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处,是在未烧制之前刻上的①。这些字具有族徽性质,因此是用了一 章 种象形书法,有原始文字的色彩。尽管如此,还是表现出与二里冈、 殷墟文字的一致性。例如: 汉字的 “止”台西作增与心,商代《祉爵》也作五趾。商代的铜器文字某 些部件有四趾写法。在般墟卜辞中也有把“止”写成类似台西,作 成 凹,如(甲)2378,(乙》8502,8674。 “大”台西作“分”,与商代甲文相同。 发展 “臣”台西作“”,与商代甲文相同。 “已”台西作“♀”,商代甲文和一些铜器陶器的铭文中“祀”字 所从“已”,有此写法。 “刀”台西作“”,此为象形字,《遗文》9.30(刀爵》写法与 此相同。 “干”台西作“电”,和商代甲文相同。 台西文字是二里冈文化之后、殷墟之前的字形,反映了早商文 字到晚商文字的过渡,是统一的商代文字一个发展环节。 1973年到1975年,江西省清江县吴城村商代遗址进行了四次 考古发掘,发现了近140个文字和符号,它们都是刻在陶器底部或 口沿内侧的②。至于文字的年代,看法有分岐,考古工作者把它分成 三个层次,第一期相当于郑州二里冈的早商,第二期相当于殷墟早 期的商代后期,第三期约在商末到周初。而赵峰通过陶文同甲骨 文、金文的比较,认为陶文与中、晚期殷墟卜辞相同或相近,下限不 超过殷墟卜辞的晚期,即商代后期。 吴城商代陶文是除殷墟甲骨文之外的重要发现,这不仅因为 ①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管会台西发掘小组:〈河北薰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1973年的 重要发现》,《文物》1974年第8期:季云:《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陶器文字》,《文物》 1974年第8期。 ②江西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清江县博物馆:《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 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4期:江西省博物馆、清江县博物馆:《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 址第四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文物出版杜,1978年。 ③赵峰:《清江陶文及其所反映的殷代农业和祭记),(考古)1976年第4期
一
字数多,字形面貌清楚,还因为它有5个字以上的文字组合。清江 第 吴城地处江南,远离殷人活动的中原地区,所以唐兰认为第一期陶 章 文内可能有失传的其他民族的古文字①。但是,就初步考证研究的 汉 成果来看,吴城陶文与中原殷商文字吻合的不少。例如: “又”作“出”,郑州二里冈T30出土的肱骨刻字已有此字,殷墟 形 甲骨文常见此字。 “土”作“0”,甲骨文同(库1549)。 成 “田”作“用”,甲骨文同(人2363)。 发展 “于”作“干”,甲骨文同(后上711)。 “中”作“中”,甲骨文同(甲398)。 “止”作“业”,甲骨文近。 “入”作“入”,甲骨文近。 “寮”作“米”,甲骨文近(后上23.14作。 “上甲”合书为“®”,甲骨文近(粹148作可)。 特别要指出的是,吴城陶文与藁城陶文的字形也有相同之处, 如: “刀”吴城作“”,与藁城大体相同。 “已”吴城作“Q”,与藁城大体相同,亦作“祀”字解。 “犬”吴城作“习”是横书,藁城也作横书,为殷商文字中所少 见。 现在见到的商代文字还有湖南宁乡黄村出土的人面方鼎,上 有“大禾”二字®。山东益都苏埠透雕人面形大铜钺,上有族徽 铭记③。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夔龙纹簋的 圈足内有一“受”字,一件觚圈足内也有一“受”字,另一件觚 圈足内有一“启”字④。所有的文字字形都与殷墟甲金文字相 同,并没有一点地方色彩。 ①唐兰:《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文物》1975年第7期。 ②高至喜:《商代人面方鼎),〈文物》1968年第10期。 ③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基》,《文物》1972年第8期。 ④罗平:《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殷代青铜器》,〈文物》1974年11期
一
第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章 古代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竞有这样高度统一的文字,可是这并 不是发生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藁城台西遗址青铜器存在北方少 汉字的形成 数民族文化的因素,有北方“鄂尔多斯式”的鹿首铜弯刀,羊首曲柄 短剑,连铁刃铜钺也与安阳大司空村发现的铜钺不相同,这可以说 明台西与殷商有别,很可能是北方边地的一个方国。江西吴城遗址 发展 的文化也有其本身的一些特点,如中原地区未曾见过的,由变体云 雷纹组合的兽面纹样、圈点纹及硬陶、釉陶和原始青瓷的广泛应 用。这些特点可以表明,吴城在殷商时期还只是一个方国,很可能 是荆楚之地。山东益都的苏埠屯之地与文献记载的薄姑相近,大概 是古薄姑之地。以上事实反映了殷商文字已经是古代中国广袤土 地上各个氏族方国的共同文字,而文字的统一程度要超过政治上 的统一。 代殷而起的周原为殷的一个方国。周人起于西方的陕甘一带, 古公亶父为对付鬼方等戎狄部落,臣服于商。季历即位后积极吸收 商人的文化,并对邻近的戎狄进行讨伐,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方 国。