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4-1 企业常用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和名称 编号 会计科目 编号 会计科目 ·、资产类 2203 预收账款 1001 库在现会 2211 应付职工薪钠 00 银行存款 2221 应交税费 10 交易性金融资产 232 应付股利 1 应收票我 224 其他应付制 1122 应收账影 2411 预提费用② 1123 陌付账款 2501 长期借款 113 应收股利 2502 应付债券 12 其他应收款 270】 长期应付款 23 坏账准 280 换计货 140 材料采购 三、所有者权益类 1402 在途物经 4001 实收资本 1403 原材料 4002 资本公积 140 材料成本差异 410 盈余公积 库存商品 本年利 包装物 4104 利润分配 1413 低值易耗品 四、成本类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5001 生产成本 1481 待雄费用① 5101 制造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 五、损益类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600】 主营业务收) 160 固定资 605 其他业务收入 1602 累计折旧 610 公允价值变动损器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餐 6111 投资收益 16 6301 营业外收入 60 固定资产清理 640 主营业务成本 无形资开 6402 其他业务支出 170 累计摊销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60 销售费用 1 长期待摊费用 6602 管理费用 190 特处理财产损泌 560 财务 资用 负债 670 资严减值损 2001 短期借款 6711 营业外支出 2201 应付要据 6801 所得税费用 应付账款 ①②考虑到我国会计实务中的惯例,本书保留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图表 4-1 企业常用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和名称 编号 会计科目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2203 预收账款 1001 库存现金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1002 银行存款 2221 应交税费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2232 应付股利 1121 应收票据 2241 其他应付款 1122 应收账款 2411 预提费用② 1123 预付账款 2501 长期借款 1131 应收股利 2502 应付债券 1221 其他应收款 2701 长期应付款 1231 坏账准备 2801 预计负债 1401 材料采购 三、所有者权益类 1402 在途物资 4001 实收资本 1403 原材料 4002 资本公积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4101 盈余公积 1405 库存商品 4103 本年利润 1412 包装物 4104 利润分配 1413 低值易耗品 四、成本类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5001 生产成本 1481 待摊费用① 5101 制造费用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五、损益类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601 固定资产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602 累计折旧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111 投资收益 1604 在建工程 6301 营业外收入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701 无形资产 6402 其他业务支出 1702 累计摊销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601 销售费用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6602 管理费用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6603 财务费用 二、负债类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2001 短期借款 6711 营业外支出 2201 应付票据 6801 所得税费用 2202 应付账款 ①②考虑到我国会计实务中的惯例,本书保留了“待摊费用”和“ 预提费用”科目
3.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及 明细科目。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经济内容 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它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表4一1所列科目都是总分 类科目,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实收资本”、“应付账款”等。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核算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提供详细 具体的核算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级科目、 级科目 末级科目 二级科目至倒数二级科目统称明细分类科 目也称子目,它比一级科目详细、具体,但比末级科目概括。末级科目称明细科 目也称细目,它比明细分类科目更详细、更具体。例如,在“原材料” 一级科目 下,可以按原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二级科目 (子目),然后在各二级科目下,再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分别设置末级科目(细 目),如表4一2所示。由此可见,每上一级会计 斗目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都控制和 统驭者下 级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每下 级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都是 对上 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补充说明,这样一级控制一级,一级比一级更详细,更具体 地反映着会计所要核算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总分类科目是由《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国家统一会计 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及明细科目是各单位根据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自 行规定。上述会计科目的分类 称为会计科目的级次,设置级次的多 应根携 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视企业的规模来定。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其经济业务内容 较简单,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直接设置明细科目,这时,明细分类科目和明细科 目可以通用,即该明细科目也可被称为明细分类科目,一般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需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及明细科目 例如 “累计折旧”科目就 不福 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总之,会计科目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地组成了一个完 整的会计科目体系。通过这些会计科目,可以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和监督会 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为各有关方面提供所需要的一系列核算指标。 现以“原材料”为例,用图表4-2表示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及明细科 目之间的关系
3.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及 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经济内容 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它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表 4 一 l 所列科目都是总分 类科目,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实收资本”、“应付账款”等。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核算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提供详细、 具体的核算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二级科目、三级科目.末级科目。二级科目至倒数二级科目统称明细分类科 目也称子目,它比一级科目详细、具体,但比末级科目概括。末级科目称明细科 目也称细目,它比明细分类科目更详细、更具体。例如,在“原材料”一级科目 下,可以按原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二级科目 (子目),然后在各二级科目下,再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分别设置末级科目(细 目),如表 4—2 所示。