊人建立的大夏王国的斯基泰族之一部。大夏亡 国后,其地即从此以吐火罗之名而为人所知。罗马奥古斯都 1 桑原博士:《张骞之远征》,《东西交通史论丛》16 页
(Augustus)时代的历史学家Trogus Pompeius以及二世纪有名的学 者普托里梅斯(Ptolemyos)等都提到此名。此部族虽与其它三部一 起灭亡了大夏国,但以此部族最占优势,所以之后就以它的名子称 以前的大夏了。因月氏臣属吐火罗地方(即大夏)是在张骞到达此 地以前,所以推定大夏灭亡当在公元前129年或128年以前,即约 当公元前140年左右。 IJ.Marguart,Eransahr(《伊兰地名考》),190l,S.207
(Augustus)时代的历史学家 Trogus Pompeius 以及二世纪有名的学 者普托里梅斯(Ptolemyos)等都提到此名。此部族虽与其它三部一 起灭亡了大夏国,但以此部族最占优势,所以之后就以它的名子称 以前的大夏了。因月氏臣属吐火罗地方(即大夏)是在张骞到达此 地以前,所以推定大夏灭亡当在公元前 129 年或 128 年以前,即约 当公元前 140 年左右1。 1 J.Marguart,Ērānšahr(《伊兰地名考》),1901,S.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