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见答案图2-10 d0.054-B 答案图2-10 17.见答案图2-11。 厂囤4⊙a L0. 答案图2-11 18.见答案图2-12 回“0 004 答案图2-12 19.见答案图2-1
100 16.见答案图 2-10。 答案图 2-10 17.见答案图 2-11。 答案图 2-11 18.见答案图 2-12。 答案图 2-12 19.见答案图 2-13
四a 因a 团口 答案图213 0.见答案图2-14 ∮003A 國“(d 0⑨ 0时AB 答案图2- 21.见答案图2-15。 么购团日 o0咧5l a.6 婀」 答案图2-15
101 答案图 2-13 20.见答案图 2-14。 答案图 2-14 21.见答案图 2-15。 答案图 2-15
22.见答案图2-16 0.01 回40a 答案图 23.见答案图2-17。 0.05 答案图2-1 24.见答案表2-1。 答案表2-1 代号 解释代号含义 公差带形状 ○0004 同一正截面上,半径 0.004m的两同心圆间的区域 0015|B的径向跳动公差为0mn面内,半径差为0.0m圆心在 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 距离为公至值0.01m,平行基准 D00A1公差为00m 平面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8.(略) 图a为给定平面内素线的直线度,其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0.02mm的两
102 22.见答案图 2-16。 答案图 2-16 23.见答案图 2-17。 答案图 2-17 24.见答案表 2-1。 答案表 2-1 代 号 解释代号含义 公差带形状 外圆柱面的圆 度公差为0 外圆柱面对基准轴线 B的径向跳动公差为0.015 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 0 004mm的两同心圆间的区域 在垂直于基准轴线B的任一测量平 面内,半径差为0.015mm,圆心在 基准轴线B上的两同心圆间的区域 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 距离为公差值0.01 ,平行基准 平面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25.~ 28.(略) 29.答:图 a 为给定平面内素线的直线度,其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 0.02mm 的两
平行直线 图b为轴线在任意方向的直线度,其公差带为直径等于公差值0.02mm的圆柱体 图c为给定平面内被测素线对基准素线的平行度,其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0.02且 平行于基准A的两平行直线 30.答:图a为线轮廓度,其公差带为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25mm的圆的两包 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位于理想尺寸为中20.025mm的圆上 图b为圆度,其公差带为半径差为0.025mm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且被测要素遵守 包容原则。 31.答:图a为轴线相对基准A的垂直度公差为中0.05mm,其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 差值中0.05mm且垂直基准平面A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b为轴线相对第一基准A,第二基准B、第三基准C的位置度公差为φ0.05mm,其 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φ0.05mm,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32.见答案表2-2 答案表2-2 (单位:mm) 图例采用公差边界及边界尺寸 给定的形可能允许的最 原则 位公差值大形位误差值 φ0.008 中0.008 b包容MMC边界中20 中0.02 中0.0 c最大实体|MMVC边界中19.995|中0.00540.026 33.见答案表2-3 34.答:图a表示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垂直度误差综合的是整个被测 端面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图b表示端面对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5mm。端面圆跳动是被测端面在给定直径 圆周上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综合结果 图c表示端面对轴线的端面全跳动公差为0.05mm。端面全跳动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控制的被测要素的结果完全相同。 答案表2-3 (单位:mm) 图例采用公差边界及边界尺寸给定的形位可能允许的最 原则 公差值 大形位误差值 φ0.008 中0.008 MMC边界φ20 中0.021 最大实体MMvC边界中39.940.005 中0.026 35.见答案表2-4,该零件合格。 (单位:mm) 最大实体尺最小实体尺MMC时的轴LMC时的轴实体尺寸vS作用尺寸MS 寸MMS 寸LMS 线直线度公线直线度公 中20 中20.033 中0.02 中0.053 中19.98 中19.985 36.答:图a的标注为独立公差。表示被测孔的轴线应在直径为中0.02mm的圆柱体公差 带内,此圆柱体的轴线应垂直于基准A
103 平行直线。 图 b 为轴线在任意方向的直线度,其公差带为直径等于公差值 0.02mm 的圆柱体。 图 c 为给定平面内被测素线对基准素线的平行度,其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 0.02 且 平行于基准 A 的两平行直线。 30.答:图 a 为线轮廓度,其公差带为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0.025mm 的圆的两包 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位于理想尺寸为φ20.025mm 的圆上。 图 b 为圆度,其公差带为半径差为 0.025mm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且被测要素遵守 包容原则。 31.答:图 a 为轴线相对基准 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5mm,其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 差值φ0.05mm 且垂直基准平面 A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 b 为轴线相对第一基准 A,第二基准 B、第三基准 C 的位置度公差为φ0.05mm,其 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φ0.05mm,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32.见答案表 2-2 答案表 2-2 (单位:mm) 图例 采用公差 原则 边界及边界尺寸 给定的形 位公差值 可能允许的最 大形位误差值 a 独立 × φ0.008 φ0.008 b 包容 MMC 边界φ20 φ0.02 φ0.02 c 最大实体 MMVC 边界φ19.995 φ0.005 φ0.026 33.见答案表 2-3 34.答:图 a 表示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5mm。垂直度误差综合的是整个被测 端面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图 b 表示端面对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5mm。端面圆跳动是被测端面在给定直径 圆周上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综合结果。 图 c 表示端面对轴线的端面全跳动公差为 0.05mm。端面全跳动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控制的被测要素的结果完全相同。 答案表 2-3 (单位:mm) 图例 采用公差 原则 边界及边界尺寸 给定的形位 公差值 可能允许的最 大形位误差值 a 独立 × φ0.008 φ0.008 b 包容 MMC 边界φ20 0 φ0.021 c 最大实体 MMVC 边界φ39.9 φ0.005 φ0.026 35.见答案表 2-4,该零件合格。 (单位:mm) 最 大 实体 尺 寸 MMS 最 小 实体 尺 寸 LMS MMC 时的轴 线 直 线度 公 差 LMC 时的轴 线 直 线度 公 差 实体尺寸 VS 作用尺寸 MS φ20 φ20.033 φ0.02 φ0.053 φ19.98 φ19.985 36.答:图 a 的标注为独立公差。表示被测孔的轴线应在直径为φ0.02mm 的圆柱体公差 带内,此圆柱体的轴线应垂直于基准 A
