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t.,2016 第39卷第5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Vol.39 No.5 DOI:10.13451/j.cnki.shanxi.univ (phil.soc.).2016.05.014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 以自贸区建设为切入点 胡加祥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和区域化代表着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与 投资规则的制定与重构。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因其规则对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全球化 的形成和全球主义概念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贸易保护主义初露端倪, 人们开始热衷于区域合作,各类双边和区域贸易与投资协议谈判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在这场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 的角力中,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这不仅影响区域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制定,也影响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构建。 作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前的“试水”,自贸区建设承载了“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使命,目的是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它们不仅是中国应对国内外困境的突围之策,也是对重构国际经济格局乃至 政治格局的制度贡献。 关键词:全球主义:区域主义:困境与突围:自贸区:制度贡献 中图分类号:DF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16)05-0098-10 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社会和文化全 一 世贸组织的诞生与全球主义的兴起 球主义,回其中经济全球主义是决定其他各类形式 全球主义(globalism)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全球主义的基础。全球主义不同于世界主义(cos- 今天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其根源是在现代科技条 mopolitanism),前者没有超越民族和国家范畴,只是 件下,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民族相互依赖的程度越 侧重于各国(地区)交往(交易)规则的统一:后者则 来越高。①这种相关性因产业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 强调不同文化的融合,超越了传统的民族与国家特 向全球扩张而产生,并伴随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特 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 别是通讯和交通手段的巨大变革而迅速蔓延。根 系的建立和贸易壁垒的拆除,国际经济出现了前所 据不同的维度,全球主义可以进一步分为经济全球 未有的增长态势。从横向看,这种增长波及越来越 收稿日期:2015-12-16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综合交叉研究与培育专项课题“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研究”(14X190040040):中国法学会课题“亚太 自贸区的法律框架研究”[CLS(2015)C67] 作者简介:胡加祥(1963-),男,浙江嘉兴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世 界贸易组织法研究。 ①贝克对“全球化'、“全球性”和“全球主义”三个概念的区分很有启发意义。如果把全球化(globalization)看作是一个动态 过程和发展趋势,那么,全球性(globality)就是这一过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全球主义(globalism)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产 生的一种思想主张和意识形态。[德]乌尔里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全球主义的曲解一应对全球化》,常和芳译,吴 志成校,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1月版,第12-15页。 ②世界主义要求一种新的一体化方式、新的认同概念。这种新的方式和概念使一种跨越界线的共同生活变得可能并得到肯 定,使他性和差异不必牺牲在人们假想的(民族)平等的祭坛前。“同一性”和“一体化”将不再是一些人对于他者的霸 权或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霸权的代名词。世界主义承认他性,但是并不将其绝对化,而是寻找一条使其得到普遍容忍的 途径。在这种寻找中,它强调普遍适用并对所有人有约束力的规范,以防止人们陷入后现代地方主义的泥潭。[德]乌尔 里希·贝克著,章国锋译《什么是世界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第54-57页。 98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2015 - 12 - 16 基金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综合交叉研究与培育专项课题“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研究”( 14X190040040) ; 中国法学会课题“亚太 自贸区的法律框架研究”[CLS( 2015) C67] 作者简介: 胡加祥( 1963 - ) ,男,浙江嘉兴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世 界贸易组织法研究。 ① 贝克对“全球化”、“全球性”和“全球主义”三个概念的区分很有启发意义。如果把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看作是一个动态 过程和发展趋势,那么,全球性( globality) 就是这一过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全球主义( globalism) 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产 生的一种思想主张和意识形态。[德]乌尔里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主义的曲解———应对全球化》,常和芳译,吴 志成校,华东师范大学 2008 年 11 月版,第 12 - 15 页。 ② 世界主义要求一种新的一体化方式、新的认同概念。这种新的方式和概念使一种跨越界线的共同生活变得可能并得到肯 定,使他性和差异不必牺牲在人们假想的( 民族) 平等的祭坛前。“同一性”和“一体化”将不再是一些人对于他者的霸 权或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霸权的代名词。世界主义承认他性,但是并不将其绝对化,而是寻找一条使其得到普遍容忍的 途径。在这种寻找中,它强调普遍适用并对所有人有约束力的规范,以防止人们陷入后现代地方主义的泥潭。[德]乌尔 里希·贝克著,章国锋译,《什么是世界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 年第 2 期,第 54 - 57 页。 2016 年 9 月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t. ,2016 第 39 卷 第 5 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Vol. 39 No. 5 DOI: 10. 