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 ■基础: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承受建 筑物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仝部荷载,并把 这些荷载连同基础的自重一起传到地基上 ■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和岩体,不是建筑 物的组成部分。 持力层: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下面的不同土层
地基与基础 ◼ 基础: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承受建 筑物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 这些荷载连同基础的自重一起传到地基上。 ◼ 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和岩体,不是建筑 物的组成部分。 ◼ 持力层: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 ◼ 下卧层:持力层下面的不同土层
室内标高 室外标高 基顶标高 基础埋深 基底标高 持力层 下卧层
室内标高 室外标高 基底标高 下卧层 基顶标高 基础埋深 持力层 下卧层
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要 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 规定,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 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人工地基:经人工处理的土层 ■地基处理方法:碾压法、夯实法、换土法、垫层 法、深层密实法、排水固结法、胶结法
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 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要 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 规定,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 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 人工地基:经人工处理的土层。 ◼ 地基处理方法:碾压法、夯实法、换土法、垫层 法、深层密实法、排水固结法、胶结法
室内标高 室外设计 室外标高 地面到基 基顶标高础底面的 重垂直距离 基底标高
基础的埋置深度 室外设计 地面到基 础底面的 垂直距离 室内标高 室外标高 基底标高 下卧层 基顶标高 基 础 埋 深
决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m 水文地质条件 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 地下设施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地基土壤冻胀深度
决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 工程地质条件,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m ◼ 水文地质条件 ◼ 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 地下设施 ◼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 地基土壤冻胀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