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知识竞赛200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1949年9月21-30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2.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了这一 天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 英雄壮举!开国大典,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从 此成为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历史也将翻开了新的一页。 3.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何进跨过鸭绿江的? 1950年10月19日。 4.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 的胜利维护了我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中国国际威 望空前提高,经济建设也嬴得了—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土地改革是何时开展的?颁布了什么法令? 从1950年冬至1953年春,党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半 多的农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6.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到1952年底,除新疆、西藏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大陆普遍
庆祝建国 60 周年知识竞赛 200 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1949 年 9 月 21-30 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2.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了这一 天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 英雄壮举!开国大典,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从 此成为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历史也将翻开了新的一页。 3.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何进跨过鸭绿江的? 1950 年 10 月 19 日。 4.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 的胜利维护了我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中国国际威 望空前提高,经济建设也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土地改革是何时开展的?颁布了什么法令? 从 1950 年冬至 1953 年春,党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半 多的农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6.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到 1952 年底,除新疆、西藏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大陆普遍
实行了土地改革。经过这次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后的土地改革运 动,彻底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段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 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从而 促进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7.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的重点是什么? 是土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8.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这一运动粉碎了国内外阶段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提 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基本上扫除了大陆上残留的反革 命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安定了新中国的社会秩序,有力 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 9.什么是“三反”运动? 三反”是指在党政机关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 对官僚主义。 10.什么是“五反”? 是指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 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1952 年1月26日,党中央发岀《关于在城市中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 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 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 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个大规模的“五反”斗争,以配合党 政军民内部的“三反”斗争
2 实行了土地改革。经过这次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后的土地改革运 动,彻底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段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 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从而 促进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7.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的重点是什么? 是土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8.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这一运动粉碎了国内外阶段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提 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基本上扫除了大陆上残留的反革 命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安定了新中国的社会秩序,有力 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 9.什么是“三反”运动? “三反”是指在党政机关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 对官僚主义。 10.什么是“五反”? 是指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 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1952 年 1 月 26 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 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 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 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五反”斗争,以配合党 政军民内部的“三反”斗争
11.如何看待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亿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 美好向往,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 民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性纲领。 12.第一个五年计划人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从1953年到1957年。 13.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我国计划经济工作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培养了大批计划经济工作干部,在我国 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4.什么是“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指的是我国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向 社会主义迈进的过渡时期。为了明确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目标,党 于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 出和宣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迈开 了步伐。 15.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何时阐述的? 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的讲话。 16.《论十大关系》是如何论述政治方面的?
3 11.如何看待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亿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 美好向往,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 民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性纲领。 12.第一个五年计划人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从 1953 年到 1957 年。 13.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我国计划经济工作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培养了大批计划经济工作干部,在我国 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4.什么是“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指的是我国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向 社会主义迈进的过渡时期。为了明确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目标,党 于 1953 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 出和宣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迈开 了步伐。 15.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何时阐述的? 是 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的讲话。 16.《论十大关系》是如何论述政治方面的?
在政治方面要解决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 是非关系。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对待反革命分子的方针;重申在处理 党內矛盾方面,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17.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重要意义是什么? 《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问题的阐述,充满着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标志着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 要文献。 18.整风“反右”运动是何时开展的? 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针对当时许多党员干 部中仍然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 决定1957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同领导者 之间的矛盾,并且学会在由革命转入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课题。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国逐步展开,1958年夏 基本结束这一运动 19.党的八大是何时召开的?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20.党的八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了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体现了探索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
4 在政治方面,要解决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 是非关系。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对待反革命分子的方针;重申在处理 党内矛盾方面,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17.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重要意义是什么? 《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问题的阐述,充满着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标志着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 要文献。 18.整风“反右”运动是何时开展的? 1956 年 11 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针对当时许多党员干 部中仍然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 决定 1957 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同领导者 之间的矛盾,并且学会在由革命转入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课题。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国逐步展开,1958 年夏 基本结束这一运动。 19.党的八大是何时召开的?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举行。 20.党的八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了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体现了探索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
义 21.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什么重 要决定?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2.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哪一个关 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文献? 《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3.“小城镇、大战略”的基本含义什么?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24.什么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年初,中央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 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 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 的温饱问题。 25.党中央在部署1994年的工作时,提出了作为全党和全 国的工作大局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26.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的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 中国—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5 义。 21.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什么重 要决定?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2.2003 年 9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哪一个关 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文献? 《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3.“小城镇、大战略”的基本含义什么? 1998 年 10 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24.什么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 年初,中央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 从 1994 年到 2000 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 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 8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 的温饱问题。 25.党中央在部署 1994 年的工作时,提出了作为全党和全 国的工作大局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26.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的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 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