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斛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辽宁某水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 题目:2.铜陵焦化工程总图运输初步设计 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 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 姓学 名: 号: 指导教师: 王秋平林宇凡等 填表日期: 2011年月1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 目: 1. 辽宁某水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 2. 铜陵焦化工程总图运输初步设计 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王秋平 林宇凡等 填表日期: 2011年3月1日
题目1:辽宁某水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辽宁某水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 2.建设场地:某水泥厂位于工业名城本溪市火连寨镇,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 现有火连寨长条沟石灰石矿山。 3.建设规模: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 二、设计原始资料 )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工厂位于本溪市火连寨镇东,南距本溪市10公里,距离沈阳市70公里。厂址北 侧紧靠沈一丹公路和沈一丹铁路,交通十分方便。 石灰石矿山位于工厂东北侧,西北侧有少量居民住宅,东北角有一纸厂。建设场 地为山间谷地与山体斜坡交接部位,地面标高205~155.75m,最大高差49.25m,总体 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地面坡度5°^20°,场地上空有一条高压线穿过,需要改线迁移 场地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 2工程地质 场地处于辽阳一本溪古生代凹陷中的本溪向斜北翼的次级构造火连寨背斜的核 部,岩层产状平缓,倾向以南西为主,倾角5°~20°,根据初勘结果结合原有资料 厂址范围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适合建厂。 3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3℃,一月平均气温一5℃,七月 平均气温22.5℃。无霜期184天,冰冻期为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冻土可深达650mm 年降水量平均614mm,而蒸发量则大于1300mm,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雹霜,降水时间 多集中在秋季
2 题目 1:辽宁某水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辽宁某水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 2. 建设场地:某水泥厂位于工业名城本溪市火连寨镇,占地面积 86 万平方米, 现有火连寨长条沟石灰石矿山。 3. 建设规模:设计生产能力 45 万吨/年。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一) 概况 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工厂位于本溪市火连寨镇东,南距本溪市 10 公里,距离沈阳市 70 公里。厂址北 侧紧靠沈—丹公路和沈—丹铁路,交通十分方便。 石灰石矿山位于工厂东北侧,西北侧有少量居民住宅,东北角有一纸厂。建设场 地为山间谷地与山体斜坡交接部位,地面标高 205~155.75m,最大高差 49.25m,总体 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地面坡度 5°~20°,场地上空有一条高压线穿过,需要改线迁移。 场地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 2 工程地质 场地处于辽阳—本溪古生代凹陷中的本溪向斜北翼的次级构造火连寨背斜的核 部,岩层产状平缓,倾向以南西为主,倾角 5°~20°,根据初勘结果结合原有资料, 厂址范围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适合建厂。 3 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9.3℃,一月平均气温-5℃,七月 平均气温 22.5℃。无霜期 184 天,冰冻期为当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冻土可深达 650mm。 年降水量平均 614mm,而蒸发量则大于 1300mm,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雹霜,降水时间 多集中在秋季
