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文版)七阜上册潺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一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写 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济南的冬天(老舍) ll、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语交际——一说家乡 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査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写作一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一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一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 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 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1忆读书 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学习这篇课文,要学会联系自己平时读书的实际,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我们还 1.在不断的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文中涉及名著较多,可排出时间表,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3.同学之间可于课下互相交流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点滴体会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 时,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两个家庭》、《斯 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是她最早的小说。 1921年,冰心接连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并参加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 为人生”的艺术观点。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 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南归》、 《往事》、《去国》,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分》,呈现出新的思想面貌,对超阶级的“爱”是一个不自觉的 否定,显示冰心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昆明、重庆,以“男士”为笔名,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都 收录在《关于女人》的集子里。 抗战胜利后去日本,与郭沫若等人出版了小说集《可纪念的朋友们》。1949年在东京 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她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等作品。1958年又写《再寄小 读者》。这些新篇章,保留了过去清新明媚、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作品中虽然蕴含着缕 缕温柔情思,却跳动着乐观主义的音调;赞美的也不再是超阶级的“母爱”,而是祖国的建 设和各国人民的战斗情谊了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她的作品被译成日、英 德、法等国文字,广为传播。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泰戈尔剧作 集》,穆拉·安拉特的《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 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 本文写于1989年9月8日。 相关知识 1.关于冰心的散文 散文,是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也是她创作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在现代散文发展中, 她是以白话撰写叙事、抒情散文较早的有影响的作家。……她那温柔的情思,丰富的想象, 清新的文笔,令人惊叹。……冰心的散文新作,题材广泛,思想开阔,意境高远。她在创作 过程中,往往选择社会生活中激动人心的事件,概括、提炼,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景。… 在艺术风格上既保存着前期散文的清丽、典雅,又增添了伟秀、壮美的新特色
附录一:名著引读(一) 附录二:汉字的形体 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1.忆读书 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学习这篇课文,要学会联系自己平时读书的实际,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我们还 应—— 1.在不断的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文中涉及名著较多,可排出时间表,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3.同学之间可于课下互相交流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点滴体会。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 时,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两个家庭》、《斯 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是她最早的小说。 1921 年,冰心接连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并参加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 “为人生”的艺术观点。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 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 年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南归》、 《往事》、《去国》,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1931 年发表短篇小说《分》,呈现出新的思想面貌,对超阶级的“爱”是一个不自觉的 否定,显示冰心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昆明、重庆,以“男士”为笔名,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都 收录在《关于女人》的集子里。 抗战胜利后去日本,与郭沫若等人出版了小说集《可纪念的朋友们》。1949 年在东京 大学任教。 1951 年秋回国。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她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等作品。1958 年又写《再寄小 读者》。这些新篇章,保留了过去清新明媚、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作品中虽然蕴含着缕 缕温柔情思,却跳动着乐观主义的音调;赞美的也不再是超阶级的“母爱”,而是祖国的建 设和各国人民的战斗情谊了。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1978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她的作品被译成日、英、 德、法等国文字,广为传播。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泰戈尔剧作 集》,穆拉·安拉特的《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 等。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 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 本文写于 1989 年 9 月 8 日。 二、相关知识 1.关于冰心的散文 散文,是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也是她创作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在现代散文发展中, 她是以白话撰写叙事、抒情散文较早的有影响的作家。……她那温柔的情思,丰富的想象, 清新的文笔,令人惊叹。……冰心的散文新作,题材广泛,思想开阔,意境高远。她在创作 过程中,往往选择社会生活中激动人心的事件,概括、提炼,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景。…… 在艺术风格上既保存着前期散文的清丽、典雅,又增添了伟秀、壮美的新特色
2.对冰心作品的评价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而且有的像春花,几番风雨,匆匆凋零:有的似 彗星,才华初露,瞬息即逝。而冰心却是从十九岁成名,度过了六十多个创作春秋。…叶 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这是宋人赞扬玫瑰 花开放季节长的诗句,用它来比喻冰心的创作也是很相宜的。她的创作生涯,仿佛一丛葳 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 (摘自卓如《漫谈冰心的创作》) 融入文体 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着(zhuo)力无聊(liao)消遣(qian) 2.重点词语注释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豪杰]具有杰出才能,非常直爽痛快的人 [悬念]课文里指挂念,惦记。 [催促]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厌烦]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兴亡盛衰]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般作“无病呻吟”。 [自作多情]自以为非常优秀,自以为别人喜欢他。 [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形近字辨析 己:音j,作“自己”解,可组“自己、舍己为人〃等词。 已:音y,作“停止,已经”解,可组“自已、已经”等同 巳:音si,作“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解,可组“巳时”等词 4.同义词辨析 居然竟然 本课例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两个词都表示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的意思。多数情况下可换用。用于不好的方 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如:他竟然(居然)当面撒谎;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 易这样而这样”,如:他一个人竟然(居然)完成了五个人的任务。 主要区别:①“居然”的语气有时比“竟然”重。②“居然”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竟然” 般不这样用。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整体解读 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 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 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2.对冰心作品的评价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而且有的像春花,几番风雨,匆匆凋零;有的似 彗星,才华初露,瞬息即逝。而冰心却是从十九岁成名,度过了六十多个创作春秋。……“叶 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这是宋人赞扬玫瑰 花开放季节长的诗句,用它来比喻冰心的创作也是很相宜的。她的创作生涯,仿佛一丛葳 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 (摘自卓如《漫谈冰心的创作》) 融入文体 一、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着(zhuó)力 无聊(liáo) 消遣(qiǎn) 2.重点词语注释 [津津有味] 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豪杰] 具有杰出才能,非常直爽痛快的人。 [悬念] 课文里指挂念,惦记。 [催促] 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居然]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厌烦] 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兴亡盛衰] 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 [索然无味] 没有一点趣味。 [华丽] 美丽而有光彩。 [无病而呻] 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一般作“无病呻吟”。 [自作多情] 自以为非常优秀,自以为别人喜欢他。 [心动神移] 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自已] 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形近字辨析 己:音 jǐ,作“自己”解,可组“自己、舍己为人”等词。 已:音 yǐ,作“停止,已经”解,可组“自已、已经”等同。 巳:音 sì,作“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解,可组“巳时”等词。 4.同义词辨析 居然 竟然 本课例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两个词都表示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的意思。多数情况下可换用。用于不好的方 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如:他竟然(居然)当面撒谎;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 易这样而这样”,如:他一个人竟然(居然)完成了五个人的任务。 主要区别:①“居然”的语气有时比“竟然”重。②“居然”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竟然” 一般不这样用。