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保持恒定 热电偶分度表给出的热电势是以冷端温度0℃为依据, 否则会产生误差。 方法 冰点槽法 计算修正法 补正系数法 零点迁移法 冷端补偿器法 软件处理法 3、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是利用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 变化的性质制成的。 在温度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有热电偶、热电阻(如铂、铜 电阻温度计等)和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发展最为迅速,由于其 性能得到不断改进,稳定性已大为提高,在许多场合下(-40~ 350℃)热敏电阻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温度传感器。 A)热敏电阻的特点 1.电阻温度系数的范围甚宽 2.材料加工容易、性能好 3.阻值在1~10M之间可供自由选择 4.稳定性好 5.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B)热敏电阻的分类 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 2.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 3.突变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CTR C)热敏电阻器的应用 检测用的热敏电阻在仪表中的应用 伏安特性的位置 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Um的左边温度计、温度差计、温度补偿、微小温度 检测、温度报警、温度继电器、湿度计、 分子量测定、水分计、热计、红外探测器、 热传导测定、比热测定 的附近液位测定、液位检测 Um的右边流速计、流量计、气体分析仪、真空计 热导分析 旁热型 风速计、液面计、真空计 热敏电阻器 (Um—峰值电压) 电路元件热敏电阻器在仪表中应用分类 伏安特性的位置 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度保持恒定; ⚫ 热电偶分度表给出的热电势是以冷端温度 0℃为依据, 否则会产生误差。 方法 ◆ 冰点槽法 ◆ 计算修正法 ◆ 补正系数法 ◆ 零点迁移法 ◆ 冷端补偿器法 ◆ 软件处理法 3、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是利用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 变化的性质制成的。 在温度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有热电偶、热电阻(如铂、铜 电阻温度计等)和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发展最为迅速,由于其 性能得到不断改进,稳定性已大为提高,在许多场合下(-40~ +350℃)热敏电阻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温度传感器。 A)热敏电阻的特点 1.电阻温度系数的范围甚宽 2.材料加工容易、性能好 3.阻值在 1~10M 之间可供自由选择 4.稳定性好 5.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B)热敏电阻的分类 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 2.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 3.突变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CTR C)热敏电阻器的应用 检测用的热敏电阻在仪表中的应用 伏安特性的位置 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U m 的左边 温度计、温度差计、温度补偿、微小温度 检测、温度报警、温度继电器、湿度计、 分子量测定、水分计、热计、红外探测器、 热传导测定、比热测定 U m 的附近 液位测定、液位检测 U m 的右边 流速计、流量计、气体分析仪、真空计、 热导分析 旁热型 热敏电阻器 风速计、液面计、真空计 (U m—峰值电压) 电路元件热敏电阻器在仪表中应用分类 伏安特性的位置 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Um的左边 偏置线图的温度补偿、仪表温度补偿、 热电偶温度补偿、晶体管温度补偿 Um的附近 恒压电路、延迟电路、保护电路 Um的右边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RC振荡器、振幅 稳定电路 测温用的热敏电阻器,其工作点的选取,由热敏电阻的伏 安特性决定。 4、其他温度传感器 A)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利用纯铂丝电阻随温度的变换而变化的原理设计研制成 的。可测量和控制-200℃~650℃范围内的温度,也可作对其 他变量(如:流量、导电率、pH值等)测量电路中的温度补偿。 有时用它来测量介质的温差和平均温度。它具有比其他元件良 好的稳定性和互换性。目前,铂电阻上限温度达850℃。 B)水晶温度传感器 水晶振子具有优良的频率稳定性。利用这种特性制成的高 精度晶振,已广泛应用于通信、检测、控制仪器及微机等领域 水晶振子根据需要可切割成各种水晶板。主要切割形式有:AT AC、RS、LC、Y等,其中,AT切割都使用在相对温度频率误 差小的切割中。水晶振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固有频率;n——谐波次数;1—振子厚度 p——水晶的密度;Ci—弹性常数。 式中的1、、Cⅱi均是温度的函数。水晶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 水晶振子的振动频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成的。 作业 思考题:1.试分析分析实践台通用放大器电路的各级放大器的 作用。 2.热电偶、热电阻用同一个放大器电路是否可以? 3.热敏电阻为什么要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课后分析 本次课检测电路是一个难点,要注意结合已有知识和实际给学生讲 授清楚。