13451 /j. cnki. shanxi. univ( phil. soc. ) . 2016. 05. 014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 ———以自贸区建设为切入点 胡加祥 ( 上海交通大学 凯源法学院,上海 200030) 摘 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化和区域化代表着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与 投资规则的制定与重构。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因其规则对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全球化 的形成和全球主义概念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贸易保护主义初露端倪, 人们开始热衷于区域合作,各类双边和区域贸易与投资协议谈判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在这场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 的角力中,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这不仅影响区域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制定,也影响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构建。 作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前的“试水”,自贸区建设承载了“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使命,目的是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它们不仅是中国应对国内外困境的突围之策,也是对重构国际经济格局乃至 政治格局的制度贡献。 关键词: 全球主义; 区域主义; 困境与突围; 自贸区; 制度贡献 中图分类号: DF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5935( 2016) 05 - 0098 - 10 一 世贸组织的诞生与全球主义的兴起 全球主义( globalism) 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今天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其根源是在现代科技条 件下,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民族相互依赖的程度越 来越高。①这种相关性因产业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 向全球扩张而产生,并伴随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特 别是通讯和交通手段的巨大变革而迅速蔓延。[1]根 据不同的维度,全球主义可以进一步分为经济全球 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社会和文化全 球主义,[2]其中经济全球主义是决定其他各类形式 全球主义的基础。全球主义不同于世界主义( cosmopolitanism) ,前者没有超越民族和国家范畴,只是 侧重于各国( 地区) 交往( 交易) 规则的统一; 后者则 强调不同文化的融合,超越了传统的民族与国家特 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 系的建立和贸易壁垒的拆除,国际经济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增长态势。从横向看,这种增长波及越来越 89
第39卷第5期 胡加样: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 多的国家和地区:①从纵向看,它渗透到越来越多的 界贸易组织。 领域和部门。②国际贸易不仅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 世贸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转 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 折点,也是全球主义思想登峰造极的时刻。全球主 长的主要贡献。在互联网推动下,国际贸易、投资的 义在当代的复兴固然与世贸组织的推波助澜分不 规模越来越大,交易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适用的规 开,但是全球主义思潮的形成却不是偶然的。伴随 则越来越趋同。经济一体化催生了交易方式的全球 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投 化,而伴随全球化的到来是全球主义理念的出现。 资和贸易全球化的日益扩展和深化,这一切都迫使 全球主义催生全球化的视野、全球化的交往、全 各国不断采纳相同或相似的价值理念和管理措施, 球化的机制。这种全球主义国际经济秩序观既反映 全球主义俨然成为人们认识和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 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又蕴含着丰富的世界主义 一种新的范式和制度框架。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 思潮。当前,全球化问题己经超出了一般国家的治 的这些成果只不过是全球主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集 理能力,“超国家治理”协同现象正日益普遍。遏制 中体现。回 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己经成为与贸易、投 作为全球主义形成的主要过程,全球化包括八 资密切相关的议题,正日益凸显当代人类在整体上 个关键维度:全球通讯网络的广度、全球相互联系的 面临的公共性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实现可持续 强度、全球资金流动的速度、全球相互联系的影响、 发展是构建现代国际经济秩序的前提。 全球化的基础设施、全球网络和权力实施的制度化、 从本质上讲,全球主义并非是一种全新社会现 全球分层化的模式、全球互动的主导模式。当代全 象,它与“世界主义”等传统思想有着渊源关系。古 球主义正是在这八个维度下,从古代稀疏的全球化 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世界公民”主张,中华文化倡导 向当代密集的全球化的历史变革过程中形成的。) 的“天下观”、“大同思想”都是世界主义的历史源 维系全球化进程的是贸易规则的统一化。《世 头;而康德主张的共和制、实现永久和平则是世界主 贸组织协议》第十六条第4款要求各成员制定的 义发展到了近代的理论体系:而当代许多哲学家、政 “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程序”与WTO规则保持一致。 治家、社会学家的观点则反映了当代世界主义。这 虽然这是一条法律间接适用条款,贸易规则的一体 些思想和观点为我们研究全球主义奠定了丰厚的理 化是通过各成员的国内法来体现的,但是世贸组织 论基础。 有两套机制确保各成员制定的贸易规则与WTO规 成立于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正是当代全球 则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 主义理念的集大成者。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国 端解决机制,前者是世贸组织定期对各成员国内法 际贸易在关贸总协定的规制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的“合规性”进行审议,后者是通过具体争端来判断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选 相关成员的贸易规则是否与WTO规则保持一致。 择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其对外贸易的基础。于是,各 世贸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其实质是经济一体化, 国经济自然地走向跨国界的全球一体化。在这个过 它的到来对各国都产生强大的冲击。