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即食食品生产审查实施细则(2015版) 一、适用范围 本细侧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粮食、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等 为主要原料,采用冷链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预先定量 制作在密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提供给消费者的可直接食用的 冷链即食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类、其他 类),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相关检验要求。 冷链工艺是指膳食烧熟后,在2内将膳食中心温度降至≤ 10℃,并将膳食在中心温度≤10°℃的条件下进行包装、贮存和运 输、陈列和销售。食用前可加热或不加热。 冷链即食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食品类别编号为2801。 生产许可食品名称须注明冷链即食食品(主食菜肴类、饭团寿司 三明治汉堡类、其他类)。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 冷链即食食品(主食菜肴类、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类、其他类) 的具体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相关生产工艺条件的,不 予生产许可。 本细侧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侧的内容。凡 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细则。 1
— 1 —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粮食、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等 为主要原料,采用冷链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预先定量 制作在密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提供给消费者的可直接食用的 冷链即食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类、其他 类),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相关检验要求。 冷链工艺是指膳食烧熟后,在 2h 内将膳食中心温度降至≤ 10℃,并将膳食在中心温度≤10℃的条件下进行包装、贮存和运 输、陈列和销售。食用前可加热或不加热。 冷链即食食品的申证单元为 1 个,其食品类别编号为 2801。 生产许可食品名称须注明冷链即食食品(主食菜肴类、饭团寿司 三明治汉堡类、其他类)。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 冷链即食食品(主食菜肴类、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类、其他类) 的具体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相关生产工艺条件的,不 予生产许可。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 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 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 度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1)有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上岗培训、考核办法。(2)定期 进行食品安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 的计划。(3)制定实验室人员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以及有关生物、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等培训。 (4)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情况。 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体检制度: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 新员工必须经体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2)健康档案制度: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原件或复印件按照 岗位分类存档,到期前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健康证 明持续有效。(3)禁止上岗制度:从业人员凡患有痢疾、伤寒、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 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 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4)主报备制度:从业人员有发 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 应主动报告并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 -2
— 2 —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 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 度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1)有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上岗培训、考核办法。(2)定期 进行食品安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 的计划。(3)制定实验室人员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以及有关生物、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等培训。 (4)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情况。 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体检制度: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 新员工必须经体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2)健康档案制度: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原件或复印件按照 岗位分类存档,到期前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健康证 明持续有效。(3)禁止上岗制度:从业人员凡患有痢疾、伤寒、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 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 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4)主动报备制度:从业人员有发 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 应主动报告并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
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生产加工人员有安全防护措 施,并保证当直接接触原料及食品的生产加工人员患有法律法规 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调离生产工作岗位。(5)个人 卫生、健康检查制度:实行每日岗前健康检查制度,每日上岗前 由班组长逐一检查每个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状况。出现个人 卫生不符合规定或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的,如感冒、流鼻涕、咳嗽 等,不允许上岗。(6)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 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 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7) 消毒制度:上岗操作前应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按 规定用75%食用酒精或淇它适用食品厂的消毒剂对手或手套进行 消毒。(8)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 3.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 (1)原辅料供应商考核办法、原辅料验收规定及不合格原辅 材料处理办法等。(2)原辅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进行质量安 全评估,并经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采购。应和采购的主 要原辅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 量责任。(3)对原辅料供应商的审核至少应包括:供应商的资质 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4)进货验证制度要包含对进 厂的原辅料进行验证、检验、记录、报告以及接收或拒收的处理 意见和审批手续等内容。(5)采购制度应保证原料、辅料符合相 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6)采用 3