年平均气温 年最高气温 37.3℃ 年最低气温 -33.5℃ 年平均降雨量: 779.3mm 年最大降雨量: l157.3mm 日最大降雨量 月最大降雨量 223mm 年平均降水天数:69.5天 年最长连续降水天数:11天 年平均降雪天数:10.9天 最大积雪厚度: 19 cm 最长连续降雪天数:2天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62 年平均风速 2.5m/s 最大风速 29~30m/s 全年主导风向 西南风 冻土深度 1.0~15m 场地海拔标高: 158~190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4供水条件 经过比较,本初步设计水源选用厂区泵房打井取水方案,一口井的出水量50 m/h,打4口井(其中一口备用)即能满足全厂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 5供电条件 工厂电源由当地供电局东风变电站架空引来一66kV回路,架空线路总长约10km。 厂内新建66/10.5kV总降压站一座,主变压器采用一台,型号为 SF9-31500kVA/66/10.5kV,变压器综合负荷率约85%左右。以保证本工程全厂的生产及 生活用电 采用原辽宁公路水泥厂矿山专用线-10kV火北线作为应急电源。同时另设一台 800kW的柴油发电机,供窑辅传、篦冷机一室风机、消防水泵等一类负荷的应急用电 本项目设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一套,发电机10kV出线至总降10kV母线,正常时
3 年平均气温: 6~9℃ 年最高气温: 37.3℃ 年最低气温: -33.5℃ 年平均降雨量: 779.3mm 年最大降雨量: 1157.3mm 日最大降雨量: 109mm 月最大降雨量: 223mm 年平均降水天数: 69.5 天 年最长连续降水天数: 11 天 年平均降雪天数: 10.9 天 最大积雪厚度: 19 cm 最长连续降雪天数: 2 天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62% 年平均风速: 2.5m/s 最大风速: 29~30 m/s 全年主导风向: 西南风 冻土深度: 1.0~1.5m 场地海拔标高: 158~190m 根据中国地震动 参数区划 图(GB18306-2001) 及《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GB50011-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4 供水条件 经过比较,本初步设计水源选用厂区泵房打井取水方案,一口井的出水量 50 m 3 /h,打 4 口井(其中一口备用)即能满足全厂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 5 供电条件 工厂电源由当地供电局东风变电站架空引来一 66kV 回路,架空线路总长约 10km。 厂 内 新 建 66/10.5kV 总 降 压 站 一 座 , 主 变 压 器 采 用 一 台 , 型 号 为 SF9-31500kVA/66/10.5kV,变压器综合负荷率约 85%左右。以保证本工程全厂的生产及 生活用电。 采用原辽宁公路水泥厂矿山专用线---10kV 火北线作为应急电源。同时另设一台 800 kW 的柴油发电机,供窑辅传、篦冷机一室风机、消防水泵等一类负荷的应急用电。 本项目设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一套,发电机 10kV 出线至总降 10kV 母线,正常时
与总降并网运行,但不向外部电网供电 (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初步设计) 根据厂区场地地形地势,结合总平面设计原则,在总平面布置中做了多方 案设计,经反复研究、比选,本次设计推荐一个总平面布置方案。以下围绕该 总平面布置方案展开论述 布置情况:厂区根据功能划分为四个区域:原料区,烧成主生产区,水 泥制成及发运区,辅助设施及生产管理区。 (1)烧成主生产区:生料磨及窑尾废气处理、窑尾、窑中、窑头及废气处 理、熟料库呈一字型由西南向东北布置在场地的西侧,顺应地形走向:煤磨布 置在窑头的东侧:窑头锅炉布置在窑头废气处理的西北侧;纯低温余热发电主 厂房(包括汽轮机厂房、化学水处理、主控配电楼)布置在总降的南侧,靠近 余热锅炉及总降,减短热力管道及电缆长度:中控室及化验楼布置在窑头的西 北侧:总降布置在中控室及化验楼的南侧,电源进线方向及负荷中心区域:窑 尾锅炉布置在高温风机上方;原料配料库布置在生料磨的东侧 (2)原料区:煤预均化堆场、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并排布置在窑系统的东 侧:在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的东侧集中设置煤堆棚、辅助原料堆场、矿渣堆场 石膏堆场以及相应的破碎车间和喂料仓:矿渣烘干布置在煤堆棚的西南端:石 灰石预均化堆场布置在场地的东北角,靠近石灰石来料方向。 (3)水泥制成及发运区:水泥配料仓、水泥磨房、水泥库、包装及成品库 呈一字型由西北向东南布置在熟料库的东侧,与烧成主生产区垂直,靠近沈丹 公路 (4)辅助设施及生产管理区:倒班宿舍(含食堂、浴室)、办公楼、循环 水系统由西北向东南布置在熟料库和水泥磨的北侧,沈丹公路旁,原料出入口 的西侧:机电修车间及材料库布置在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的西南侧:车间电气室 靠近用电车间布置: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冷却水系统靠近余热发电主厂房 2.方案的优点 (1)物料流向顺应地形从高处到低处,物流自然顺畅 (2)全厂荷载最大的车间生料磨、窑尾、窑中、窑头布置在浅基岩地段,同 时石灰石预均化堆场也布置在浅基岩地段,利用天然地基,节省建筑基础费用
