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2.概念的出现 (1)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1990年的《无国界的世界》 (日本作家 大前研一)指出:一旦消费者有办法接收 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他便是全 球化之人
2. 概念的出现 (1)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提出: “全世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1990年的《无国界的世界》(日本作家 大前研一)指出:一旦消费者有办法接收 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他便是全 球化之人
第一章导论 3.现象的出现 (1)二战结束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 的一批“全球性”国际组织出现,从而开 启了“全球治理”模式: (2)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国与国之间交流 的障碍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形成一套对各成员 国政府有约束力的制度
3. 现象的出现 (1)二战结束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 的一批“全球性”国际组织出现,从而开 启了“全球治理”模式; (2)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国与国之间交流 的障碍;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形成一套对各成员 国政府有约束力的制度
第一章导论 (二)全球化的特征 1.资源在全球市场配置 2.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 3.资金在全球范围流动 4.信息在全球范围传播
(二)全球化的特征 1. 资源在全球市场配置 2. 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 3. 资金在全球范围流动 4. 信息在全球范围传播
第一章导论 (三)全球化促进法制统一化 1.交易规则的统一 (1)合同条款的趋同 (2)争端解决方式趋同 2.管制规则的统一 (1)管制方式的统一 (2)市场开放的可预见性
(三)全球化促进法制统一化 1. 交易规则的统一 (1)合同条款的趋同 (2)争端解决方式趋同 2. 管制规则的统一 (1)管制方式的统一 (2)市场开放的可预见性
第一章导论 (四)法制统一化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 1.交易的便利性 (1)交流语言的趋同 (2)交流方式的趋同 2.规则的可预见性 (1)交易规制的可预见性 (2)管制规则的可预见性
(四)法制统一化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 1. 交易的便利性 (1)交流语言的趋同 (2)交流方式的趋同 2. 规则的可预见性 (1)交易规制的可预见性 (2)管制规则的可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