— 3 — 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生产加工人员有安全防护措 施,并保证当直接接触原料及食品的生产加工人员患有法律法规 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调离生产工作岗位。(5)个人 卫生、健康检查制度:实行每日岗前健康检查制度,每日上岗前 由班组长逐一检查每个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状况。出现个人 卫生不符合规定或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的,如感冒、流鼻涕、咳嗽 等,不允许上岗。(6)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 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 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7) 消毒制度:上岗操作前应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按 规定用75%食用酒精或其它适用食品厂的消毒剂对手或手套进行 消毒。(8)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 3.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 (1)原辅料供应商考核办法、原辅料验收规定及不合格原辅 材料处理办法等。(2)原辅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进行质量安 全评估,并经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采购。应和采购的主 要原辅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 量责任。(3)对原辅料供应商的审核至少应包括:供应商的资质 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4)进货验证制度要包含对进 厂的原辅料进行验证、检验、记录、报告以及接收或拒收的处理 意见和审批手续等内容。(5)采购制度应保证原料、辅料符合相 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6)采用
进口原辅料,应审核进口原辅料供应商、贸易商的资质证明文件、】 每批原料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7)应按相关规 定真实记录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查验管理情况。 4.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等有关规定,食品添 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应严格执行GB2760的规定,不得超范围 超限量使用。(2)食品添加剂必须由公司统一采购,外包装应符 合GB29924规定。(3)食品添加剂实行专库、专人管理,仓库依 据合格检验报告单办理入库手续。(4)仓库内食品添加剂标识要 清晰并建立食品添加剂出入库台帐,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入库 及领用情况。(5)生产配料人员应建立食品添加剂详细的使用记 录,包括添加剂使用量和具体名称,配料登记中应注明允许最大 使用量、实际添加量、配料人等内容。(6)所用食品添加剂必须 按GB7718规定在食品标签上予以明示。 5.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1)食品原料应进行挑选、解冻、清洗(干燥,去皮,剔 除腐烂、病、虫、异常、畸形等性状异常的,去除不可食部分。 畜禽类、果蔬类、水产类原料应当单独设清洗池清洗,清洗后应 在初加工场所沥干,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 行消毒。盛装沥干的容器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2)热加工前应 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 不得进行加工。热加工的食品应能保证加热温度的均匀性。需要 4
— 4 — 进口原辅料,应审核进口原辅料供应商、贸易商的资质证明文件、 每批原料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7)应按相关规 定真实记录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查验管理情况。 4.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等有关规定,食品添 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应严格执行GB 2760的规定,不得超范围、 超限量使用。(2)食品添加剂必须由公司统一采购,外包装应符 合GB 29924规定。(3)食品添加剂实行专库、专人管理,仓库依 据合格检验报告单办理入库手续。(4)仓库内食品添加剂标识要 清晰并建立食品添加剂出入库台帐,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入库 及领用情况。(5)生产配料人员应建立食品添加剂详细的使用记 录,包括添加剂使用量和具体名称,配料登记中应注明允许最大 使用量、实际添加量、配料人等内容。(6)所用食品添加剂必须 按GB 7718规定在食品标签上予以明示。 5.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1)食品原料应进行挑选、解冻、清洗(干燥)、去皮,剔 除腐烂、病、虫、异常、畸形等性状异常的,去除不可食部分。 畜禽类、果蔬类、水产类原料应当单独设清洗池清洗,清洗后应 在初加工场所沥干,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 行消毒。盛装沥干的容器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2)热加工前应 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 不得进行加工。热加工的食品应能保证加热温度的均匀性。需要
熟制的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热加 工后的食品应与生制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熟制的食品与未熟 制的食品分开存放,避免受到污染。(3)食品热加工后应立即进 行冷却(或热包装后立即进行冷却),保证在2h内将食品中心温度 降至10℃以下。冷却设备内壁和用于冷却设备及冷却场所内的专 用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冷却设备和 冷却场所内不得放置易造成交叉污染的食品及物品。((4)非操作 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冷却场所,不得在冷却场所内从事与食品冷却 无关的活动。(5)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 6设备管理制度 (1)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 冻等设备与设施应定期维护、清洗、消毒。(2)原辅料、半成品 食品的盛装工具、运输工具及车辆定期维护、清洗、消毒。(3) 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 用。(4)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 关的用途。(5)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设备管理情况。 7卫生管理制度 (1)厂区内保持地面干净,原料库房、成品库房每天进行清 扫,定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工作。(2)制定《员工卫生管理制度》, 规定员工个人卫生标准。员工进入车间前要经过更衣室更衣、洗 手消毒、脚踏池消毒、除尘净化(如风淋等)等程序进入车间。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佩戴口罩、发网。(3)制定《总体卫生程序》 -5
— 5 — 熟制的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热加 工后的食品应与生制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熟制的食品与未熟 制的食品分开存放,避免受到污染。(3)食品热加工后应立即进 行冷却(或热包装后立即进行冷却),保证在2h内将食品中心温度 降至10 ℃以下。冷却设备内壁和用于冷却设备及冷却场所内的专 用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冷却设备和 冷却场所内不得放置易造成交叉污染的食品及物品。(4)非操作 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冷却场所,不得在冷却场所内从事与食品冷却 无关的活动。(5)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 6.设备管理制度 (1)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 冻等设备与设施应定期维护、清洗、消毒。(2)原辅料、半成品、 食品的盛装工具、运输工具及车辆定期维护、清洗、消毒。(3) 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 用。(4)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 关的用途。(5)应按相关规定真实记录设备管理情况。 7.卫生管理制度 (1)厂区内保持地面干净,原料库房、成品库房每天进行清 扫,定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工作。(2)制定《员工卫生管理制度》, 规定员工个人卫生标准。员工进入车间前要经过更衣室更衣、洗 手消毒、脚踏池消毒、除尘净化(如风淋等)等程序进入车间。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佩戴口罩、发网。(3)制定《总体卫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