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繁星》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4.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外预习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准课文。课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大意。上网或査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完成《课堂作业》第3页的第2、第3 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1-2分钟)(导语自行设计,以下各环节的转换也请自行设计) 参考 1.含“星”的成语和古诗句、歌词等: 星罗棋布星火燎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 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睛朗的夜空,往往星
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繁星》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 能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 3. 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4. 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外预习: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准课文。课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完成《课堂作业》第 3 页的第 2、第 3 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2 分钟)(导语自行设计,以下各环节的转换也请自行设计) 参考: 1. 含“星”的成语和古诗句、歌词等: 星罗棋布 星火燎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 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
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 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 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 与宇宙直接对话。这位作家就是著名作家巴金。下面我们来看看巴金是怎样观 察繁星的,他又有哪些感受呢? (投影课题) 、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3-5分钟)(投影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 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 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 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 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 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 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 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 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 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 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
2 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 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 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 与宇宙直接对话。这位作家就是著名作家巴金。下面我们来看看巴金是怎样观 察繁星的,他又有哪些感受呢? (投影课题) 二、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3--5 分钟)(投影)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 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 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 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 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 年,19 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 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 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 一步发展。1927 年 1 月 15 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 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 9 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 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 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 月 18 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 塞。19 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 则。《繁
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三、检查预习情况(3-5分钟) 《课堂作业》第3页的第2、第3题 四、合作探究(2025分钟) 整体感知课文(先投影) 1.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 句,并说说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标志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2.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学生有答案,可不讲) (学生用10分钟时间带着以上问题看课文,讨论交流。) (10分钟后继续投影,组织学生订论,适时点拨) 整体感知:(10-15分钟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 句,并说说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点拔:从前在家乡,“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 怀里似的”写作者小时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 依恋之情。 三年前在南京,“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写 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伙伴之情。 如今在海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
3 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 1927 年 1 月。 三、检查预习情况(3--5 分钟) 《课堂作业》第 3 页的第 2、第 3 题。 四、合作探究(20--25 分钟) 整体感知课文(先投影): 1.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 句,并说说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标志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2. 完成《课堂作业》第 4 题。(学生有答案,可不讲) (学生用 10 分钟时间带着以上问题看课文,讨论交流。) (10 分钟后继续投影,组织学生讨论,适时点拨) 整体感知:(10--15 分钟)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 句,并说说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从前在家乡,“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 怀里似的。”写作者小时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 依恋之情。 三年前在南京,“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写 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伙伴之情。 如今在海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
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 呢!”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 心之情。 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标志词句; 教师点拨: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教师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 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 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 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 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五、当堂巩固(3分钟) (投影) 1.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南京、菜园、舱面。 B.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考查记叙顺序) C.“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 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两句话中,前一句“沉睡”与后一句“觉得”两者之间
4 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 呢!”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 心之情。 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标志词句; 教师点拨: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教师点拨:第一部分(第 1 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 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 2 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 受。 第三部分(第 3--4 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 生将第 3,4 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 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 完成《课堂作业》第 4 题。 五、当堂巩固(3 分钟) (投影) 1.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 A.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南京、菜园、舱面。 B.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考查记叙顺序) C.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 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两句话中,前一句“沉睡”与后一句“觉得”两者之间
是矛盾的。既“睡着”了,就不会出现后一句中描述的内容了。(考查语境义) D.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 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把握中心,就能找到答案了) 2.下列关于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⑧B) A.“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的意思是星星要坠落下来了。(考 查对词语的理解) B.“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还在跑”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 说那星座像巨人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 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注意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C.“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 们在小声说话。”这一句是比喻句。(注意:带有比喻词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要认真区分) D.“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 句话蕴含了青年时代的包括巴金对知识的渴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2-3分钟)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投影) 作者三次看繁星,每次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明确:第一次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 伙伴之情;第三次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 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5 是矛盾的。既“睡着”了,就不会出现后一句中描述的内容了。(考查语境义) D.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 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把握中心,就能找到答案了) 2.下列关于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 A.“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的意思是星星要坠落下来了。(考 查对词语的理解) B.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还在跑”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 说那星座像巨人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 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注意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C.“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 们在小声说话。”这一句是比喻句。(注意:带有比喻词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要认真区分) D.“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 句话蕴含了青年时代的包括巴金对知识的渴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2--3 分钟)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投影) 作者三次看繁星,每次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明确:第一次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 伙伴之情;第三次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 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