在规则一体化 程中,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主动放弃部分主权或自治 的要求下,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将自身的发展纳入全 权力,选择遵守共同的经贸规则和惯例。与此同时, 球一体化之中考虑。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己经使 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 包括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各国经济连 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与转移。于是,各 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与经济一体化相 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贸依存度进一步加深,国际经 对应,人们开始摆脱原先绝对的“国家主义”桎梏, 济合作逐步加强。在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以及 逐渐形成一种蔡拓教授所描述的“世界整体论和人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全球主义思想影响 类中心论的文化意识、社会主张、行为规范”。四全 下,回美国成为二战以后新国际经济秩序构建的主 球主义虽然包含全球意识,但并不是它的全部,它是 导者,直接推动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及其继承者一世 一种实践行为。它要求社会发展摆脱国家中心论的 ①关贸总协定成立时只有23个缔约方,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世贸组织共有162个成员。参见世贸组织网站:htps:∥ 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org6_e.htm(访问时间:2015年l2月25日) 世贸组织制定的规则不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延伸到通讯、金融等更多领域。 99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多的国家和地区; ①从纵向看,它渗透到越来越多的 领域和部门。② 国际贸易不仅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 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 长的主要贡献。在互联网推动下,国际贸易、投资的 规模越来越大,交易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适用的规 则越来越趋同。经济一体化催生了交易方式的全球 化,而伴随全球化的到来是全球主义理念的出现。 全球主义催生全球化的视野、全球化的交往、全 球化的机制。这种全球主义国际经济秩序观既反映 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又蕴含着丰富的世界主义 思潮。当前,全球化问题已经超出了一般国家的治 理能力,“超国家治理”协同现象正日益普遍。遏制 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与贸易、投 资密切相关的议题,正日益凸显当代人类在整体上 面临的公共性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实现可持续 发展是构建现代国际经济秩序的前提。 从本质上讲,全球主义并非是一种全新社会现 象,它与“世界主义”等传统思想有着渊源关系。古 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世界公民”主张,中华文化倡导 的“天下观”、“大同思想”都是世界主义的历史源 头; 而康德主张的共和制、实现永久和平则是世界主 义发展到了近代的理论体系; 而当代许多哲学家、政 治家、社会学家的观点则反映了当代世界主义。这 些思想和观点为我们研究全球主义奠定了丰厚的理 论基础。 成立于 1995 年的世界贸易组织正是当代全球 主义理念的集大成者。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国 际贸易在关贸总协定的规制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选 择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其对外贸易的基础。于是,各 国经济自然地走向跨国界的全球一体化。在这个过 程中,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主动放弃部分主权或自治 权力,选择遵守共同的经贸规则和惯例。与此同时, 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 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与转移。于是,各 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贸依存度进一步加深,国际经 济合作逐步加强。在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以及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全球主义思想影响 下,[3]美国成为二战以后新国际经济秩序构建的主 导者,直接推动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及其继承者—世 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转 折点,也是全球主义思想登峰造极的时刻。全球主 义在当代的复兴固然与世贸组织的推波助澜分不 开,但是全球主义思潮的形成却不是偶然的。伴随 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投 资和贸易全球化的日益扩展和深化,这一切都迫使 各国不断采纳相同或相似的价值理念和管理措施, 全球主义俨然成为人们认识和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 一种新的范式和制度框架。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 的这些成果只不过是全球主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集 中体现。[4] 作为全球主义形成的主要过程,全球化包括八 个关键维度: 全球通讯网络的广度、全球相互联系的 强度、全球资金流动的速度、全球相互联系的影响、 全球化的基础设施、全球网络和权力实施的制度化、 全球分层化的模式、全球互动的主导模式。当代全 球主义正是在这八个维度下,从古代稀疏的全球化 向当代密集的全球化的历史变革过程中形成的。[5] 维系全球化进程的是贸易规则的统一化。《世 贸组织协议》第十六条第 4 款要求各成员制定的 “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程序”与 WTO 规则保持一致。 虽然这是一条法律间接适用条款,贸易规则的一体 化是通过各成员的国内法来体现的,但是世贸组织 有两套机制确保各成员制定的贸易规则与 WTO 规 则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 端解决机制,前者是世贸组织定期对各成员国内法 的“合规性”进行审议,后者是通过具体争端来判断 相关成员的贸易规则是否与 WTO 规则保持一致。 世贸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其实质是经济一体化, 它的到来对各国都产生强大的冲击。在规则一体化 的要求下,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将自身的发展纳入全 球一体化之中考虑。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已经使 包括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各国经济连 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与经济一体化相 对应,人们开始摆脱原先绝对的“国家主义”桎梏, 逐渐形成一种蔡拓教授所描述的“世界整体论和人 类中心论的文化意识、社会主张、行为规范”。[1]全 球主义虽然包含全球意识,但并不是它的全部,它是 一种实践行为。