图b的标注为最大实体要求,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有关。当被测孔为最大实体尺寸中 20mm时,其轴线应在直径为中0.02mm的圆柱体内,此圆柱的轴线应垂直于基准A;当被 测孔偏离了最大实体尺寸时,其轴线对基准A面的垂直度公差带直径可以增大,直至被测孔 为最小实体尺寸φ20.02mm时,其垂直度公差带直径可以到最大,此时为φ0.04mm,此 圆柱体公差带轴线垂直基准。 图c的标注为包容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同时标注。当被测孔为最大实体尺寸φ20mm时, 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等于0,即不允许有直线度误差:而其轴线对基准A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φ0.02mm。当被测孔偏离了最大实体尺寸,直至到最小实体尺寸中20.02mm时,其轴线 的直线度公差为中0.02mm;而其轴线对基准A面的垂直度公差为中0.04mm 图d的标注为独立公差。表示被测孔的轴线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对基准A面有垂直度 公差要求。被测孔无论在最大实体状态或最小实体状态,其轴线位于在水平方向对基准A的 垂直度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φ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在垂直方向对基准A的垂 直度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φ0.04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7.最大实体要求中6060.19中59.950.05◆0.19 中0.05中0.15 38.包容要求中20中19.9820.0100.01 39.(1)实效尺寸=中29.975mm 作用尺寸=中29.97m (2)不合格 (3)允许的最大同轴度误差=φ0.098mm 40.(1)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要求 (2)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中20.02m 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中20.05mm (3)直线度公差的给定值为φ0.02mm, 垂直度公差的给定值为中0.05mm 直线度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ψ0.12mm, 垂直度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φ0.15mm (4)不合格。 41.中心距的变化范围为(中45-中0.68)mm~(中45+中0.68)mm 即中44.32m~中45.68mm。 42.(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2)被测要素的同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而基准要素处于实效状 态时给定的。 (3)同轴度误差所允许的最大值=中0.079mm 43.同轴度误差不合格。 44.国标中规定与高度有关的参数有:①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②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③轮廓的最大高度R 与间距特性有关的参数有:①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a;③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 ③与形状特性有关的参数为轮廓支承长度率tp 标准规定与高度特性有关的三个参数R、R、Rz是基本的评定参数。与间距特性有关的 104
104 图 b 的标注为最大实体要求,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有关。当被测孔为最大实体尺寸φ 20mm 时,其轴线应在直径为φ0.02mm 的圆柱体内,此圆柱的轴线应垂直于基准 A;当被 测孔偏离了最大实体尺寸时,其轴线对基准 A 面的垂直度公差带直径可以增大,直至被测孔 为最小实体尺寸φ20.02mm 时,其垂直度公差带直径可以到最大,此时为φ0.04mm,此 圆柱体公差带轴线垂直基准。 图 c 的标注为包容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同时标注。当被测孔为最大实体尺寸φ20mm 时, 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等于 0,即不允许有直线度误差;而其轴线对基准 A 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φ0.02mm。当被测孔偏离了最大实体尺寸,直至到最小实体尺寸φ20.02mm 时,其轴线 的直线度公差为φ0.02mm;而其轴线对基准 A 面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4mm。 图 d 的标注为独立公差。表示被测孔的轴线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对基准 A 面有垂直度 公差要求。被测孔无论在最大实体状态或最小实体状态,其轴线位于在水平方向对基准 A 的 垂直度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φ0.02mm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在垂直方向对基准 A 的垂 直度公差带为宽度等于公差值φ0.04mm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7.最大实体要求 φ60 φ60.19 φ59.95 φ0.05 φ0.19 φ0.05 φ0.15 38.包容要求 φ20 φ19.98 φ20.01 0 φ0.01 39.(1)实效尺寸= φ29.975 mm 作用尺寸=φ29.97mm (2)不合格 (3)允许的最大同轴度误差= φ0.098mm 40.(1)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要求。 (2)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φ20.02mm 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φ20.05mm (3)直线度公差的给定值为φ0.02mm, 垂直度公差的给定值为φ0.05mm。 直线度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φ0.12mm, 垂直度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φ0.15mm。 (4)不合格。 41.中心距的变化范围为(φ45-φ0.68)mm~(φ45+φ0.68)mm, 即φ44.32mm~φ45.68mm。 42.(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2)被测要素的同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而基准要素处于实效状 态时给定的。 (3)同轴度误差所允许的最大值=φ0.079mm。 43.同轴度误差不合格。 44.国标中规定与高度有关的参数有:①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②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③轮廓的最大高度 Ry。 与间距特性有关的参数有:①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m;③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 ③与形状特性有关的参数为轮廓支承长度率 tp。 标准规定与高度特性有关的三个参数 Ra、Ry、Rz 是基本的评定参数。与间距特性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