经过文王的经营,武王征伐,终于取代殷商,建立了周朝。“周因 于殷礼”,周全面地继承了商政治、文化,因而周代的文字和商代的 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从商末到西周的铜器铭文看,不仅字形,而且 风格都相沿袭,笔画有粗有细,间或有成块面的笔迹,象形的意味 也比较重。那么,文字的继承关系是否仅限于这类典雅的礼器铭文 呢? 1956年在西周腹地丰镐遗址的张家坡首次发现了西周有 字甲骨,那是胛骨卜文,刻纹细小①。1977年,在岐山县凤雏村大 型西周建筑遗址1号窖穴内发现大批有字甲骨②,不久,1977年, ①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的重要发现》,《文物参考资料》1956 年第3期。 ·16 ②陕西周原考占队:《陕西歧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年第4期
一井
在该遗址31号窖穴内又发现了大批有字甲骨”。两次共计出土 第 有字甲骨289片,字1029个,合文12个®。1979年,扶风县齐家村 章 再次发现有字甲骨6件,总字数超过100个,其中1件是有卜辞 汉 的龟甲版。岐山、扶风是周人的周原旧地,而凤锥村一带是当时 岐邑中心的宗庙所在地。这里发现甲骨文当然是周人作品。H11 的 的部分卜辞曾怀疑为殷王室之物,经研究实为周人代殷所卜,这 成 些甲骨卜辞不是一时之作,而是经历了周文王到西周的康王、昭 和 王这一段漫长的时期。周文王处在商代末期,因而严格地说周原 甲骨文是商周之交的周人文字。周人的甲骨文字字形较小,有的 小如粟米,指头大的一片龟甲上竟刻了40个字,要用五倍放大 镜才能看清字迹。字非出于一人之手,风格有所不同,但是字形 基本是呈长方形③。周人的甲骨文与殷人的甲骨文属于一个系 统,字形结构上没有不同。另外,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④,北京昌 平县白浮村燕国墓地®都发现了西周初的甲骨文。北京疏璃河西 周遗址G11区108灰坑出土西周卜甲,在数10片卜甲中有3块 分别刻有“戍甲”“用贞”“其文☐☐”等8个字⑥。湖北襄樊市真武 山北麓檀溪村一西周遗址中发现一片卜骨,正面刻2字,其中一 字为“乙”字,背面有13行共79个钻孔”。山东莱阳前河前村西 周遗址出土仿铜陶歪一件,体表有西周初期刻文,可释出的有 “己”“国”“父”“乙”“作”“酉”“午”。因陶文远比甲骨刻文草率, ①陕西周原考古队、周原岐山文管所:《岐山凤雏村两次发现周初甲骨文〉,〈文物与考 古》1982年第3期。 ②数字来源:陈全方:《陕西风锥村西凋甲骨文概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0辑(古文 字研究论文集》: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③徐锡台:(周原出土甲骨的字型与孔型),(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 ④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洪赵县坊堆村古遗址基葬群理简报〉,《文物参考 资料》1955年第4期。 ⑤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一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 启示),《考古》1976年第4期。 ⑥⑤《琉璃河遗址出土有字卜甲),(新民晚报》1997年3月30日。 ⑦释贵明、杜可臣:(西周有字卜骨在襄樊出土》,《中国文物报》1989年2月24日
在该遗址31号窖穴内又发现了大批有字甲骨①。两次共计出土 第 有h字i甲”一骨曰2‘8。97片”,,字丁 1上0u2~9个”,合口文人 1且2‘个’②。01979年丫,’扶认风).、县万齐JI家琳村” 豆章 再次发现有字甲骨 6件,总字数超过 100个 ,其中 1件是有 卜辞 、_ F7'/ q?. T IVX o’ }山、AJA}Ipl又爵J11 IHi ,I}1 村兰秦是彗爵擎 些}0t Rn 甲寡骨,b}卜 4 辞 0t 不 TA-是 rf, }一Xr}时 A 之 R 作. T-A},而 Iz 是 AVA 经 NI}历}lP a 了 f YE 周JX}文-1} 王 A1 到 k-JA 西 /pJT 周 /`的 RIF')康 IAr 王 o hH、l 昭 11 MA 和 王这一段漫长的时期。周文王处在商代末期,因而严格地说周原 展 甲骨文是商周之交的周人文字。周人的甲骨文字字形较小,有的 小 如粟米 ,指头大的一片龟 甲上竟刻 了 40个字 ,要用五倍放大 镜才能看清字迹。字非出于一人之手,风格有所不同,但是字形 基本是呈长方形③。周人的甲骨文与殷人的甲骨文属于一个系 统,字形结构上没有不同。另外,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④,北京昌 平县白浮村燕国墓地⑤都发现了西周初的甲骨文。北京琉璃河西 周遗址 G11区 108灰坑出土西周 卜甲,在数 10片 卜甲中有3块 分别刻有“戍甲”“用贞”“其文口口”等 8个字⑥。湖北襄樊市真武 山北麓檀溪村一西周遗址中发现一片 卜骨,正面刻 2字 ,其中一 字为“乙”字,背面有13行共79个钻孔⑦。山东莱阳前河前村西 周遗址出土仿铜陶盂一件 ,体表有西周初期刻文 ,可释出的有 “己”“国”“父”“乙”“作”“酉”“午”。因陶文远比甲骨刻文草率 , ① 陕西周原考古队、周原岐山文管所:(岐山凤雏村两次发现周初甲骨文》,《文物与考 古)1982年第 3期。 ② 数字来源:陈全方:(陕西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 10辑《占文 字研究论文集);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③ 徐锡台:(周原出土甲骨的字型与孔型》,(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 ④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洪赵县坊堆村古遗址墓葬群清理简报》,(文物参考 资料)1955年第 4期。 ⑤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 :(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 昌平白浮西周木掉墓的新 启示),(考古》1976年第4期。 O黑Aft7ft:(AR4K A;hWlr )h,豁絮19)7 , (V 'P 3 WF1 3C 3W0 H 0.1989年2、、。。 . 17{