它要求社会发展摆脱国家中心论的 99 第 39 卷 第 5 期 胡加祥: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 ① ② 关贸总协定成立时只有 23 个缔约方,截至 2015 年 11 月 30 日,世贸组织共有 162 个成员。参见世贸组织网站: https: ∥ www. wto. org /english/thewto_e /whatis_e /tif_e /org6_e. htm( 访问时间: 2015 年 12 月 25 日) 世贸组织制定的规则不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延伸到通讯、金融等更多领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9月 束缚,代之以人类中心论、世界整体论。 上并无联系,往往是根据彼此的战略需要成立的,就 像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坚定盟友,而中国也 二全球主义的衰微与区域主义的兴盛 想在与欧盟尚未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之前,从瑞士找 全球主义的衰微是从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开 到突破口。 始的。作为世贸组织成立后启动的第一轮多边贸易 “跨区域合作”则是程度更高、范围更广的洲际 谈判,多哈回合谈判议题包括农业、服务、非农产品 合作,这种合作一般是源于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合 的市场准入、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与投资关 作条件尚不成熟、本地区合作又满足不了有关国家 系、贸易与竞争政策的相互影响、政府采购的透明 和地区发展需要这样的现实,如刚刚完成谈判的 化、贸易便利化、WTO规则的完善、争端解决机制的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目前仍 完善、贸易与环境、电子商务、小微经济体国家进一 在进行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P) 步融入多边贸易体制、贸易-债务与金融、贸易与技 谈判。跨区域合作是从地缘区域合作走向全球合作 术转移、技术合作与能力培养、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 的一个过渡阶段。截至2015年1月,关贸总协定和 殊和更优惠待遇等。①从这些议题看,世贸组织不 世界贸易组织共收到604项区域贸易协议通报,涉 仅想在贸易领域构建更加完善的多边体制,还期望 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议题,其中398 把规制的触角延伸至投资、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等新 项协议目前仍然生效。从协议内容看,90%属于自 的领域。然而,如此众多的议题很难在世贸组织 由贸易区协议,10%属于关税同盟协议。从授权来 162个成员中达成一致,仅农产品贸易谈判就几乎 源看,422项是基于GATT第二十四条通报的,39项 把世贸组织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死胡同。虽然刚刚结 是基于授权条款(Enabling Clause)通报的,另外还 束的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传出世贸组织成员决心取消 有143项是基于GATS第五条通报的。②这些协议 农业补贴这一消息,但是这种意识表示只是迈向制 反映的一个总趋势是区域合作还在不断加强,而且 度重构的第一步。出于现实考虑,更多成员开始致 这种合作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③ 力于区域性的合作。 与全球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支撑一样,区 区域合作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从参与者分布 域主义是经济区域化的主要理论依托。经济区域主 看,区域合作具体可分为“地缘上的区域合作”、“泛 义的理论指南是“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其 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地缘上的区域合作” 思想源头是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的“强权政治 是原本意义上的区域合作,即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的 理论”。囿全球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所取得的进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更紧密合作。这种合作往往是历 展是前所未有的,这主要得益于世贸组织的成立。 史形成的,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或关税同盟协议,这 许多国家因此看好全球主义的发展前景。然而从博 只是完成了一道法律手续,以便在一个更广泛的体 弈论角度讲,全球主义并非是最理想的合作模式。 制内为这些区域合作成员彼此享受更优惠的待遇寻 参与博弈的行为体越多,博弈的复杂性和难度就越 找合法的理由,如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以及中国内地 大,诸如“囚徒困境、公地悲剧、免费搭车”等困扰合 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订的CEPA。尽管这些协议的 作的问题也就越难解决。四区域经济合作由于各成 缔约方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它们彼此之间给予和享 员的经济水平相当或者互补性更强,合作的内容更 受更优惠的贸易待遇并不违反多边贸易体制。 加具体,彼此的融合也更容易深入。 “泛区域合作”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布在世界不 区域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历史可上 同区域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的更 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英镑区”、“法郎区”,甚至 紧密的合作关系,如美国与以色列、中国与瑞士签订 18世纪部分欧洲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往来。然而, 的自由贸易协议。这类自由贸易区的参与方在地缘 真正被学界视为区域主义的是20世纪那两次在世 D DOHA WTO MINISTERIAL 2001:MINISTERIAL DECLARATION,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minist_e/min01_e/ mindecl_e.htm(访问时间:2015年2月7日) ②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ion_e.htm(访问时间:2015年2月7日) ③在已经通报的604项区域贸易协议和目前仍然生效的398项协议中,地域相连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协议分别是446项和 259项。引前注。 100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束缚,代之以人类中心论、世界整体论。 二 全球主义的衰微与区域主义的兴盛 全球主义的衰微是从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开 始的。作为世贸组织成立后启动的第一轮多边贸易 谈判,多哈回合谈判议题包括农业、服务、非农产品 的市场准入、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与投资关 系、贸易与竞争政策的相互影响、政府采购的透明 化、贸易便利化、WTO 规则的完善、争端解决机制的 完善、贸易与环境、电子商务、小微经济体国家进一 步融入多边贸易体制、贸易 - 债务与金融、贸易与技 术转移、技术合作与能力培养、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 殊和更优惠待遇等。