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盟、加拿 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组织纷纷效仿, 相继提出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根据各国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反应,美国前副 总统戈尔又代表美国政府不失时机地在国际 电信联盟大会上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Bp 把 Nationa变为Goba,英文缩写为GI 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为CNI,1993 年3月12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 持国务院会议,提出建设“三金工程”,即 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1993年底, 正式启动“三金工程
▪ 针对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盟、加拿 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组织纷纷效仿, 相继提出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 根据各国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反应,美国前副 总统戈尔又代表美国政府不失时机地在国际 电信联盟大会上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即 把National变为Global,英文缩写为GII。 ▪ 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为CNII,1993 年3月12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 持国务院会议,提出建设“三金工程”,即 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1993年底, 正式启动“三金工程
113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 问题:许多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如交通线路、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等。但目前的技术和基于WEB 的框架还尚未将信息与地理空间参考建立起关联,如 果能够建立起这种关联,人们就有可能在网上对虚拟 的数字地球进行任意漫游、观察和研究。 解决:为了能将与地球和地理相关的空间信息在因特 网上准确地表达出来,就需要建立空间数据框架,为 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4月13日签署了建立国 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的总统令。美国政府进而 提出了投巨资建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数字地球的战略设想
1.1.3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 ▪ 问题:许多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如交通线路、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等。但目前的技术和基于WEB 的框架还尚未将信息与地理空间参考建立起关联,如 果能够建立起这种关联,人们就有可能在网上对虚拟 的数字地球进行任意漫游、观察和研究。 ▪ 解决:为了能将与地球和地理相关的空间信息在因特 网上准确地表达出来,就需要建立空间数据框架,为 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4月13日签署了建立国 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总统令。美国政府进而 提出了投巨资建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数字地球的战略设想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负责进 行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和开发。 (2)空间数据交换网站负责将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 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用电子方式连接起来。 (3)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确保各机构生产和收集的数 据都符合标准。 (4)数字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含最基本的空间数据 集。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 中心发表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 球”的报告中,较详尽地阐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实施数字地球的目的、意义以及关键技术
▪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 负责进 行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和开发。 (2)空间数据交换网站 负责将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 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用电子方式连接起来。 (3)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确保各机构生产和收集的数 据都符合标准。 (4)数字地球空间数据框架 包含最基本的空间数据 集。 ▪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 中心发表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 球”的报告中,较详尽地阐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实施数字地球的目的、意义以及关键技术
■数字地球是按地理空间位置,以极高的分辨 率(1米左右)对大地进行选点抽样,将抽样 点上的自然资源信息,社会资源信息作为该 点的属性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对这些信息 进行统筹安排,抽样分析和逻辑组合,最终 为决策者提供服务。 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之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属于国家信息基础设 施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 地球的桥梁 返回
▪ 数字地球是按地理空间位置,以极高的分辨 率(1米左右)对大地进行选点抽样,将抽样 点上的自然资源信息,社会资源信息作为该 点的属性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对这些信息 进行统筹安排,抽样分析和逻辑组合,最终 为决策者提供服务。 ▪ 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之 一。 ▪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属于国家信息基础设 施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 地球的桥梁。 返回
12网络互联的动机和技术 121网络互联的动机 广域网最初连网的要求主要出自两点:健壮的 分布式系统需求和资源共享需求。 因特网的前身 ARPANET就是美国国防部在20 世纪60年代与前苏联进行核军备竞赛的产物 该系统的分布特征保证在系统的局部被破坏 时,不会造成全局瘫痪 人们担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爆发, ARPANET却在资源共享需求的驱动下逐渐发 展成为今天的因特网
1.2 网络互联的动机和技术 1.2.1 网络互联的动机 广域网最初连网的要求主要出自两点:健壮的 分布式系统需求和资源共享需求。 ▪ 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就是美国国防部在20 世纪60年代与前苏联进行核军备竞赛的产物。 该系统的分布特征保证在系统的局部被破坏 时,不会造成全局瘫痪。 ▪ 人们担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爆发, ARPANET却在资源共享需求的驱动下逐渐发 展成为今天的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