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91 座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一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园艺等专业土壤肥料学 试题 2007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8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土壤: 2.土壤耕性: 3.被动吸收: 4.有效钾: 5.复合肥料: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 毫米。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 和 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 和 三大类。 4.土壤污染分为 和 等类型。 495
试卷代号:2091 座位号巨工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园艺等专业 土壤肥料学 试题 200 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要习 一解释‘每题‘分’共2“分’ 1.土壤 : 2.土壤耕性: 3.被动吸收 : 4.有效钾: 5.复合肥料 : 巨日 = . Y‘每空2分’共2。分’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赫粒的分界点是 毫米 。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 两 种 。 3.按 照 生 成 方 式 ,地 壳 的 岩 石 一 般 分 为 三大类。 4.上 壤 污 染 分 为 等类型。 495
得 分评卷人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 )。 A.50%以上 B.50%以下 C.70%以上 D.70%以下 2.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人渗速度( )。 A.逐渐提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D.略有变化 3.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D.时间 4.中低产田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是土壤( )。 A.养分含量低 B.过黏或过砂 C.降雨少,干旱 D.多方面的因素 5.所有作物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是( )。 A.养分亏缺 B.养分富集 C.氧化还原电位低 D.微生物比较多 6.如果前茬作物是油菜,后茬作物种小麦,应该( )。 A.增加氮肥的施用 B.增加磷肥的施用 C.减少氮肥的施用 D.减少磷肥的施用 7.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 A,钙镁磷酸盐 B.有机磷酸盐 C.铁铝磷酸盐 D.有机和无机磷酸盐 496
得 分 评卷人 三、单选题(每题 2分,共 30分)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 )。 A. 50%以上 B. 50%以下 c. }o%以上 I}. 70 以下 .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 ,水的人渗速度( )。 A.逐渐提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I>.略有变化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U.时间 4.中低产田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是土壤( )。 A.养分含量低 B.过勃或过砂 C.降雨少,干旱 D,多方面的因素 5.所有作物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是( )。 A.养分亏缺 B.养分 富集 C.氧化还原电位低 D.微生物 比较多 6。如果前茬作物是油菜 ,后茬作物种小麦 ,应该( )。 A.增加氮肥的施用 B.增加磷肥的施用 C.减少氮肥的施用 D.减少磷肥的施用 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 中的磷酸盐主要是( A 钙镁磷酸盐 B.有机磷酸盐 C.铁铝磷酸盐 D,有机和无机磷酸盐 496
8.硫是一些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对作物品质影响大的是()。 A.禾本科作物 B.豆科作物 C.十字花科作物 D.蔷薇科植物 9.泥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A.有机质的含量 B.腐殖酸的含量 C.氨磷钾的含量 D.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含量 10.一般不宜施用在水田的肥料是( )。 A.磷酸铵 B.硝酸磷肥 C.磷酸二氢钾 D.碳酸氢铵 11.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A.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B.有机质含量 C.砂粒含量 D.黏粒含量 12.土壤单个颗粒只要形成团聚体,其结构()。 A.一般很好 B.一般很坏 C.没有变化 D.视胶结物质的性质而定 13.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温度()。 A.比较容易升高 B.比较稳定,变化慢 C.变化与有机质无关 D.比较容易降低 14.在红壤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是( )。 A.黏土矿物增多 B.养分流失 C.有机质累积 I).铝相对增多 497
8.硫是一些氨基酸的组成元素 ,对作物品质影响大的是( A.禾本科作物 B.豆科作物 C.十字花科作物 D.蔷薇科植物 9.泥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 A.有机质的含量 B.腐殖酸的含量 C.氮磷钾的含量 n.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含量 io一 般不宜施用在水 田的肥料是( )。 A.磷酸按 B.硝酸磷肥 c.磷酸二氢钾 v.碳酸氢按 ii.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 A.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B.有机质含量 c.砂粒含量 r}.豁粒含量 i2.土壤单个颗粒 只要形成团聚体,其结构( )。 A.一般很好 B.一般很坏 c.没有变化 i}.视胶结物质的性质而定 }s.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 ,温度( )。 A 比较容易升高 B.比较稳定,变化慢 C.变化与有机质无关 D.比较容易降低 14.在红壤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是( )。 A.勃土矿物增多 H.养分流失 C.有机质累积 L).铝相对增多 497
15.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A.苗期 B.返青期 C.开花期 D.乳熟期 得 分 评卷人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2.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形态有哪些? 3.磷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如何?有效性如何?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共15分)】 说明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 498
15.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A.苗期 C.开花期 B.返青期 D.乳熟期 得 分 评卷人 四、问答题(每题 5分.共 15分) 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形态有哪些? 3.磷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如何?有效性如何?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共 15分 ) 说 明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 ?98
试卷代号:209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一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园艺等专业土壤肥料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 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人细胞内的过 程。 4.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钾和吸附在土壤 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5.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 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成复合肥料,多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称为混 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0.01 2.液态水运动 气态水运动 3.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4.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生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A 2.B 3.B 4.D 5.D 6.D 7.C 8.C 9.D 10.B 11.A 12.D 13.B 14.D 15.C 499
试卷代号:209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园艺等专业 土壤肥料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 7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 20分) 1.土壤 :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 的物质 ,它具有肥力,在 自然和人工栽培条 又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人细胞内的过 程。 4.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钾和吸附在土壤 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5.复合肥料 :含有氮、磷 、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通过化学途径 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成复合肥料,多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称为混 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 20分) l. 0. O1 2.液态水运动 气态水运动 3.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4.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生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三、单选题 (每题 2分,共 30分 ) 1. A 2. B 3. B 4. U }. D 6. D 7. C 8. C 9. D 10. B 11. A 12. D 13. B 14. D 15. C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