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纲要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条件〈3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己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4.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5.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1.开始: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发明① 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扩展:冶金、采煤等领域。 第七课第一次 进程〈3.关键:动力,瓦特在1785年制成回 影响最为深远。 4.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 发明汽船和1814年英国人④ 发明火车 5.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1.机器的发明者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业 2.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革三、特点〈3.一国到多国。 4.发明的成果主要在轻工业领域,绝大多数发明成果来自英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的近代化开始。 纪 中 A.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到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一一工厂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世 B.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提高。 C.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D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⑤ 1.积极 工业资产阶级成为主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E.政治变革: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 F.政策调整:对内:经济思想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代替重商主义,要求⑥ 对外: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经济上,机器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影响 社会条件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世界市场 文化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思想传播 的基本形成b时间:⑦ C.途径:政治上,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上,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d.影响:积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客观上传播 ⑧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落后国家和地区迈向近代化 消极:造成亚非拉长期的贫穷与落后,使东方⑨ 西方 A.无产阶级遭受着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B.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加快 C.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 7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纲要 一、条件 第 七 课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18 世 纪 中 到19 世 纪 中 )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3.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4.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5.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二、进程 三、特点 1.开始: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发明○1 __________,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扩展:冶金、采煤等领域。 3.关键:动力,瓦特在1785年制成○2 ______________,影响最为深远。 4.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3 发明汽船和1814年英国人④ 发明火车。 5.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1.机器的发明者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2.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一国到多国。 4.发明的成果主要在轻工业领域,绝大多数发明成果来自英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的近代化开始。 三、影响 A.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提高。 C.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D.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资产阶级成为主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E.政治变革: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F.政策调整:对内:经济思想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代替重商主义,要求⑥ 对外: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G.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原因: 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经济上,机器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条件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文化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思想传播; b.时间:⑦_____________; c.途径:政治上,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上,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d.影响:积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客观上传播了 ⑧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落后国家和地区迈向近代化。 消极:造成亚非拉长期的贫穷与落后,使东方⑨ 西方; A.无产阶级遭受着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B.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加快。 C.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积极 世界市场 的基本形成
2.消极 三、重点拓展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前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 主义生产 都采用分工协作提高劳动效率 2不同点 比较项目 生产规模 生产分工劳动纪律 「手工工场 手工生产 较小 较粗 松散 大机器 较大 细密 四、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B英国经 济的稳步发展 C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D英国人口 资本流动自由 3.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它开始于 A.棉纺织业B.采矿业C.化学工业D.交通运输业 4.工业革命中的下列发明的先后顺序是①水力纺纱机②珍妮纺纱机③水力织布机④蒸 汽机车和轮船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5.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C.改良蒸汽机D.发电机 6.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D.改良蒸汽机 的投入使用 7.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A.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有重大意义B.彻底取代了人类的手工劳动 C.使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引发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 8.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看深刻的时代恪印,图7所示的体现 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 图7某次世博会上的燕汽火车头A.1851年伦敦世博会 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D.1967年藁特利尔世博会
三、重点拓展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前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 主义生产 都采用分工协作提高劳动效率 2.不同点 比较项目 生产工具 生产规模 生产分工 劳动纪律 手工工场 手工生产 较小 较粗 松散 工厂 大机器 较大 细密 严格 四、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 ②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 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B.英国经 济的稳步发展 C.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英国人口 资本流动自由 3.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它开始于 A.棉纺织业 B.采矿业 C.化学工业 D.交通运输业 4.工业革命中的下列发明的先后顺序 是①水力纺纱机②珍妮纺纱机 ③水力织布机④蒸 汽机车和轮船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5.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 珍妮纺纱机 B. 水力织布机 C. 改良蒸汽机 D. 发电机 6.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 D.改良蒸汽机 的投入使用 7.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A.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有重大意义 B.彻底取代了人类的手工劳动 C.使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引发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 2.消极
9.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是 A.电灯 B.飞机 C.汽车 D.火车 10.下图所示各项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火车 B.申话 C.一轮汽车 D.飞机 1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1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 A.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B.劳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C.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00 10012 1760年1766年1769年1783年1792年802年1824年1825年 13.(美〕査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 专利数变化如上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标准化生产方法出现B.工业革命发展C.工业革命的完成D.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完成 14.读下图,判断引起图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 1801年30 1851年工业 1901年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數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 A.工人运动的发展B.经济危机的发生C.工业革命的开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景响 15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 主要影响不包括 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加剧了殖民地贫困与落后 C.促进了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7.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通讯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9.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是 A.电灯 B.飞机 C.汽车 D.火车 1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1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 A.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B.劳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C.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3.(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 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 专利数变化如上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标准化生产方法出现 B.工业革命发展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完成 15.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 主要影响不包括 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加剧了殖民地贫困与落后 C.促进了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7.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8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 市场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D提供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均衡发展 20.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 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问的相对孤立状态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 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 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 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 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 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 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 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 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 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问题 (1)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等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城市人口的 变化,对英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18.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 市场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D.提供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均衡发展 20.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 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问的相对孤立状态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 1801 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 15 个城镇,其人口总共 2 万 多人;而到 1891 年,已经有 63 个城镇。从 1820 年到 1830 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 的人口增长率达 40%,这是增长最快的 10 年。 ——[英 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 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 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 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 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 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 前工业化时代的约 280mmp 上升到目前的 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问题: (1)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等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城市人口的 变化,对英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力挑战 22.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 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3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 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 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 24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 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25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 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民的增加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2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4.8 8.4 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27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 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 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 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 交往密切 2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 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 》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9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 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 的隔绝与冲突 30.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 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 命在欧洲扩散
(2)依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力挑战 22.一般认为,英国在 16、17 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 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 )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3.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 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 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 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24.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 1800 年的 1000 万吨,猛增到 1856 年的 6000 万吨。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25.在英国,1811 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 1/3,1931 年占 1/4,1951 年降至 1/5 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26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7.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 年的英 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 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 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 交往密切 2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 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 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9.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 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 的隔绝与冲突 30.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 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 命在欧洲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