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次的有关内容,引入本次将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U m 的左边 偏置线图的温度补偿、仪表温度补偿、 热电偶温度补偿、晶体管温度补偿 U m 的附近 恒压电路、延迟电路、保护电路 U m 的右边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RC 振荡器、振幅 稳定电路 测温用的热敏电阻器,其工作点的选取,由热敏电阻的伏 安特性决定。 4、其他温度传感器 A)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利用纯铂丝电阻随温度的变换而变化的原理设计研制成 的。可测量和控制–200℃~650℃范围内的温度,也可作对其 他变量(如:流量、导电率、pH 值等)测量电路中的温度补偿。 有时用它来测量介质的温差和平均温度。它具有比其他元件良 好的稳定性和互换性。目前,铂电阻上限温度达 850℃。 B)水晶温度传感器 水晶振子具有优良的频率稳定性。利用这种特性制成的高 精度晶振,已广泛应用于通信、检测、控制仪器及微机等领域。 水晶振子根据需要可切割成各种水晶板。主要切割形式有:AT、 AC、RS、LC、Y 等,其中,AT 切割都使用在相对温度频率误 差小的切割中。水晶振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f——固有频率;n——谐波次数;t——振子厚度 ρ——水晶的密度;Cii——弹性常数。 式中的 t、ρ、Cii 均是温度的函数。水晶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 水晶振子的振动频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成的。 作 业 思考题:1.试分析分析实践台通用放大器电路的各级放大器的 作用。 2.热电偶、热电阻用同一个放大器电路是否可以? 3.热敏电阻为什么要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课后分析 本次课检测电路是一个难点,要注意结合已有知识和实际给学生讲 授清楚。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次的有关内容,引入本次将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第三讲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及检测电路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选用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1)测量的目的 (2)被测试量的选择; (3)测量范围; (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 (5)精度要求 (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2、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1)精度 (2)稳定度; 1 0min (3)响应特性; (4)模拟量与数字量 (5)输出幅值; (6)对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 (7)校正周期; (8)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保护 3、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 (1)安装现场条件及情况; (2)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振动等) (3)信号传输距离 (4)所需现场提供的功率容量 4、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因素 (1)价格 (2)零配件的储备 (3)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 (4)交货日期。 使用有关指标:供电方式(直流、交流、频率及波形等) 功率、各项分布参数值、电压范围与稳定度等;外形尺寸、重 量、壳体材质、结构特点等;安装方式、馈线电缆等。 二、检测电路 传感器的典型检测电路如下: 1、同相比例放大器 增益Au=1十Ri/R2 输入阻抗ri+=ri(1十AF)
第三讲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及检测电路 一、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选用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1)测量的目的; (2)被测试量的选择; (3)测量范围; (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 (5)精度要求; (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2、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1)精度; (2)稳定度; (3)响应特性; (4)模拟量与数字量; (5)输出幅值; (6)对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 (7)校正周期; (8)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保护。 3、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 (1)安装现场条件及情况; (2)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振动等); (3)信号传输距离; (4)所需现场提供的功率容量。 4、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因素 (1)价格; (2)零配件的储备; (3)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 (4)交货日期。 使用有关指标:供电方式(直流、交流、频率及波形等)、 功率、各项分布参数值、电压范围与稳定度等;外形尺寸、重 量、壳体材质、结构特点等;安装方式、馈线电缆等。 二、检测电路 传感器的典型检测电路如下: 1、同相比例放大器 增益 Au=1 十 Ri/R2 输入阻抗 ri+= ri (1 十 AF) 10min