第 字形上有些差别①。这些文字字形都是相同的,可以证明西周在 章 继承商代文字之后,依然保持了王室与众多诸侯国之间在文字 上的统一性。这一点,如果我们比较西周的各种铭文的话,同样 汉 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的形 (二)文字纷乱的战国 和发展 春秋战国是文化空前繁荣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扩散,周人的 文字更广泛地为各地人们使用。在这段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周王室渐趋腐朽衰落,西周末期,宣王虽取得赫赫 武功,却挽回不了颓势,终于一蹶不振。春秋霸王迭起,王室权威丧 失,战国诸侯割据一方,周王已经名存实亡。春秋战国权力下移,以 周室为中心的一元文化也变为以各诸侯为中心的多元文化。这样, 周王室对文字的规范能力不断削弱,最终消失。 就文字本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处于 体制变化的转折阶段。西周宋期,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走 向世俗。文字古来神秘色彩淡化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人淡 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自然象形性的符 号不断地向简练、便于辨认的规则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起源很 早。裘锡圭先生指出:“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 直化②。”变化的结果是象形程度降低,书写起来比较方便,由此产 生了一个体制变革的趋向。具体地说它表现在书写形式和表达形 式这两个方面。 书写线条化、平直化是一种简化的倾向,线条化、平直化都是 从笔画简练方面去考虑的。此外,还有结构部件上的简化,即省略, 以简代繁。这种简化由书写的草率引起的,逐渐积累成为一种社会 承认的草写形式,我们称之为草体。草体是依附于正体的书体,但 又会不断地影响、甚至改变或替代正体的某些成分,逐渐地推动正 体的发展。就标形文字来说,自然象形的字形存在着向符号化、抽 ①李步青、吴云进:(山东菜阳发现-一件罕见的仿铜陶壶),《文物)1987年第10期。 ②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第 字形上有些差别①。这些文字字形都是相同的,可以证明西周在 孟 章 继ax 承/rl 商rw代’”文人字J之‘后’目,’依F" 然;-,,3 保VFI持’”了J王于室,与刁众jy} 多y诸用侯价国目之~间,,在“文全字_,. 后 上的统一性。这一点,如果我们比较西周的各种铭文的话,同样 汉 学 :也二可一以得二到丫相一:同的.1’.结论,.,-。,-·,、.’ ,-一 ,,--.一 _._,_.. 的 形 (二)文字纷乱的战国 成 和 发 ‘、春兰秋笠‘战笠国口是牛文了化’丫空寸前二繁二荣三时”期‘丁‘’,、随‘二着了.中:L丁原‘’文丁花化二只的万二扩厂散二,,周止人几万的’- 展 文字更广泛地为各地人们使用。在这段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周王室渐趋腐朽衰落,西周末期,宣王虽取得赫赫 武功,却挽回不了颓势,终于一撅不振。春秋霸王迭起,王室权威丧 失,战国诸侯割据一方,周王已经名存实亡。春秋战国权力下移,以 周室为中心的一元文化也变为以各诸侯 为中心的多元文化。这样 , 周王室对文字的规范能力不断削弱 ,最终消失。 就文字本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处于 体制变化的转折阶段。西周末期 ,文化下移 ,文字走出史 卜之手,走 向世俗 。文字古来神秘色彩淡化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人淡 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自然象形性的符 号不断地向简练 、便于辨认的规则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起源很 早。裘锡圭先生指出:“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 直化②。”变化的结果是象形程度降低,书写起来比较方便,由此产 生了一个体制变革的趋向。具体地说它表现在书写形式和表达形 式这两个方面。 书写线条化、平直化是一种简化的倾向,线条化 、平直化都是 从笔画简练方面去考虑的。此外,还有结构部件上的简化,即省略, 以简代繁。这种简化由书写的草率引起的,逐渐积累成为一种社会 承认的草写形式,我们称之为草体。草体是依附于正体的书体,但 又会不断地影响、甚至改变或替代正体的某些成分,逐渐地推动正 体的发展。就标形文字来说,自然象形的字形存在着向符号化、抽 助)料雪霎霭重一瑟篡豁喜寡嚣髦谙短黑仿铜”“ , ’‘文物”987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