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二、整体解读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 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 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 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 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 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 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 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 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 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 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 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 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一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 气愤填胸!一一—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 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 《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 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 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 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 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 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 ,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 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 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 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 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 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 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 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 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 【文章的主要内容:详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切身体会。】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 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 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 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 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 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 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 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 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 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 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 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 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 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 《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 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 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 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 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 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 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 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 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 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 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 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 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 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 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 一跳”。 【文章的主要内容:详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切身体会。】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 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989年9月8日清晨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作者一开篇便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 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它紧紧地抓 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可见,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以至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 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可见,读书还对写作有很大的 帮助。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进一步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 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 可见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再谈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读外 国小说,还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 味″。仍然在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 享受。 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 所得不到的。”可见,读书还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 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可见作者读书之多。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 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 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这里写出她专挑好书读 以上写出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所以,作者总结一句话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可见:读书好。 不难看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尾的那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问题研讨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 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作者认为“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冖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这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2.本文的重点是“读书好”。读书都有四些好处呢?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吗?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读书能扩大人的知识面;读书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了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在讲述自已的读书经历时,都提到了哪些书?作者对这些书都有什么评价? 甲生:读《三国演义》,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读《聊斋志异》,对作文课很有帮 助 乙生:读《水浒传》,尤其欣赏,比《荡寇志)}强多了。读《精忠说岳》,没有留下 太深的印象 丙生:读《茶花女遗事》,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读《红楼梦》,尝到一个朝 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西游记》,感到很精彩,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1989 年 9 月 8 日清晨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作者一开篇便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 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它紧紧地抓 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可见,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以至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 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可见,读书还对写作有很大的 帮助。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进一步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 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 可见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再谈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读外 国小说,还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 味”。仍然在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 享受。 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 所得不到的。”可见,读书还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 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可见作者读书之多。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 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 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这里写出她专挑好书读。 以上写出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所以,作者总结一句话: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可见:读书好。 不难看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尾的那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问题研讨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 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作者认为“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这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2.本文的重点是“读书好”。读书都有四些好处呢?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吗?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读书能扩大人的知识面;读书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了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在讲述自已的读书经历时,都提到了哪些书?作者对这些书都有什么评价? 甲生:读《三国演义》,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读《聊斋志异》,对作文课很有帮 助。 乙生:读《水浒传》,尤其欣赏,比《荡寇志)}强多了。读《精忠说岳》,没有留下 太深的印象。 丙生:读《茶花女遗事》,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读《红楼梦》,尝到一个朝 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西游记》,感到很精彩,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