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循环自洁 应对策略: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 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 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 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 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挑战:节能环保 应对策略:通风性能,太阳能技术 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 墙上都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 电全部自给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循环自洁 应对策略: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 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 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 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 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挑战:节能环保 应对策略:通风性能,太阳能技术 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 墙上都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 电全部自给
上游充通大粤 896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35 1987 2006 世博轴:让阳光倾入地下 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 三个挑战
1896 1935 1987 2006 •世博轴:让阳光倾入地下 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 三个挑战
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绿色地下空间 应对策略:“阳光谷”和下沉式花园 地下空间给人的印象大多昏暗、沉闷。但世博轴的“阳光谷”解决了这 一问题。六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 它们的独特形态使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又能节 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绿色地下空间 应对策略:“阳光谷”和下沉式花园 地下空间给人的印象大多昏暗、沉闷。但世博轴的“阳光谷”解决了这 一问题。六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 它们的独特形态使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又能节 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
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调节室温 应对策略:江水源、地源热泵 世博轴通过生态技术展现冬暖夏凉的宜人特点。设计巧妙利用这个巨大公共 通道的下面桩基及底板铺设了700公里长的管道,形成地源热泵。地源热泵 是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利用世博轴靠近黄浦江的优势, 引入黄浦江水作冷热源,用生态绿色节能技术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调节室温 应对策略:江水源、地源热泵 世博轴通过生态技术展现冬暖夏凉的宜人特点。设计巧妙利用这个巨大公共 通道的下面桩基及底板铺设了700公里长的管道,形成地源热泵。地源热泵 是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利用世博轴靠近黄浦江的优势, 引入黄浦江水作冷热源,用生态绿色节能技术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循环自洁 应对策略:环状玻璃幕墙 与其它场馆的雨水收集概念相类似,每个“阳光谷”形似广 口花瓶的环状玻璃幕墙,除了形成良好的透视效果,还可用 于雨水收集。大量雨水被储存在地下室,经过层层过滤,不 仅可以自用,还用于周围其他场馆的灌溉与清洁
1896 1935 1987 2006 挑战:循环自洁 应对策略:环状玻璃幕墙 与其它场馆的雨水收集概念相类似,每个“阳光谷”形似广 口花瓶的环状玻璃幕墙,除了形成良好的透视效果,还可用 于雨水收集。大量雨水被储存在地下室,经过层层过滤,不 仅可以自用,还用于周围其他场馆的灌溉与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