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三拗汤 组成:麻黄汤减桂枝,各药等分 麻黄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症见鼻塞声重,苔白,脉浮紧
附方:三拗汤 组成:麻黄汤减桂枝,各药等分 麻黄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不炙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症见鼻塞声重,苔白,脉浮紧
大青龙汤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辨证分析: 方证 → 立法 发热恶寒 寒热俱重 外感 发汗 不汗出 风寒 表 → 君:麻黄 六两 脉浮紧 表实证 宣肪 臣:桂枝 烦躁 → 兼郁热 → 石膏 如鸡子大 气喘? 平喘 佐:杏仁 四十粒 佐使:炙甘草 方证: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生姜大枣 立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外感 风寒 表实证 大 青 龙 汤 辨证分析: 发热恶寒 寒热俱重 不汗出 脉浮紧 烦躁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发汗 解表 宣肺 平喘 佐:杏仁 佐使: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君:麻黄 臣:桂枝 石膏 方证 → 立法 气喘? 兼郁热 方证: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立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四十粒 六两 如鸡子大
服法:取微似汗,不需啜粥;汗出过多,温粉扑之 温粉记载有三种: 1.葛洪《肘后备急方》姚大夫辟温病粉身方:川芎、白芷、藁本三物 各等分: 2.孙思邈《备急干金方》: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 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 3.《孝慈备览》扑身止汗法:麸皮糯米粉二合,牡蛎、龙骨各二两 共为极细末,以疏绢包裹,周身扑之,其汗自止。 运用: 1.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为证治要点。 2.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风寒表实兼 有里热者,可用本方治疗
服法:取微似汗,不需啜粥;汗出过多,温粉扑之 运用: 1.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为证治要点。 2.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风寒表实兼 有里热者,可用本方治疗。 温粉记载有三种: 1. 葛洪《肘后备急方》姚大夫辟温病粉身方:川芎、白芷、藁本三物 各等分; 2.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 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 3. 《孝慈备览》扑身止汗法:麸皮糯米粉二合,牡蛎、龙骨各二两, 共为极细末,以疏绢包裹,周身扑之,其汗自止
桂枝汤 主要症状: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王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辨证分析: 发热 外感 恶风汗出 解肌发表 君:桂枝 风寒 舌苔薄白 调和营卫 臣:白芍 脉浮缓或浮弱 表虚证 头痛 佐:生姜 鼻鸣 大枣 干呕 佐使:炙甘草
桂 枝 汤 辨证分析: 发热 恶风汗出 舌苔薄白 脉浮缓或浮弱 外感 风寒 表虚证 主要症状: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佐: 生姜 大枣 佐使:炙甘草 君:桂枝 臣:白芍 头痛 鼻鸣 干呕
方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立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病机要点:邪客肌表,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方解: 君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邪,能疏散在表之风寒,为 调卫之主药 臣芍药:酸苦微寒,益阴敛营,以固在里之营阴 两药相协,一开一合,一散一敛,发汗而不伤阴,止汗而 不留邪,调和肌表之营卫 《医宗金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君 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邪,能疏散在表之风寒,为 调卫之主药 臣 芍药:酸苦微寒,益阴敛营,以固在里之营阴 两药相协,一开一合,一散一敛,发汗而不伤阴,止汗而 不留邪,调和肌表之营卫 病机要点:邪客肌表,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方解: 方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立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医宗金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