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地工作着,生活着,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视野里只剩下一片沉 默的黑白。整个世界像是一部无声的哑剧,我们生活在同一天空 下,心却隔在了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风景是我未曾抵达的,一定 还有什么歌曲是我未曾听过的,一定还有什么人是我未曾遇见 的。现实的繫华和空虛让太多人迷失了自我,导致错过了许多真 正的美。 民谣亦是如此,它不像摇滚乐一样激烈直白,也不像流行乐 一样华丽商业,它是平平淡淡的,轻柔舒缓的,一词一句都在讲 述一个故事,它是小众的,却又是不平凡的。它不会无病呻吟, 听完一首民谣就像晩风温柔地拂过我的脸庞,心中总会莫名地平 静下来。我想,大概是在钢筋水泥的现实世界里,我们也需要· 个诗意的世界吧,每一缕光影,毎一场遇见,都需要存在的理由, 那些都是永不再来的好时光。 《米店》是众多民谣中我最难以忘怀的。节奏略快的吉他旋 律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像是坐在一列穿行在长长隧道里的车。然 后,终于等到歌声,沉稳的男声,无需修饰的,慢慢为你讲述着。 烟雨三月,南方飘摇,一位女孩坐在空空的米店,一手拿着 苹果,一手拿着命运。 爱人啊,你可感到明天已经来临,码头上停着我们的船,我 会洗干净头发爬上桅杄,双手撑死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 个关于爱与明天的故事,唱出了岁月安稳的感觉。突然就 想起了张爱玲这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是胡兰成给她的 承诺,句中不正是透出她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吗? 民谣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被淹没,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 渐渐沉淀下来,去陪伴更多的人。 世界这么阔,可我愿意与你一起浪迹天涯
11 冷地工作着,生活着,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视野里只剩下一片沉 默的黑白。整个世界像是一部无声的哑剧,我们生活在同一天空 下,心却隔在了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风景是我未曾抵达的,一定 还有什么歌曲是我未曾听过的,一定还有什么人是我未曾遇见 的。现实的繁华和空虚让太多人迷失了自我,导致错过了许多真 正的美。 民谣亦是如此,它不像摇滚乐一样激烈直白,也不像流行乐 一样华丽商业,它是平平淡淡的,轻柔舒缓的,一词一句都在讲 述一个故事,它是小众的,却又是不平凡的。它不会无病呻吟, 听完一首民谣就像晚风温柔地拂过我的脸庞,心中总会莫名地平 静下来。我想,大概是在钢筋水泥的现实世界里,我们也需要一 个诗意的世界吧,每一缕光影,每一场遇见,都需要存在的理由, 那些都是永不再来的好时光。 《米店》是众多民谣中我最难以忘怀的。节奏略快的吉他旋 律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像是坐在一列穿行在长长隧道里的车。然 后,终于等到歌声,沉稳的男声,无需修饰的,慢慢为你讲述着。 烟雨三月,南方飘摇,一位女孩坐在空空的米店,一手拿着 苹果,一手拿着命运。 爱人啊,你可感到明天已经来临,码头上停着我们的船,我 会洗干净头发爬上桅杆,双手撑死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 一个关于爱与明天的故事,唱出了岁月安稳的感觉。突然就 想起了张爱玲这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是胡兰成给她的 承诺,句中不正是透出她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吗? 民谣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被淹没,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 渐渐沉淀下来,去陪伴更多的人。 世界这么阔,可我愿意与你一起浪迹天涯