① 从这些议题看,世贸组织不 仅想在贸易领域构建更加完善的多边体制,还期望 把规制的触角延伸至投资、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等新 的领域。然而,如此众多的议题很难在世贸组织 162 个成员中达成一致,仅农产品贸易谈判就几乎 把世贸组织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死胡同。虽然刚刚结 束的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传出世贸组织成员决心取消 农业补贴这一消息,但是这种意识表示只是迈向制 度重构的第一步。出于现实考虑,更多成员开始致 力于区域性的合作。 区域合作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从参与者分布 看,区域合作具体可分为“地缘上的区域合作”、“泛 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地缘上的区域合作” 是原本意义上的区域合作,即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的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更紧密合作。这种合作往往是历 史形成的,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或关税同盟协议,这 只是完成了一道法律手续,以便在一个更广泛的体 制内为这些区域合作成员彼此享受更优惠的待遇寻 找合法的理由,如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以及中国内地 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订的 CEPA。尽管这些协议的 缔约方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它们彼此之间给予和享 受更优惠的贸易待遇并不违反多边贸易体制。 “泛区域合作”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布在世界不 同区域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的更 紧密的合作关系,如美国与以色列、中国与瑞士签订 的自由贸易协议。这类自由贸易区的参与方在地缘 上并无联系,往往是根据彼此的战略需要成立的,就 像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坚定盟友,而中国也 想在与欧盟尚未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之前,从瑞士找 到突破口。 “跨区域合作”则是程度更高、范围更广的洲际 合作,这种合作一般是源于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合 作条件尚不成熟、本地区合作又满足不了有关国家 和地区发展需要这样的现实,如刚刚完成谈判的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TPP) 和目前仍 在进行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 TTIP) 谈判。跨区域合作是从地缘区域合作走向全球合作 的一个过渡阶段。截至 2015 年 1 月,关贸总协定和 世界贸易组织共收到 604 项区域贸易协议通报,涉 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议题,其中 398 项协议目前仍然生效。从协议内容看,90% 属于自 由贸易区协议,10% 属于关税同盟协议。从授权来 源看,422 项是基于 GATT 第二十四条通报的,39 项 是基于授权条款( Enabling Clause) 通报的,另外还 有 143 项是基于 GATS 第五条通报的。② 这些协议 反映的一个总趋势是区域合作还在不断加强,而且 这种合作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③ 与全球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支撑一样,区 域主义是经济区域化的主要理论依托。经济区域主 义的理论指南是“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其 思想源头是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的“强权政治 理论”。[6]全球主义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所取得的进 展是前所未有的,这主要得益于世贸组织的成立。 许多国家因此看好全球主义的发展前景。然而从博 弈论角度讲,全球主义并非是最理想的合作模式。 参与博弈的行为体越多,博弈的复杂性和难度就越 大,诸如“囚徒困境、公地悲剧、免费搭车”等困扰合 作的问题也就越难解决。[4]区域经济合作由于各成 员的经济水平相当或者互补性更强,合作的内容更 加具体,彼此的融合也更容易深入。 区域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历史可上 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镑区”、“法郎区”,甚至 18 世纪部分欧洲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往来。然而, 真正被学界视为区域主义的是 20 世纪那两次在世 001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9 月 ① ② ③ DOHA WTO MINISTERIAL 2001: MINISTERIAL DECLARATION,http: ∥www. wto. org /english/thewto_e /minist_e /min01_e / mindecl_e. htm( 访问时间: 2015 年 2 月 7 日) http: ∥www. wto. org /english/tratop_e / region_e / region_e. htm( 访问时间: 2015 年 2 月 7 日) 在已经通报的 604 项区域贸易协议和目前仍然生效的 398 项协议中,地域相连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协议分别是 446 项和 259 项。引前注
第39卷第5期 胡加样: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 界范围内形成、分别被贴上“旧区域主义”和“新区 可以说,贸易本身也不是跨大西洋经贸关系的核心。 域主义”标签的经济区域化浪潮,前者是指五六十 据学者贺平的研究,TTIP80%的收益将来自简化规 年代形成的世界经济区域化浪潮,其目的是为了排 制和降低行政成本以及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和政府采 除大国控制而形成的区域集团,包括南美洲的“安 购的自由化。以2012年为例,美国63%的DI投 第斯集团”、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欧共 向欧盟,吸收的FDI也有44%来自欧盟。可见,美 体”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后者出现在80年 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 代,盛行于90年代,它以欧共体单一市场计划为先 征,甚至有“企业内贸易”的特点,规制双方的合作 导,以NAFTA和APEC为两翼,加上众多区域和双 也因此成为TTP谈判的核心与关键。圆 边自由贸易协议,旨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在世 一般而言,贸易的最佳效果是所有国家消除各 界范围内掀起的第二次区域主义浪潮。) 种形式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实现这一领域的完全 进入21世纪以后,新一轮区域主义的代表是 自由,但这显然是一种在现有国际环境下无法实现 TPP和TTIP。TPP的目标是建立“高质量的、21世 的理想状态。世贸组织提供了一种次优选择,让尽 纪的”新型自由贸易区。自2009年美国主导TPP 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TO框架下的多边贸 谈判以来,协议文本已经从原来的20章增加到最终 易体制。在这个体制内,世贸组织期望通过“最惠 的30章,内容涉及文本概念定义、货物贸易完全自 国待遇原则”实现最大范围的自由贸易。然而,这 由化、纺织品与服装进一步取消限制、原产地规则适 一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矛盾与对 用范围的扩大、海关检查的进一步便利化、卫生与检 立。