4 与总降并网运行,但不向外部电网供电。 (二)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初步设计) 根据厂区场地地形地势,结合总平面设计原则,在总平面布置中做了多方 案设计,经反复研究、比选,本次设计推荐一个总平面布置方案。以下围绕该 总平面布置方案展开论述: 1. 布置情况:厂区根据功能划分为四个区域:原料区,烧成主生产区,水 泥制成及发运区,辅助设施及生产管理区。 (1)烧成主生产区:生料磨及窑尾废气处理、窑尾、窑中、窑头及废气处 理、熟料库呈一字型由西南向东北布置在场地的西侧,顺应地形走向;煤磨布 置在窑头的东侧;窑头锅炉布置在窑头废气处理的西北侧;纯低温余热发电主 厂房(包括汽轮机厂房、化学水处理、主控配电楼)布置在总降的南侧,靠近 余热锅炉及总降,减短热力管道及电缆长度;中控室及化验楼布置在窑头的西 北侧;总降布置在中控室及化验楼的南侧,电源进线方向及负荷中心区域;窑 尾锅炉布置在高温风机上方;原料配料库布置在生料磨的东侧。 (2)原料区:煤预均化堆场、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并排布置在窑系统的东 侧;在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的东侧集中设置煤堆棚、辅助原料堆场、矿渣堆场、 石膏堆场以及相应的破碎车间和喂料仓;矿渣烘干布置在煤堆棚的西南端;石 灰石预均化堆场布置在场地的东北角,靠近石灰石来料方向。 (3)水泥制成及发运区:水泥配料仓、水泥磨房、水泥库、包装及成品库 呈一字型由西北向东南布置在熟料库的东侧,与烧成主生产区垂直,靠近沈丹 公路。 (4)辅助设施及生产管理区:倒班宿舍(含食堂、浴室)、办公楼、循环 水系统由西北向东南布置在熟料库和水泥磨的北侧,沈丹公路旁,原料出入口 的西侧;机电修车间及材料库布置在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的西南侧;车间电气室 靠近用电车间布置;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冷却水系统靠近余热发电主厂房。 2. 方案的优点: (1)物料流向顺应地形从高处到低处,物流自然顺畅。 (2)全厂荷载最大的车间生料磨、窑尾、窑中、窑头布置在浅基岩地段,同 时石灰石预均化堆场也布置在浅基岩地段,利用天然地基,节省建筑基础费用
(3)窑尾、窑中、窑头分台段布置降低窑尾塔架高度;窑尾底部约10米高 的混凝土框架取消,窑尾侧的窑支墩高度降低约10米:节省窑系统土建费用。 (4)全厂主噪音源(风机、磨机)及粉尘源远离或背离场地西侧的居民区,对居 民区的影响小 (5)成品靠近厂外运输公路一—沈丹公路,原料离出入口较近,货物运输车辆在 厂内行驶距离短 6)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少,且填挖方工程量基本平衡,降低场平费用。 (7)在雨季,不影响窑尾、窑中、窑头等主生产线的土建施工 3.方案的缺点: (1)水泥发运系统靠近办公楼,对办公环境有不利影响 (2)烧成主生产区与沈丹公路垂直,从沈丹公路看的视觉效果稍差。 (3)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到配料库的运矿皮带较长 4.总图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图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数量备注 号 厂区占地面积 20.337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50800 234 堆场及室外操作场地面积 m2 15000 建筑系数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m 53680 56789 利用系数 % 绿化设施占地面积 3.05 绿化系数 总建筑面积 m 101888 容积率 0.501 1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m 1800 1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重 0.89 围墙长度 2018
5 (3)窑尾、窑中、窑头分台段布置降低窑尾塔架高度;窑尾底部约 10 米高 的混凝土框架取消,窑尾侧的窑支墩高度降低约 10 米;节省窑系统土建费用。 (4)全厂主噪音源(风机、磨机)及粉尘源远离或背离场地西侧的居民区,对居 民区的影响小。 (5)成品靠近厂外运输公路——沈丹公路,原料离出入口较近,货物运输车辆在 厂内行驶距离短。 (6)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少,且填挖方工程量基本平衡,降低场平费用。 (7)在雨季,不影响窑尾、窑中、窑头等主生产线的土建施工。 3. 方案的缺点: (1)水泥发运系统靠近办公楼,对办公环境有不利影响。 (2)烧成主生产区与沈丹公路垂直,从沈丹公路看的视觉效果稍差。 (3)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到配料库的运矿皮带较长。 4. 总图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图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厂区占地面积 ha 20.337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 2 50800 3 堆场及室外操作场地面积 m 2 15000 4 建筑系数 % 32.35 5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m 2 53680 6 利用系数 % 58.75 7 绿化设施占地面积 ha 3.05 8 绿化系数 % 15 9 总建筑面积 m 2 101888 10 容积率 0.501 11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m 2 1800 12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重 % 0.89 13 围墙长度 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