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控制指标检测分布100100检测概率分布00检测累计概率分布8080(%)(%606040402020O0S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二沉池出水中粪大肠菌群浓度(CFU/mL)
• 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控制指标检测分布 检测累计概率分 布(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0 20 40 60 80 100 检测概率分 布 检测累计概率分 布 二沉池出水中粪 大肠菌群浓 度 (CFU/mL) 检测概率分 布 (%) 0 20 40 60 80 100 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状况
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不同阶段出水中典型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分布1001001001000-0检测概率分布(%)(%)O(%) 检测累计概率分布1008108-(%)8080808000:0检测概率分布60C6060600检测累计概率分布O40404040O-0-00202020Aa0A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102030607090405080二沉池出水中贾第虫浓度(cysML)砂滤出水中的噬菌体浓度(PFU/mL)
•污水处理厂不同阶段出水中典型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分布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20 40 60 80 100 检测概率分 布 检测累计概率分 布 砂 滤出水中噬菌体浓 度 (PFU/mL) 检测概率分 布 (%) 0 20 40 60 80 100 检测累计概率分 布 (%) 砂滤出水中的噬菌体浓度(PFU/mL) 检测概率分布( % ) 检测累计概率分布( % )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0 20 40 60 80 100 检测概率分 布 检测累计概率分 布 二沉池出水中贾第虫浓 度 (cyst/L) 检测概率分 布 (%) 0 20 40 60 80 100 检测累计概率分 布 (%) 二沉池出水中贾第虫浓度(cyst/L) 检测概率分布( % ) 检测累计概率分布( % ) 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状况
二、病原微生物控制面临的新问题AUR推e21u
二、病原微生物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2.1再生水生物学标准与评价方法·再生水消毒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一水质标准值的确定缺之科学依据(大肠杆菌、粪大肠菌)不一常用病原指示微生物一能全面反映病原微生物(新型病原微生物被不断发现,如“两虫”、诺如病毒等)一以病原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来判断其是否被灭活一污水中80%以上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培养检测一有害基因尚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 再生水消毒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水质标准值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常用病原指示微生物(大肠杆菌、粪大肠菌)不 能全面反映病原微生物(新型病原微生物被不断 发现,如“两虫”、诺如病毒等) –以病原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来判断其是否被灭活 –污水中80%以上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培养检测 –有害基因尚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2.1 再生水生物学标准与评价方法
2.1再生水生物学标准与评价方法·再生水消毒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一水质标准值的确定缺之科学依据(大肠杆菌、粪大肠菌)不一常用病原指示微生物一能全面反映病原微生物(新型病原微生物被不断发现,如“两虫”、诺如病毒等)一以病原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来判断其是否被灭活一污水中80%以上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培养检测一有害基因尚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 再生水消毒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水质标准值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常用病原指示微生物(大肠杆菌、粪大肠菌)不 能全面反映病原微生物(新型病原微生物被不断 发现,如“两虫”、诺如病毒等) –以病原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来判断其是否被灭活 –污水中80%以上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培养检测 –有害基因尚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2.1 再生水生物学标准与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