回 疫措施更加规范、贸易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投资、跨 GATT第二十四条规定:“本协定的规定不得阻 国界服务贸易、金融服务、商业人士的短暂入境、电 止缔约方领土之间形成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或 信、电子商务有效管理、政府采购的范围界定、竞争 阻止通过形成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所必需的临时 政策的标准统一、国有企业与指定垄断的市场行为 协议”,但同时强调:这些协议必须“实质上涵盖所 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合作与能 有贸易”;必须防止“对非缔约方实施新的壁垒”;必 力缔造、竞争性与商业促进、发展、中小微企业、管理 须在“合理期限内”(一般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不超过 合作、透明度与反腐败、行政与组织条款、争端解决、 10年)实现缔约方之间的自由贸易。世贸组织成立 例外条款、最终条款。① 后,对于区域贸易仍然持开放态度。2001年通过的 2013年7月,美欧双方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轮 《多哈部长级会议宣言》第四段强调:“各成员国重 正式谈判,确定TTP谈判涵盖的20个议题,包括农 申将世界贸易组织视为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促进贸 产品和工业产品市场的完全开放、政府采购范围的 易自由化的独特论坛,同时承认地区贸易协议在推 界定、投资者利益保护、能源和原材料贸易规则、市 动贸易自由化、扩大贸易以及促进发展方面所起的 场管制规制、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进一步规范、服务 重要作用”。②可见,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的角力还 贸易进一步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的可持续发 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进行,并深刻影响全球经 展、中小企业支持、争端解决机制、竞争政策的统一、 济和区域经济的格局。 海关管理与贸易便利化、国有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 三中国的困惑与选择 等。尽管TTP的最终签署和生效仍需时日,欧盟和 美国在转基因作物、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生物燃 面对此消彼长的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一个开 料、地理标志、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议题上仍然存在不 放的中国必然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回应。经过三十多 同见解,但是谈判前景颇为乐观。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己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 由于美欧之间的平均关税已经低于4%,进一 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与早期以学习发达国家市 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不是TTP谈判的重点,甚至 场开放的经验为主到2001年后以适用WT0规则为 ① 参见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公布的TPP协议文本摘要。https:∥ust.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压fice/press- releases/2015/october/summary-trans-pacific-partnership#(访问时间:2015年12月21日) DOHA WTO MINISTERIAL 2001:MINISTERIAL DECLARATION,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minist_e/min01_e/ mindecl e.htm(访问时间:2015年2月7日) 101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界范围内形成、分别被贴上“旧区域主义”和“新区 域主义”标签的经济区域化浪潮,前者是指五六十 年代形成的世界经济区域化浪潮,其目的是为了排 除大国控制而形成的区域集团,包括南美洲的“安 第斯集团”、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欧共 体”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等; 后者出现在 80 年 代,盛行于 90 年代,它以欧共体单一市场计划为先 导,以 NAFTA 和 APEC 为两翼,加上众多区域和双 边自由贸易协议,旨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在世 界范围内掀起的第二次区域主义浪潮。[7] 进入 21 世纪以后,新一轮区域主义的代表是 TPP 和 TTIP。TPP 的目标是建立“高质量的、21 世 纪的”新型自由贸易区。自 2009 年美国主导 TPP 谈判以来,协议文本已经从原来的 20 章增加到最终 的 30 章,内容涉及文本概念定义、货物贸易完全自 由化、纺织品与服装进一步取消限制、原产地规则适 用范围的扩大、海关检查的进一步便利化、卫生与检 疫措施更加规范、贸易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投资、跨 国界服务贸易、金融服务、商业人士的短暂入境、电 信、电子商务有效管理、政府采购的范围界定、竞争 政策的标准统一、国有企业与指定垄断的市场行为 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合作与能 力缔造、竞争性与商业促进、发展、中小微企业、管理 合作、透明度与反腐败、行政与组织条款、争端解决、 例外条款、最终条款。① 2013 年 7 月,美欧双方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轮 正式谈判,确定 TTIP 谈判涵盖的 20 个议题,包括农 产品和工业产品市场的完全开放、政府采购范围的 界定、投资者利益保护、能源和原材料贸易规则、市 场管制规制、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进一步规范、服务 贸易进一步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的可持续发 展、中小企业支持、争端解决机制、竞争政策的统一、 海关管理与贸易便利化、国有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 等。尽管 TTIP 的最终签署和生效仍需时日,欧盟和 美国在转基因作物、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生物燃 料、地理标志、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议题上仍然存在不 同见解,但是谈判前景颇为乐观。 由于美欧之间的平均关税已经低于 4% ,进一 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不是 TTIP 谈判的重点,甚至 可以说,贸易本身也不是跨大西洋经贸关系的核心。 据学者贺平的研究,TTIP80% 的收益将来自简化规 制和降低行政成本以及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和政府采 购的自由化。以 2012 年为例,美国 63% 的 FDI 投 向欧盟,吸收的 FDI 也有 44% 来自欧盟。可见,美 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 征,甚至有“企业内贸易”的特点,规制双方的合作 也因此成为 TTIP 谈判的核心与关键。[8] 一般而言,贸易的最佳效果是所有国家消除各 种形式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实现这一领域的完全 自由,但这显然是一种在现有国际环境下无法实现 的理想状态。