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教学宝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 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 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 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 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抬》,含义是: 早晨的花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 的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 集《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 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 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 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 早晨的花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 的事
写作背景 教学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 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中。 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 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 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 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葬原》半 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 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 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中。 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 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 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 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 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 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读准字音原 教学宝 确凿(za0 菜畦(q1) 桑葚(shen) 轻捷(jie) 油蛉(Iing) 斑蝥(ma0) 缠络(chan)攒( cuan 珊瑚( shan h)豁(hu0 脑髓(su) 敛(ian)
读准字音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珊瑚( ) 豁( ) 脑髓( ) 敛( ) záo qí shèn jié líng máo chán cuán shān hú huō suǐ liǎn
教学宝 陌生(m) 觅食(mi) 竹筛(shai) 秕谷(b) 人迹罕至(han)蝉蜕(tui) 书塾(sh) 渊博(yuan) 人声鼎沸(ding)宿儒(ru) 盔甲(k) 倜傥( ti tang) 窦(d0u) 锡箔(b0)
陌生(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人迹罕至( ) 蝉蜕( ) 书塾( ) 渊博( ) 人声鼎沸( ) 宿儒( ) 盔甲( ) 倜傥( ) 窦( ) 锡箔( ) mò mì shāi bǐ hǎn tuì shú yuān dǐng rú kuī tì tǎng dòu bó
解题: 教学宝 《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点明金文记叙的 两个地方,也点明了作者成长的两个阶段。 具体而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示 这篇遝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 “百草圆”和“三嘹书屋”两个部分的内
解 题: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 两个地方,也点明了作者成长的两个阶段。 • 具体而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示 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 大致包括 “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