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距离(VD)算法 )向量距离算法的两个基本要素 在向量距离算法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个向量,另一个 为距离。这两个要素构成了动态路由表的基本元素结构。 向量是指源路由器去目的网络的路径。这里的路径是指源 路由器去目的网络途径中,首先应把包传递给它的那个相邻 路由器,至于相邻路由器为达到目的网络接着把包再传给下 面哪一个路由器,源路由器是不关心的。一个路由器经与所 有相邻路由器的层层连接,构成了去所有目的网络的路径拓 扑构图。距离是向量距离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一种度量规划 ,即度规( metrics)。可把源站到目的站中间经过的路由器 数(下跳数hop)为最小作为度量最佳路径的唯一权值。 事实上,距离也可以用延迟来作权度量,也可以由网络延 迟,带宽,可靠性,负载等多种权值综合来决定
一。向量距离(V-D)算法 1)向量距离算法的两个基本要素 在向量距离算法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个向量,另一个 为距离。这两个要素构成了动态路由表的基本元素结构。 向量是指源路由器去目的网络的路径。这里的路径是指源 路由器去目的网络途径中,首先应把包传递给它的那个相邻 路由器,至于相邻路由器为达到目的网络接着把包再传给下 面哪一个路由器,源路由器是不关心的。一个路由器经与所 有相邻路由器的层层连接,构成了去所有目的网络的路径拓 扑构图。 距离是向量距离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一种度量规划 ,即度规(metrics)。可把源站到目的站中间经过的路由器 数(下跳数hop)为最小作为度量最佳路径的唯一权值。 事实上,距离也可以用延迟来作权度量,也可以由网络延 迟,带宽,可靠性,负载等多种权值综合来决定
2)向量距离算法的路由表的形成 向量距离算法路由表的形成和刷新的基本思想 是:路由器启动时,首先从其各端口获取所连网络 的网络号信息而形成初始路由表,然后定期向相邻 路由器广播路由消息。某路由器收到的相邻路由器 发来的路由表信息中,如果有一部分是记录了经相 邻路由器能到达的网络而该路由器路由表中没有, 则增加之;如果有去某个目的网络更佳的路径,则 修改之;如果原有经相邻路由器可以到达目的网络 而现在因故相邻路由器不能到达,则该路由器的路 由表也要作相应修改。 RIP协议就是采用的向量距离算法,它每30秒向 相邻路由器广播一次
2)向量距离算法的路由表的形成 向量距离算法路由表的形成和刷新的基本思想 是:路由器启动时,首先从其各端口获取所连网络 的网络号信息而形成初始路由表,然后定期向相邻 路由器广播路由消息。某路由器收到的相邻路由器 发来的路由表信息中,如果有一部分是记录了经相 邻路由器能到达的网络而该路由器路由表中没有, 则增加之;如果有去某个目的网络更佳的路径,则 修改之;如果原有经相邻路由器可以到达目的网络 而现在因故相邻路由器不能到达,则该路由器的路 由表也要作相应修改。 RIP协议就是采用的向量距离算法,它每30秒向 相邻路由器广播一次
(3)向量距离算法的基本特点 向量距离算法要求网络中每台路由器都定期的将其路 由表信息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广播。随着信息经层层相邻路 由器涌动式的传播,每台路由器最终能获得到达网络中其 他所有目标网络的信息,并计算出所有的相应距离 由于每次刷新发生在相邻路由器之间,而再通过相邻路 由器层层涌动式传播,所以过程非常缓慢,在大型的互连 网环境中容易发生远近路由器路由表中的路径不一致的问 题,并且互连网规模越大,每台路由器再广播的路由表信 息就越多,而其中许多信息与真正要刷新的内容无关,因 此在环境剧烈变化的互连网中开销会更大。 向 量距离算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但它不适应环境剧烈变化 或大型的网际环境
(3)向量距离算法的基本特点 向量距离算法要求网络中每台路由器都定期的将其路 由表信息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广播。随着信息经层层相邻路 由器涌动式的传播,每台路由器最终能获得到达网络中其 他所有目标网络的信息,并计算出所有的相应距离。 由于每次刷新发生在相邻路由器之间,而再通过相邻路 由器层层涌动式传播,所以过程非常缓慢,在大型的互连 网环境中容易发生远近路由器路由表中的路径不一致的问 题,并且互连网规模越大,每台路由器再广播的路由表信 息就越多,而其中许多信息与真正要刷新的内容无关,因 此在环境剧烈变化的互连网中开销会更大。 向 量距离算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但它不适应环境剧烈变化 或大型的网际环境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X)的一个RIP报文: (1)先修改此RIP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 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 (2)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 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 倒到路由表中。 否则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 则将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否则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 则进行更新, 否则,什么也不做。 (3)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 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 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 44)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 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 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 加 1。 (2) 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 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 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 则将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 则进行更新, 否则,什么也不做。 (3) 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 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 16(距离为16表 示不可达)。 (4) 返回
链路状态(L-S)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又称最短路径优先(SPF, 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著名的OSPF(开放式最 短路径优先)协议就是采用这类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台路由器在肩动 时首先获得链路状态元素:每台路由器定期向互连网 上所有的路由器广播链路状态广告(ISA);每台路 由器累积LSA后形成拓扑结构数据库,并以此算出本 路由器去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1)链路状态 这里链路是指连接路由器的网络;状态是指相邻 路由器是开通还是关断。所以链路状态是指一台路由 器所连的网络和相邻路由器是开还是关的状态链路 状态反映了一台路由器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二。链路状态(L-S)算法 链 路 状 态 算 法 又 称 最 短 路 径 优 先 ( SPF, 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著名的OSPF(开放式最 短路径优先)协议就是采用这类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台路由器在启动 时首先获得链路状态元素;每台路由器定期向互连网 上所有的路由器广播链路状态广告(LSA);每台路 由器累积LSA后形成拓扑结构数据库,并以此算出本 路由器去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1)链路状态 这里链路是指连接路由器的网络;状态是指相邻 路由器是开通还是关断。所以链路状态是指一台路由 器所连的网络和相邻路由器是开还是关的状态.链路 状态反映了一台路由器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