由此可见,每上一级会计科目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都控制和 统驭着下一级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每下一级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都是对上一级 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补充说明,这样一级控制一级,一级比一级更详细,更具体 地反映着会计所要核算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总分类科目是由《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国家统—会计 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及明细科目是各单位根据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自 行规定。上述会计科目的分类又称为会计科目的级次,设置级次的多少,应根据 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视企业的规模来定。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其经济业务内容 较简单,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直接设置明细科目,这时,明细分类科目和明细科 目可以通用,即该明细科目也可被称为明细分类科目,一般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需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及明细科目, 例如“累计折旧”科目就不需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总之,会计科目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地组成了一个完 整的会计科目体系。通过这些会计科目,可以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和监督会 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为各有关方面提供所需要的一系列核算指标。 现以“原材料”为例,用图表 4-2 表示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及明细科 目之间的关系
图表4-2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子目) 明细科目(细目) 圆钢 生铁 原料及主要材料 方网 木材 原材料 油漆 辅助材料 润滑油 48 焦炭 燃料 汽油 烟煤 (六)会计科目的编号 会计科目的编号就是以数字确定会计科目所属类别和它在类别中所处的位 置。为了表明会计科目的性质及所属类别,也为便于在记账时迅速准确地使用会 计科目,并有助于会计核算从传统的手写簿记系统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转化,我 国《企业会计准则 一应用指南》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都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 编号 会计科目编号常用的方法是“数字编号法”。这种编号方法一般用四位数字 作为每个会计科目的号码,并规定每一位数字所代表的特定含义。通常情况下, 编号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或会计要素。例如,用1表不资产类 科目,用2表示负债类科目,用4表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5表示成本类科目, 用6表示损益类科目。第二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主要大类厂下的各个小类。如在 资产类科目中,用0表示货币资金类科目用4表示材料类科目 6表示固定 资产类科目等。第三、第四位数字表示各小类下的各个会计科目”,例如,在货 币资金类科目中,用01表示“库存现金”科目,用02表示“银行存款”科目等。 对会计科目编号,可以使会计科目体系化,反映每个会计科门在体系中的地 位及各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同 时为会计电算化提供方便。因此,企业不得随便改变或打乱重编会计科目编号 按财政部规定,某些科目之间留有空号,是供财政部、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根 需要增设会计科目使用的。企业在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 称,或者同时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但不应只填会计科日编号而不填会计 科目名称,以免以后查阅账目时发生困难。四位编号法图表43所示
图表 4-2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子目) 明细科目(细目) 圆 钢 生 铁 原料及主要材料 方 钢 木 材 原材料 . 油 漆 辅助材料 润滑油 . 焦 炭 燃 料 汽 油 烟 煤 . (六)会计科目的编号 会计科目的编号就是以数字确定会计科目所属类别和它在类别中所处的位 置。为了表明会计科目的性质及所属类别,也为便于在记账时迅速准确地使用会 计科目,并有助于会计核算从传统的手写簿记系统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转化,我 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统—规定的会计科目,都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 编号。 会计科目编号常用的方法是“数字编号法”。这种编号方法—般用四位数字 作为每个会计科目的号码,并规定每一位数字所代表的特定含义。通常情况下, 编号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或会计要素。例如,用 1 表不资产类 科目,用 2 表示负债类科目,用 4 表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 5 表示成本类科目, 用 6 表示损益类科目。第二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主要大类厂下的各个小类。如在 资产类科目中,用 0 表示货币资金类科目.用 4 表示材料类科目,用 6 表示固定 资产类科目等。第三、第四位数字表示各小类下的各个会计科目”,例如,在货 币资金类科目中,用 01 表示“库存现金”科目,用 02 表示“银行存款”科目等。 对会计科目编号,可以使会计科目体系化,反映每个会计科门在体系中的地 位及各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同 时为会计电算化提供方便。因此,企业不得随便改变或打乱重编会计科目编号。 按财政部规定,某些科目之间留有空号,是供财政部、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根据 需要增设会计科目使用的。企业在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 称,或者同时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但不应只填会计科日编号而不填会计 科目名称,以免以后查阅账目时发生困难。四位编号法图表 4-3 所示
图表4-3 四位数编号 大分类编号 中分类编号 小分类编号 细分类编号 0 0 0 1 0 0 1 1 1 0 1 22 0 0 二.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各单位在其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 务 经济业务的发生 又必然引起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为了把各项经济业务 的发生情况和由此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序时、连续、分门别类地 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便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我们已经设置了会计科 目,但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名称,用它来记录经济 业务还是零星、分散和片面的 。加单位价值高 使用年限长 使用过积中不 其原有实物 态的资产 来记录 ,而其 本身只能对 笔业务进行纪录,而要想知道一定时期固定资产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以及其 变动的规模、速度、水平及结果,“固定资产”科目自身就无法提供这类信息, 因其没有载体结构,不能累积增加、减少以及结存数额。就象“水”只是某类资 源的名称,要想知道水的容积多少,就必须用烧瓶等器具计量。同样地,为了能 够分门别类地 对 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 要素的增减 动情况及其结里 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准确地反映和监督,以便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 集中、概括、清晰且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会计科目来命名 具有一定结构的载体(账户)的方法,对各顶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连续、系统、 全面和综合的记录 谓账 就是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 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 法。通过设置账户,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及其对诸会计要 素的影响连续、系统、全面地加以记录,并定期归并、汇总、加工、整理,编制 成各种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 (二)设置账户的作用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 种重要的专门方法,科学地设置账户,具有重要作用 1.科学地设置账户,有利于完整而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企业日常 的经济业务是零星、分散发生的,设置账户以后,就可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为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依据。 2.科学地设置账户,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和控制。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审 查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合理性:控制各种财产、物资的实有数和各 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等。 3.科学的设置账户,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会计作为一种经济信
