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知识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知识 一、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规定
§10.1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等级 2.烈度 地震烈度: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 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 遇的最大地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烈度 多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大于63%的烈度 罕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大于2%-3%的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地震设防 依据的地震烈度
§10.1 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 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等级 2. 烈度 地震烈度: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 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 遇的最大地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烈度 多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大于63%的烈度 罕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大于2%~3%的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地震设防 依据的地震烈度
二、抗震设防的原则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三水准目标,二阶段设计法 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水准设防目标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 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一水准); 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 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 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第三水准) 二阶段设计法 ①按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计算〖弹性分析〗 ②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作用验算构件弹塑性变形 〖概念设计+构造措施〗 设防范围:烈度小于6度,不设防;6、7、8、9度,设防;大于10 度地区不进行工程建设
二、抗震设防的原则 三水准设防目标 1.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 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一水准); 2. 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 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 3.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 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第三水准)。 二阶段设计法 ① 按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计算〖弹性分析〗 ② 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作用验算构件弹塑性变形 〖概念设计+构造措施〗 ➢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三水准目标,二阶段设计法。 ➢ 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设防范围:烈度小于6度,不设防;6、7、8、9度,设防;大于10 度地区不进行工程建设
§10.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关系 材料选择及施工质量
§10.2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 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 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 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 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关系 ➢ 材料选择及施工质量
§10.3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规定 震害及分析 墙体交叉裂缝 产生原因:主拉应力过大 裂缝形状:倾斜阶梯状且交叉 出现部位:内外纵横墙、窗间墙 分布规律:底层墙体比顶层严重 空旷空间墙体的开裂 交叉裂缝 产生原因:抗震墙体相距较远,墙 体受弯剪或水平弯曲作用 裂缝形状:通长水平裂缝 出现部位;大房间房屋顶层,大开下 EIELEl:BEE 间房屋外墙 分布规律空旷房间的外纵墙或山田田田睏睏团睏旺 墙开裂严重;错层、房屋平面凹凸 变化处、墙体在门窗洞口过分被削 通长水平裂缝 弱处开裂严重
§10.3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规定 一、震害及分析 ➢ 墙体交叉裂缝 产生原因:主拉应力过大 裂缝形状:倾斜阶梯状且交叉 出现部位:内外纵横墙、窗间墙 分布规律:底层墙体比顶层严重 ➢ 空旷空间墙体的开裂 交叉裂缝 通长水平裂缝 产生原因:抗震墙体相距较远,墙 体受弯剪或水平弯曲作用 裂缝形状:通长水平裂缝 出现部位:大房间房屋顶层,大开 间房屋外墙 分布规律:空旷房间的外纵墙或山 墙开裂严重;错层、房屋平面凹凸 变化处、墙体在门窗洞口过分被削 弱处开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