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驯化的历史 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驯养 指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饲养:捕猎的食物多,一时吃不 完,便利用等把活体留养起来以备后用。 驯化一 指人类在野生动物驯养过程中,经过长期饲养、选择 和培育,使动物的体型外貌、生活习性、生产性能等 发生根本性变化(遗传基础发生改变),完全丧失野 性而依赖于人类生存繁衍的过程。 6简言之,将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的过程叫驯化。 家畜驯化的顺序: 12000 11000 8000 8000
12000 11000 8000 8000 6000 5000
常见家畜的野祖 根据比较解剖学、考古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知 识,寻找每种家畜的祖先,有些家畜的祖先至今尚 无定论,或仅仅是一种推测。 一猪:野猪(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 黄牛:原牛(长头原牛、短角原牛、大额原牛、短面原 牛 水牛:野水牛(印度水牛) 绵羊:亚洲摩弗伦羊、羱羊 山羊:角有gu羊,有gu羊,塔尔羊 一鸡:原鸡(红色原鸡、灰、黑、绿;锡兰原鸡) 鸭:绿头野鸭、斑嘴鸭 鹅:鸿雁,灰雁
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异 两大特点: 一向更加依赖人类、更加适应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向多类型化、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主要变化: 神经系统的变化野性十足变成温顺而反应迟钝 体重、体尺的变化因人类的选择方向不同而异 骨骼的变化骨骼变得较细致、松软 皮、毛和肌肉的变化利用价值最大,其变化也最大 内部器官的变化如乳牛的消化,物乳器官 生殖机能的变化生殖机能逐新增强 其它方面的变化早熟性,饲料利用能力、肥育性能等
第二部分主要畜禽品种 本部分主要介绍“种”“品种”“品系” 的概念;品种应具备的条件;品种的分类 以及常见的畜禽品种。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品种的分类 第四节常见畜禽品种
第一节基本概念 种( specles) 是分类学的概念,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 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种群内的个体交配,即使交配,所 生后代也无生殖能力。 种内会形成亚种或变种 品种( breed) 是食牧学的概念,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主要性状的遗 传性相对一致和稳定、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家畜类群。品种 提供的产品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个品种可能由多个品系构成 6品系( strain、line) 品种中因迁移、引种、隔离等形成区域性亚晶种,或因培 育目的不同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专门特点的亚品种。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