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1作者介络 2写作背量 3立意谋篇 4言特色 5问题思考
绿 1作者介绍 2写作背景 3立意谋篇 4语言特色 5问题思考
朱自清其人其事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 长于扬州,自称“我是扬州 人”。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 学者,也是我国现代史上的 位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出 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 家庭。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哲学系,1921年至1925年, 在江浙一些中学教书,1925 年到清华大学任教,一直到 朱自清先生(摄于20年代) 1948年病故
朱自清其人其事 朱自清(1898—1948 ), 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 , 长于扬州,自称“我是扬州 人”。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 学者,也是我国现代史上的 一位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出 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 家庭。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哲学系,1921年至1925年, 在江浙一些中学教书,1925 年到清华大学任教,一直到 1948年病故
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的 狂飙中登上文坛,走向社会的 他走过的升沉曲折的道路,带有 旧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极大 典型性。“五四”运动中,他走 上街头; 八”惨案时,他 面对执政府射来的枪弹,曾经不 愧为一个勇士。而在蒋介石反革 命的血腥屠杀前,他苦闷而彷徨 了。但不管境遇怎样严酷,现实 如何严峻,他始终保持了一个爱 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 1948年,他贫病交加的情况下, 毅然在一份抵制配给美国面粉的和叶圣陶先生191年12月31日摄于杭州 宣言书上签了名,毛泽东称颂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的 狂飙中登上文坛,走向社会的。 他走过的升沉曲折的道路,带有 旧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极大 典型性。“五四”运动中,他走 上街头;“三一八”惨案时,他 面对执政府射来的枪弹,曾经不 愧为一个勇士。而在蒋介石反革 命的血腥屠杀前,他苦闷而彷徨 了。但不管境遇怎样严酷,现实 如何严峻,他始终保持了一个爱 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 1948年,他贫病交加的情况下, 毅然在一份抵制配给美国面粉的 宣言书上签了名,毛泽东称颂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写作景 《绿》,写于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 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 《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 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 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 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 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 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 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写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 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 《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 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 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 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 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 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 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立意谋篇 (一)立意 绿,是生命的象征,青 春的标志,希望的所在。作 者以“绿”命题,意义何在? 这固然在于写实,抓住 了梅雨潭景色独具的特征, 同时也是作者明快心境的反 映。作者第二次游梅雨潭时 已是秋天。一般文人笔下的 秋景,大都悲切凄凉,而朱 自清却把梅雨潭的秋色写得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而且文中用了大量充满生命 的词语描写绿,如“少妇” “碧玉”、“女儿绿”等
立意谋篇 (一)立意 绿,是生命的象征,青 春的标志,希望的所在。作 者以“绿”命题,意义何在? 这固然在于写实,抓住 了梅雨潭景色独具 的特征, 同时也是作者明快心境的反 映。作者第二次游梅雨潭时, 已是秋天。一般文人笔下的 秋景,大都悲切凄凉,而 朱 自清却把梅雨潭的秋色写得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而且文中用了大量充满生命 的词语描写绿,如“少妇”、 “碧玉”、“女儿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