再见,旧时光瀚欣蓓 周日,学完英语,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北正街小学,我停 住了脚步,打算进校看看。 马路对岸的我透过栅栏看了一眼北正街的校园,熟悉与陌生 交织的视觉效果令我愣住了 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只有刚重 建好的西楼白色的外壁显得突兀而刺眼,我心中莫名地有些烦躁 一种无比熟悉的一幅画被人随意篡改而自己又无法复原的 懊恼。 过了马路,便是校门。与其他学校相比有些寒酸,却总是能 给我带来无比熟悉的归属感,就好似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一 样。 进了校门,宽阔的路面令我十分陌生,难道路中央的花坛被 拆了?记得一二年级时,下午放学后,我总是蹲在花坛旁,把练 习本铺在瓷砖上,边写作业边等爷爷接我回家。以至于每每忆起 二年级的那段时光,总会感到指尖仿佛还萦绕着瓷砖冰凉的触 感。偶尔抬起头,总能看见花坛中央的雕像。那座以师生共同举 着一个不知为何物的球状物体为造型的雕像,曾无数次被我们嫌 弃为“有损校容”。如今习惯性地抬头,却只能看到一无所有的 蓝天,竞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什么。 继续向前,便是并肩而立的东楼和西楼,重建后的两栋楼联 通了,只留给学生架空层做通道。到六年级后,老师不再敦促我 们排队伍出校,我们自然也就三五成群,而嗜书成瘾的我也趁此 机会掏出课外书边走边看,有时头低得厉害,脖子发酸,便会仰 仰头活动一下脖子,每当这时,便会被肆无忌惮的阳光刺得眯起 眼睛,看不清瓦蓝的天空。我抬起头,可只看见了惨白得屋顶, 一片阴凉,再也感受不到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温度。 再往前便是操场,不足芷兰学校篮球场大的一块地方,却盛 着满满的回忆。操场边的乒乓球台是我们的“抄作业圣地”,樟 树下是体育课解散后看书的好去处,操场紧邻的围栏外的小摊小 贩总是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的零花钱。。。。 教学楼的大门紧锁着,只留给我一个熟悉的轮廓,仿佛锁住
12 再见,旧时光 鞠欣蓓 周日,学完英语,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北正街小学,我停 住了脚步,打算进校看看。 马路对岸的我透过栅栏看了一眼北正街的校园,熟悉与陌生 交织的视觉效果令我愣住了——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只有刚重 建好的西楼白色的外壁显得突兀而刺眼,我心中莫名地有些烦躁 ——一种无比熟悉的一幅画被人随意篡改而自己又无法复原的 懊恼。 过了马路,便是校门。与其他学校相比有些寒酸,却总是能 给我带来无比熟悉的归属感,就好似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一 样。 进了校门,宽阔的路面令我十分陌生,难道路中央的花坛被 拆了?记得一二年级时,下午放学后,我总是蹲在花坛旁,把练 习本铺在瓷砖上,边写作业边等爷爷接我回家。以至于每每忆起 一二年级的那段时光,总会感到指尖仿佛还萦绕着瓷砖冰凉的触 感。偶尔抬起头,总能看见花坛中央的雕像。那座以师生共同举 着一个不知为何物的球状物体为造型的雕像,曾无数次被我们嫌 弃为“有损校容”。如今习惯性地抬头,却只能看到一无所有的 蓝天,竞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什么。 继续向前,便是并肩而立的东楼和西楼,重建后的两栋楼联 通了,只留给学生架空层做通道。到六年级后,老师不再敦促我 们排队伍出校,我们自然也就三五成群,而嗜书成瘾的我也趁此 机会掏出课外书边走边看,有时头低得厉害,脖子发酸,便会仰 仰头活动一下脖子,每当这时,便会被肆无忌惮的阳光刺得眯起 眼睛,看不清瓦蓝的天空。我抬起头,可只看见了惨白得屋顶, 一片阴凉,再也感受不到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温度。 再往前便是操场,不足芷兰学校篮球场大的一块地方,却盛 着满满的回忆。操场边的乒乓球台是我们的“抄作业圣地”,樟 树下是体育课解散后看书的好去处,操场紧邻的围栏外的小摊小 贩总是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的零花钱。。。。。。 教学楼的大门紧锁着,只留给我一个熟悉的轮廓,仿佛锁住
