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的自重 1、土的自重标准值G 根据土层的厚度和土的容重标准值确定 2、天然状态下土的容重变化范围较大 粘性士(18~20)kN/m3 砂土(16~20)kN/m3 腐填士(15~17)kN/m3 →设计时,土的天然容重取18kN/m3 天然地面 3、土的自重应力a o均质土中:σa=y.z y aa沿深度→线分布 ↓|↓ aa沿水平面→均匀分液 Oczy.4
二、土的自重 1、土的自重标准值Gk 根据土层的厚度和土的容重标准值确定 2、天然状态下土的容重变化范围较大 粘性土 (18 20) kN/m3 砂 土 (16 20) kN/m3 腐填土 (15 17) kN/m3 设计时,土的天然容重取 18 kN/m3 均质土中: cz= . z cz沿水平面 →均匀分布 cz沿深度 →直线分布 3、土的自重应力cz cz cz =.z 1 .z z z z 天然地面
e不同重度土层中,土的自重应力a CZ 天然地面 Y1h+y3 地下水位置y2 Yih+y2 h2 +r'3h3 Y3 Y Y,,+y2 h2 +r'3h3+y 4h4 Y4 y/4 不透水层面 σa沿深度→折线分布 rih ◆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采用士的有效重度=土的天然重度-水的重度
不同重度土层中,土的自重应力cz cz 天然地面 h1 1 h1 1 h2 1 h1+ 2 h2 地下水位置 2 h3 1 h1 + 2 h2 + / 3 h3 3 / 3 h4 1 h1+ 2 h2 + / 3 h3 + / 4 h4 4 / 4 不透水层面 z i n i cz = i h =1 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采用土的有效重度=土的天然重度-水的重度 cz沿深度 → 折线分布
三、雪荷载 1、基本雪压S~单位水平面积上积雪的自重(kNm2) ◆系指以当地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所得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积雪的自 重确定。 ↓积雪密度(t/m3) S=p.h,g→重力加速度(98m/s2) 个积雪深度(m) ◆积雪密度ρ~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随积雪深度和积雪时间变化的今方便工程应用今取定值 ◆我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的 规定采用 请同学们查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苏州地区基本雪压5?
三、雪荷载 1、基本雪压S0 单位水平面积上积雪的自重(kN/m2) 系指以当地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所得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积雪的自 重确定。 ↓ 积雪密度(t/m3) S0= . h .g → 重力加速度(9.8m/s2) 积雪深度(m) 积雪密度 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随积雪深度和积雪时间变化的 方便工程应用 取定值 我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的 规定采用 请同学们查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苏州地区基本雪压S0 ?
2、屋面雪压 屋面雪压--(不同)-地面雪压 个主要原因:风、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3)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风的漂积作阻 少对高低跨屋面、多跨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的屋角附近区域 (2)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屋面的雪荷载随其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风的作用 使迎风面的部分积雪漂积到背风面一侧的屋面上,引起屋面的不平衡积雪 荷载 ◆雪的滑移作用(坡度>100的屋面) 可能形成一坡有雪另一坡完全滑落的不平衡雪荷载;使滑落的雪堆积在与 坡屋面临接的较低屋面上
2、屋面雪压 屋面雪压---(不同)----地面雪压 主要原因:风、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⑴ 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 风的漂积作用 对高低跨屋面、多跨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的屋角附近区域 ⑵ 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 屋面的雪荷载随其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风的作用 使迎风面的部分积雪漂积到背风面一侧的屋面上,引起屋面的不平衡积雪 荷载 雪的滑移作用(坡度>100的屋面) 可能形成一坡有雪另一坡完全滑落的不平衡雪荷载;使滑落的雪堆积在与 坡屋面临接的较低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