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识梳理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意义 内容 背景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 两个 实事求是思想 转折 基础 两个政治路线:经济建设 起点 改革开放指导 思想 组织路线:平反冤案
意义 内容 背景 思想 基础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 转折 两个 起点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平反冤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三、知识梳理 指导 思想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 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的 好不好,应该主要看 ●●●●●● 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 了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 “主要的政治”是指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冤假错案予以平反 D.提高劳动者的待遇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 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的 好不好,应该主要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 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 了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 “主要的政治”是指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冤假错案予以平反 D.提高劳动者的待遇 B
起点、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起步:1978年 经济体制改艹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1984年 箪过程 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1992年—21世纪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起点、转折:1978年 过程 起步: 1978年 农村: 发展:1984年 城市: 深化:1992年—21世纪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1978年以前,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是 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最后,他们作出了 个大胆决定:包产到户。昏黄的灯光下, 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在 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由 此载入史册。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 年就大变样: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 食总产由1978年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 公斤。“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 了中国农村大地。 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 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 1978年以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 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最后,他们作出了一 个大胆决定:包产到户。昏黄的灯光下, 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在 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由 此载入史册。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 一年就大变样: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 食总产由1978年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 公斤。“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 了中国农村大地。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 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生产方式:集体经营 分户经营 调动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促进 改变 人民公社一→乡镇政府推动 管理方式:生产大队 村民委员会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集体经营 平均主义 分户经营 按劳分配 调动 促进 改变 乡,镇政府 推动 村民委员会 人民公社 管理方式: 生产大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