了我的小学时光。小学时我曾无数次幻想去芷兰那样的大学校 而现在才明白,无论多大多气派的校园,那都不是北正街,都没 有六年的记忆。不可复制的旧日时光,从前的小学,只能在回忆 里出现了。我曾经以为不会离散的那些,终究还是离散了,算不 上无忧无虑,却也足够美好的旧日时光,就这样与我渐行渐远 走出了北正街的校园,我突然有些感慨,是否所有的东西, 都是在失去之后才能懂得珍惜呢?是否我现在无比讨厌的初中 时光,到最后,也会变成一份美好的回忆?当我怀念小学时,初 中时光也正在流逝,或许,是时候,该与过去道别,学会把握当 下了。 我转过身,对着下方挂着锈迹的“北正街小学”五个大字, 轻轻说了声:“再见,旧时光。” 两分钟的“战役”鞠欣蓓 “鞠欣蓓”,杨芷萱敲了敲我的枭子,“明夭就轮到你讲故 事了,提前做好准备。”对于一边哼着歌一边写数学学法的我而 言,杨芷萱带来的消息犹如晴夭霹雳,向我宣告着“战役”的打 响 说起这个被我们戏称为“课前小故事”的活动,是由班主任 提出的,在语文课前,一个人选择几分钟的故事、片段或古诗词 上台向大家背诵、分享。以往大家下课后总会对上台同学的台风 语调、内容调侃、品评,自然少不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评价,但一 想到明天将是我在台上接受大家的品评,与从前评价他人的心 情,自然是大不一样了。 这些要求听上去简单,但单就选择题材就不是个简单的事· —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成语故事会被同学们评论为敷衍、老 掉牙,背诵古典诗文、名著片段则是“秀古文,讨老师欢心”, 因此,较受青睐的常常是一些观念新颖、有说服力又能讲述一些 哲学道理的言论文章,但这一类文章大家翻来覆去讲多了,想做 到推陈出新又谈何容易。仔细挑选、百般权衡后,我终于选定了 于丹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一小节讲述人应当回归本真的文
13 了我的小学时光。小学时我曾无数次幻想去芷兰那样的大学校, 而现在才明白,无论多大多气派的校园,那都不是北正街,都没 有六年的记忆。不可复制的旧日时光,从前的小学,只能在回忆 里出现了。我曾经以为不会离散的那些,终究还是离散了,算不 上无忧无虑,却也足够美好的旧日时光,就这样与我渐行渐远。 走出了北正街的校园,我突然有些感慨,是否所有的东西, 都是在失去之后才能懂得珍惜呢?是否我现在无比讨厌的初中 时光,到最后,也会变成一份美好的回忆?当我怀念小学时,初 中时光也正在流逝,或许,是时候,该与过去道别,学会把握当 下了。 我转过身,对着下方挂着锈迹的“北正街小学”五个大字, 轻轻说了声:“再见,旧时光。” 两分钟的“战役” 鞠欣蓓 “鞠欣蓓”,杨芷萱敲了敲我的桌子,“明天就轮到你讲故 事了,提前做好准备。”对于一边哼着歌一边写数学学法的我而 言,杨芷萱带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向我宣告着“战役”的打 响。 说起这个被我们戏称为“课前小故事”的活动,是由班主任 提出的,在语文课前,一个人选择几分钟的故事、片段或古诗词 上台向大家背诵、分享。以往大家下课后总会对上台同学的台风、 语调、内容调侃、品评,自然少不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评价,但一 想到明天将是我在台上接受大家的品评,与从前评价他人的心 情,自然是大不一样了。 这些要求听上去简单,但单就选择题材就不是个简单的事— —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成语故事会被同学们评论为敷衍、老 掉牙,背诵古典诗文、名著片段则是“秀古文,讨老师欢心”, 因此,较受青睐的常常是一些观念新颖、有说服力又能讲述一些 哲学道理的言论文章,但这一类文章大家翻来覆去讲多了,想做 到推陈出新又谈何容易。仔细挑选、百般权衡后,我终于选定了 于丹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一小节讲述人应当回归本真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