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 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 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 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M订脚 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 的也打起呵欠来。双喜终于熬 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 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 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 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 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 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 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 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 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 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①得像 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 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 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 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 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 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 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 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 ①〔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③〔罗汉豆〕蚕豆。 缥缈”。 ④〔旺相( xiang)]茂盛。 ②〔夜渔〕夜间捕鱼。 6 阅读
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 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 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人船舱中。双喜以为 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 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 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 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 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 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 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 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 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 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③,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 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 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一这是应该的。”于是对 ①〔撮(cu6))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④〔向午〕将近中午。 ②〔桕(j)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⑤〔棹(zhdo)〕划(船)。 ③〔渴睡〕瞌睡。 ⑥〔楫(j)〕桨 1社戏 阅读
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 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 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 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 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 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 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 夜似的好戏了。 九二二年十月。 思考探究 通读全文,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夏夜行船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 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三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我”最后却 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姑奶奶〕娘家人称呼已经出嫁的姑娘。这 里指“我”的母亲。 阅读 第一单元
G积累拓展 四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 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 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 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 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 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 怎样的情思? 自 读读写写 钳十撮偏僻行辈十照侧十嫩侮 笑宽禽慢礼数撺掇十水 吩咐潺潺踊跃十家春皎洁好歹 1社戏 阅读
2春酒° 琦君 预习 ◎阅读课文,看看其中关于春节的哪些描写给你印象最深,再想想你所 经历的春节和作者笔下的春节有哪些不同。 ◎这篇文章富于情味,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情感的细腻。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 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 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 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 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 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 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 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 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 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 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 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 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 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 ①选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版)。琦君(1917-2006),台湾作家。春酒, 冬酿春熟的酒。 10阅读 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