运放的开环输入阻抗 A——运放的开环增益 电路的反馈系数 2、反相比例放大器 15min 增益Au=-Rf/R1 特点:性能稳定,但输入阻抗较低 注意: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电阻的最大值不能超过10MΩ, 如果要提高反相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电路的增益要受到限 3、电流电压变换放大器 增益U0=-Rfis 放大电路的精度取决于Rf的稳定性 4、差动放大器 增益 特点:提高电路共模抑制比,减小温度漂移。 5、自举型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6、斩波稳零放大器 A)闭环状态斩波稳零放大器 电路的工作分两个阶段,由时钟控制开关完成。 第一阶段为误差检测与寄存 第二阶段为动态校零和放大 B)开环状态斩波稳零放大器(失调误差逐级存储放大器 实验表明,采用斩波稳零后,总失调电压可减小两个数 量级,且温度稳定性很好。 在实际电路中,采用差动式失调逐级存储斩波稳零放大10min 器,可进一步改善失调和漂移,这种电路常见于大规模MOS 模拟集成电路之中,如用作A/D(模/数)转换器或比较器
ri——运放的开环输入阻抗 A——运放的开环增益 F——电路的反馈系数 2、 反相比例放大器 增益 Au=–Rf/R1 特点:性能稳定,但输入阻抗较低 注意: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电阻的最大值不能超过 10MΩ, R 如果要提高反相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电路的增益要受到限 制。 3、 电流电压变换放大器 增益 U0=―Rf·is 放大电路的精度取决于 Rf 的稳定性 4、 差动放大器 增益 特点:提高电路共模抑制比,减小温度漂移。 5、 自举型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 ; ; ; ; 6、 斩波稳零放大器 A)闭环状态斩波稳零放大器 电路的工作分两个阶段,由时钟控制开关完成。 第一阶段为误差检测与寄存 第二阶段为动态校零和放大 B)开环状态斩波稳零放大器(失调误差逐级存储放大器) 实验表明,采用斩波稳零后,总失调电压可减小两个数 量级,且温度稳定性很好。 在实际电路中,采用差动式失调逐级存储斩波稳零放大 器,可进一步改善失调和漂移,这种电路常见于大规模 MOS 模拟集成电路之中,如用作 A/D(模/数)转换器或比较器。 15min 10min
、仪用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由两级组成,两个对称的同相放大器构成第 一级,第二级为差动放大器——减法器 8、隔离放大电路 指前级放大器与后级放大器之间没有电的联系,而是利用 光或磁来耦合信号。 硅光敏二极管:传输线性良好和线性范围宽,传输增益最 小;硅光敏三极管:有一定传输增益,但小电流与大电流增益 严重不一致,传输线性较差;达林顿型:由于经过两次电流放 大,故传输增益最大,但传输线性最差。一般使用硅光敏三极 管或达林顿型光电耦合器作模拟信号传输时,应合理地选择工 作点,并将其工作范围限制在近似的线性传输区。在要求低失 真和宽频带的髙性能传输时,宜用光敏二极管型,这时可采用 外接放大器来弥补其传输增益低的缺点 注意:光电隔离放大器的前、后级之间不能有任何电的连 接。即使是“地线”也不能连接在一起,前、后级也不能共用电 源,否则就失去了隔离的意义。一般前级放大器可以采用电池 供电,或采用DC/DC变换器供电 业 思考题:试分析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 课后分析 本次课热电偶传感器是一个重点,要注意结合已有知识和实际给学 生讲授清楚。 引入新课 简要复习上次课知识,引入本次课将学习的电感式传感器 5r mIn 知识。 新课教学 50min 第四讲电感式传感器 定义:是一种利用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实现非电量电测的装 感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比重等。 种类:根据转换原理,分自感式和互感式两种 根据结构型式,分气隙型、面积型和螺管型。 优点 ①结构简单、可靠,测量力小 衔铁为0.5~200×10-N时,磁吸力为(1~10)×10-5N
7、 仪用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由两级组成,两个对称的同相放大器构成第 一级,第二级为差动放大器——减法器。 8、 隔离放大电路 指前级放大器与后级放大器之间没有电的联系,而是利用 光或磁来耦合信号。 硅光敏二极管:传输线性良好和线性范围宽,传输增益最 小;硅光敏三极管:有一定传输增益,但小电流与大电流增益 严重不一致,传输线性较差;达林顿型:由于经过两次电流放 大,故传输增益最大,但传输线性最差。一般使用硅光敏三极 管或达林顿型光电耦合器作模拟信号传输时,应合理地选择工 作点,并将其工作范围限制在近似的线性传输区。在要求低失 真和宽频带的高性能传输时,宜用光敏二极管型,这时可采用 外接放大器来弥补其传输增益低的缺点。 注意:光电隔离放大器的前、后级之间不能有任何电的连 接。即使是“地线”也不能连接在一起,前、后级也不能共用电 源,否则就失去了隔离的意义。一般前级放大器可以采用电池 供电,或采用 DC/DC 变换器供电。 作 业 思考题:试分析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 课后分析 本次课热电偶传感器是一个重点,要注意结合已有知识和实际给学 生讲授清楚。 引入新课 简要复习上次课知识,引入本次课将学习的电感式传感器 知识。 新课教学 第四讲 电感式传感器 定义:是一种利用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实现非电量电测的装 置。 感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比重等。 种类:根据转换原理,分自感式和互感式两种; 根据结构型式,分气隙型、面积型和螺管型。 优点: ①结构简单、可靠,测量力小 衔铁为 0.5~200×10-5N 时,磁吸力为(1~10)×10-5N。 5min 5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