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 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 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 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 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 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 是在这。背景下写成的
背景 •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 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 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 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 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 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 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 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 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 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 泣鬼神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 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 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 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 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