图表 4-3 四 位 数 编 号 大分类编号 中分类编号 小分类编号 细分类编号 1 0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2 1 0 0 2 1 1 0 二.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各单位在其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 务,经济业务的发生又必然引起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为了把各项经济业务 的发生情况和由此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序时、连续、分门别类地 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便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我们已经设置了会计科 目,但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名称,用它来记录经济 业务还是零星、分散和片面的。如单位价值高、使用年限长、使用过程中不改变 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就要用“固定资产”科目来记录,而其本身只能对某一 笔业务进行纪录,而要想知道一定时期固定资产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以及其 变动的规模、速度、水平及结果,“固定资产”科目自身就无法提供这类信息, 因其没有载体结构,不能累积增加、减少以及结存数额。就象“水”只是某类资 源的名称,要想知道水的容积多少,就必须用烧瓶等器具计量。同样地,为了能 够分门别类地对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准确地反映和监督,以便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 集中、概括、清晰且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会计科目来命名 具有一定结构的载体(账户)的方法,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连续、系统、 全面和综合的记录。 所谓账户就是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 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 法。通过设置账户,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及其对诸会计要 素的影响连续、系统、全面地加以记录,并定期归并、汇总、加工、整理,编制 成各种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 (二)设置账户的作用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一种重要的专门方法,科学地设置账户,具有重要作用: 1.科学地设置账户,有利于完整而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企业日常 的经济业务是零星、分散发生的,设置账户以后,就可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为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依据。 2.科学地设置账户,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和控制。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审 查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合理性;控制各种财产、物资的实有数和各 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等。 3.科学的设置账户,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会计作为一种经济信
息系统,其最终输出的是会计报表,但是账户所积累的会计数据资料,特别是明 细账户所积累的数据资料,作为一种中间输出,对企业的决策也是非常有用的 (三)账户的结构 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反映什么经济内容。账 户的结构依赖于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和记账方法。由于会计要素的 变动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 数、诚少数和结余数这三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 格式多种多样,但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内容 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3.凭证种类和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4.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5 增加和诚少的金额(资金变动的情况) 6 余额(资金变动的结果】 常见的格式如图表44所示。 图表44 账户名称(会计目) 年凭证 月日 号数 左方 右方 余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分别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二者相抵后的差额,是账户的余 额。 在账户中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和期末 余额这四项指标。本期增加额指本期内账户所登记的所有增加金额,也称本期增 加发生额:本期减少额指本期内账户所登记的所有减少金额,也称本期减少发生 额: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统称为本期发生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 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余额=期初 本期增 在教学中 丁字形账户(或称为 形账户)表示账户的基本结构,记录户的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其格式如图表 4-5所示。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图表4-5左方 右方 (四)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如前所述,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是经济业务按照管理的要求归类后的名 称,也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依据。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
息系统,其最终输出的是会计报表,但是账户所积累的会计数据资料,特别是明 细账户所积累的数据资料,作为一种中间输出,对企业的决策也是非常有用的。 (三)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反映什么经济内容。账 户的结构依赖于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和记账方法。由于会计要素的 变动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 数、减少数和结余数这三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格式多种多样,但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3.凭证种类和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4.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5.增加和减少的金额(资金变动的情况); 6.余额(资金变动的结果)。 常见的格式如图表 4-4 所示。 图表 4-4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年 凭证 月 日 号数 摘 要 左 方 右 方 余 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分别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二者相抵后的差额,是账户的余 额。在账户中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 余额这四项指标。本期增加额指本期内账户所登记的所有增加金额,也称本期增 加发生额;本期减少额指本期内账户所登记的所有减少金额,也称本期减少发生 额;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统称为本期发生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 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余额=期初 余额+本期增加额一本期减少额。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丁字形账户(或称为 T 形账户)表示账户的基本结构,记录户的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其格式如图表 4-5 所示。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图表 4-5 左方 右方 (四)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如前所述,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是经济业务按照管理的要求归类后的名 称,也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依据。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