世贸组织提供了一种次优选择,让尽 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 WTO 框架下的多边贸 易体制。在这个体制内,世贸组织期望通过“最惠 国待遇原则”实现最大范围的自由贸易。然而,这 一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矛盾与对 立。[9] GATT 第二十四条规定: “本协定的规定不得阻 止缔约方领土之间形成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或 阻止通过形成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所必需的临时 协议”,但同时强调: 这些协议必须“实质上涵盖所 有贸易”; 必须防止“对非缔约方实施新的壁垒”; 必 须在“合理期限内”( 一般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不超过 10 年) 实现缔约方之间的自由贸易。世贸组织成立 后,对于区域贸易仍然持开放态度。2001 年通过的 《多哈部长级会议宣言》第四段强调: “各成员国重 申将世界贸易组织视为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促进贸 易自由化的独特论坛,同时承认地区贸易协议在推 动贸易自由化、扩大贸易以及促进发展方面所起的 重要作用”。②可见,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的角力还 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进行,并深刻影响全球经 济和区域经济的格局。 三 中国的困惑与选择 面对此消彼长的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一个开 放的中国必然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回应。经过三十多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 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与早期以学习发达国家市 场开放的经验为主到 2001 年后以适用 WTO 规则为 101 第 39 卷 第 5 期 胡加祥: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 ① ② 参见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公布的 TPP 协议文本摘要。https: ∥ustr. gov /about - us / policy - offices / press - office / press - releases /2015 /october / summary - trans - pacific - partnership#( 访问时间: 2015 年 12 月 21 日) DOHA WTO MINISTERIAL 2001: MINISTERIAL DECLARATION,http: ∥www. wto. org /english/thewto_e /minist_e /min01_e / mindecl_e. htm( 访问时间: 2015 年 2 月 7 日)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9月 主不同,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必须有明确、符合自身 融援助政策、健康议题、人权保护、遏制非法移民、违 特点的发展思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也必须 禁药物的禁止使用、产业合作、信息社会的建立、采 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制度构建中有所作为。 矿业的规范、打击洗钱、核能安全、政治对话、公共监 以WTO规则为代表的全球贸易规则在施行了 管措施、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 20年后开始面临重构,这一方面是乌拉圭回合谈判 支持中小企业、统筹社会事务、规范统计、加强税收、 留下的制度缺陷正日益显现《农业协议》规则的落 打击恐怖主义、改进签证与避难制度等其他38个领 实、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不彻底、新成员与原始会员 域列为尚未涉及的领域(WT0-X领域)。) 国的区别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开始制约多边贸易 无论是已经涉及的领域,还是尚未涉及的领域, 体制的发展:@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 上述每一个议题都不可能轻易在世贸组织成员之间 领域的不断拓展也给WTO规则的适用带来新的挑 达成共识。虽然依据《世贸组织协议》第九条规定, 战。与乌拉圭回合启动前的情形不同,当时的美国 修改多边贸易协议并不要求得到全体成员的一致同 刚刚完成NAFTA的签署,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意,但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长期以来沿用的 手中握有完整的法律版本和谈判计划来主导乌拉圭 “协商一致”表决机制很难在目前的162个成员中 回合谈判。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世贸组织正在呈 行使。迄今为止《贸易便利化协议》(T℉A)是多哈 现“群龙无首”的局面,面对众多的新成员和新议 回合启动以来达成的唯一一份重要协议,旨在为世 题,美国已经无心也无力继续担任领袖国家,引导多 贸组织成员的货物进出口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手续 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发展。相比之下,美国在TPP这 和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协议的序言部分第三段 样较小范围的区域性谈判则更加游刃有余,能够继 特别强调:本协议欲“澄清和改进GATT1994第五 续发挥引领者和主导者的作用。① 条、第八条和第十条相关内容,目的是更加方便货物 与TPP这些区域性规则形成对比,多边贸易规 的运输、放行和通关,包括转口贸易中的货物”。 则的制定与完善相对滞后。亨利克霍恩等学者把工 GATT第五条(Freedom of Transit).是有关货物 业品关税、农产品市场准入、海关监管便利化、出口 通关自由的规定,第八条(Fees and Formalities Con- 税进一步规范、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统一、国有企业 nected with Importation and Exportation)是与进出▣ 贸易行为的规范、贸易技术壁垒的减少、反补贴和反 报关手续和关税以外的费用征收有关,第十条(Pub- 倾销措施的进一步规范、政府援助内容的确定、政府 li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rade Regulations) 采购范围的界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落实、服务 关贸易管制及其信息披露。T℉A是对上述条款规定 贸易总协定适用范围的扩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 的进一步细化。目前,T℉A协议谈判已经结束,开始 权保护作为世贸组织已经涉及的领域(WTO+领 进入各成员批准加入程序。2015年9月4日,中国 域),而将反腐败政策制定、竞争政策统一、环境法 常驻世贸组织大使俞建华向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特 规的落实、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投资规则制定、 ·阿泽维多递交了中国政府批准加入T℉A的法律 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取消资本流动限制、消费者权益 文件,成为第13个接受T℉A议定书的世贸组织成 保护、商业数据保护、农业议题、近似立法(approxi- 员。根据谈判达成的一致意见,TFA将在三分之二 mation of legislation)议题、音像制品保护范围的扩 以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接受后正式生效。