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1.寒邪的基本概念一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冬季主气,它季可见寒邪袭人一外寒证寒客肌表,郁遏卫阳一伤寒寒邪直中,伤及脏腑阳气一中寒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寒邪 1. 寒邪的基本概念—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 性的外邪 冬季主气,它季可见 寒邪袭人—外寒证 寒客肌表,郁遏卫阳—伤寒 寒邪直中,伤及脏腑阳气—中寒 2.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邪一阴气盛伤阳一阳本制阴祛寒,寒盛阳被其伤遏卫阳一实寒证一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寒邪伤阳阳气衰一虚寒证一脘腹冷痛、呕吐、腹泻恶寒蜷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细(2)寒性凝滞凝一气血津液凝结寒伤阳气、失于温煦、气血凝涩、不通则滞一经脉运行阻滞[痛1.有明显的受寒原因2.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痛的3. 寒客肌表经络一头身肢体关节疼痛特点4.痹证关节冷痛一寒痹、痛痹表现5.寒邪直中胃肠一皖腹剧痛6.寒客肝脉一少腹或阴部冷痛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邪—阴气盛 伤阳—阳本制阴祛寒,寒盛阳被其伤 寒邪伤阳 遏卫阳—实寒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 阳气衰—虚寒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恶寒蜷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 脉微细 (2)寒性凝滞 凝—气血津液凝结 滞—经脉运行阻滞 寒伤阳气、失于温煦、气血凝涩、不通则 痛 痛的 特点 表现 1. 有明显的受寒原因 2. 得温则减,遇寒加剧 3. 寒客肌表经络—头身肢体关节疼痛 4. 痹证关节冷痛—寒痹、痛痹 5. 寒邪直中胃肠—脘腹剧痛 6. 寒客肝脉—少腹或阴部冷痛
(3)寒性收引收引一收缩牵引一气机收敛一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寒邪袭表一滕理闭塞一卫阳被郁一恶寒、发热、无汗寒则寒客血脉一气血凝滞一血脉挛缩一头身痛,脉紧气收寒客经络关节一经脉收缩拘急一挛急作痛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3)寒性收引 收引—收缩牵引 —气机收敛 —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寒则 气收 寒邪袭表—腠理闭塞—卫阳被郁—恶寒、发热、无汗 寒客血脉—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头身痛,脉紧 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收缩拘急—挛急作痛
火(热)邪1.火(热)邪的基本概念一具有炎热升腾特性的外邪旺于夏季,四季均见火热侵入一外感火热病证或外火证2.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热易扰心神(3)火热易伤津耗气(4)火热易生风动血(5)火邪易致疮痛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火(热)邪 (1)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扰心神 (3)火热易伤津耗气 (4)火热易生风动血 (5)火邪易致疮痈 1. 火(热)邪的基本概念—具有炎热升腾特性 的外邪 旺于夏季,四季均见 火热侵入—外感火热病证或外火证 2.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热与火之比较相同点一阳盛、六淫邪气、致病相同热邪火邪不全身弥漫性发热局部症状一红、肿、热、痛、口疮、目赤同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点热属阳火属阴热性弥散火性结聚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相同点—阳盛、六淫邪气、致病相同 不 同 点 热邪 火邪 全身弥漫性发热 局部症状—红、肿、 热、痛、口疮、目赤 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 热属阳 火属阴 热性弥散 火性结聚 热与火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