② 大、民事保护措施的增加、创新政策落实、文化合作 另一个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全球性规则是部分世 议题、经济政策对话、教育与培训机会、能源议题、金 贸组织成员目前正在商谈的《服务贸易协议》(Ti- ①万璐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分析了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认为如果美国加入TPP,则TPP成员国在 GDP、贸易条件和福利等方面会受益,而区外国家的相关利益将会受损:如果美国仅限于与现有TPP成员合作,那么其得 到的宏观经济正效应是有限的,而如果日本也加入TPP并与美国进行贸易自由化,那么美国获得的宏观经济正效应将扩 大:同时,为保护国内部分工业部门的利益,美国会积极推进与韩国等其他亚太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万璐:美国TPP战 略的经济效应研究一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当代亚太》,2011年第4期,第60-73页。 ②截至2015年10月19日,共有50个世贸组织成员批准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参见世贸组织网站https:∥www.wto org/english/news_e/news15_e/fac_19octl5_e.htm(访问时间:2015年10月21日) 102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主不同,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必须有明确、符合自身 特点的发展思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也必须 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制度构建中有所作为。 以 WTO 规则为代表的全球贸易规则在施行了 20 年后开始面临重构,这一方面是乌拉圭回合谈判 留下的制度缺陷正日益显现,《农业协议》规则的落 实、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不彻底、新成员与原始会员 国的区别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开始制约多边贸易 体制的发展; [10]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 领域的不断拓展也给 WTO 规则的适用带来新的挑 战。与乌拉圭回合启动前的情形不同,当时的美国 刚刚完成 NAFTA 的签署,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手中握有完整的法律版本和谈判计划来主导乌拉圭 回合谈判。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世贸组织正在呈 现“群龙无首”的局面,面对众多的新成员和新议 题,美国已经无心也无力继续担任领袖国家,引导多 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发展。相比之下,美国在 TPP 这 样较小范围的区域性谈判则更加游刃有余,能够继 续发挥引领者和主导者的作用。① 与 TPP 这些区域性规则形成对比,多边贸易规 则的制定与完善相对滞后。亨利克霍恩等学者把工 业品关税、农产品市场准入、海关监管便利化、出口 税进一步规范、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统一、国有企业 贸易行为的规范、贸易技术壁垒的减少、反补贴和反 倾销措施的进一步规范、政府援助内容的确定、政府 采购范围的界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落实、服务 贸易总协定适用范围的扩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 权保护作为世贸组织已经涉及的领域( WTO + 领 域) ,而将反腐败政策制定、竞争政策统一、环境法 规的落实、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投资规则制定、 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取消资本流动限制、消费者权益 保护、商业数据保护、农业议题、近似立法( approximation of legislation) 议题、音像制品保护范围的扩 大、民事保护措施的增加、创新政策落实、文化合作 议题、经济政策对话、教育与培训机会、能源议题、金 融援助政策、健康议题、人权保护、遏制非法移民、违 禁药物的禁止使用、产业合作、信息社会的建立、采 矿业的规范、打击洗钱、核能安全、政治对话、公共监 管措施、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 支持中小企业、统筹社会事务、规范统计、加强税收、 打击恐怖主义、改进签证与避难制度等其他 38 个领 域列为尚未涉及的领域( WTO - X 领域) 。[11] 无论是已经涉及的领域,还是尚未涉及的领域, 上述每一个议题都不可能轻易在世贸组织成员之间 达成共识。虽然依据《世贸组织协议》第九条规定, 修改多边贸易协议并不要求得到全体成员的一致同 意,但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长期以来沿用的 “协商一致”表决机制很难在目前的 162 个成员中 行使。迄今为止,《贸易便利化协议》( TFA) 是多哈 回合启动以来达成的唯一一份重要协议,旨在为世 贸组织成员的货物进出口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手续 和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协议的序言部分第三段 特别强调: 本协议欲“澄清和改进 GATT1994 第五 条、第八条和第十条相关内容,目的是更加方便货物 的运输、放行和通关,包括转口贸易中的货物”。 GATT 第五条( Freedom of Transit) 是有关货物 通关自由的规定,第八条( Fees and Formalities Connected with Importation and Exportation) 是与进出口 报关手续和关税以外的费用征收有关,第十条( Publi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rade Regulations) 是有 关贸易管制及其信息披露。TFA 是对上述条款规定 的进一步细化。目前,TFA 协议谈判已经结束,开始 进入各成员批准加入程序。2015 年 9 月 4 日,中国 常驻世贸组织大使俞建华向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特 ·阿泽维多递交了中国政府批准加入 TFA 的法律 文件,成为第 13 个接受 TFA 议定书的世贸组织成 员。根据谈判达成的一致意见,TFA 将在三分之二 以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接受后正式生效。② 另一个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全球性规则是部分世 贸组织成员目前正在商谈的《服务贸易协议》( Ti- 201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9 月 ① ② 万璐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 GTAP) 模拟分析了美国 TPP 战略的经济效应,认为如果美国加入 TPP,则 TPP 成员国在 GDP、贸易条件和福利等方面会受益,而区外国家的相关利益将会受损; 如果美国仅限于与现有 TPP 成员合作,那么其得 到的宏观经济正效应是有限的,而如果日本也加入 TPP 并与美国进行贸易自由化,那么美国获得的宏观经济正效应将扩 大; 同时,为保护国内部分工业部门的利益,美国会积极推进与韩国等其他亚太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万璐: 美国 TPP 战 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 GTAP 模拟的分析,《 当代亚太》,2011 年第 4 期,第 60 - 73 页。 截至 2015 年 10 月 19 日,共有 50 个世贸组织成员批准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参见世贸组织网站 https: ∥www. wto. org /english/ news_e / news15_e /fac_19oct15_e. htm( 访问时间: 2015 年 10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