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种群及其研究内容 种群是生态学中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的群 体特征、数量变动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和规律,种群数量 变化的原因。 一、种群数量动态的特征 ()种群密度 指某时间内单位空间同种昆虫的个体数量。 可用单位面积、单位样本(叶、果、等)上的个 体数表示
第一节 种群及其研究内容 种群是生态学中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的群 体特征、数量变动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和规律,种群数量 变化的原因。 一、种群数量动态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指某时间内单位空间同种昆虫的个体数量。 可用单位面积、单位样本(叶、果、等)上的个 体数表示
种群数量确定办法: 种群数量的直接调查:抽样调查、标记回收、 捕获量(百网虫数)或诱捕量法。 间接调査:虫害指数法,危害状估算法,排泄 物推算法等。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固有特征 出生率是种群数量变动的固有能力,是单位时间 内种群新增的个体数B=△N/△t、b=△N/△t小,平均每个 体的新增个体数
种群数量确定办法: 种群数量的直接调查:抽样调查、标记回收、 捕获量(百网虫数)或诱捕量法。 间接调查:虫害指数法,危害状估算法,排泄 物推算法等。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固有特征 出生率是种群数量变动的固有能力,是单位时间 内种群新增的个体数B=ΔN/Δt、b=ΔN/Δt·N,平均每个 体的新增个体数
理想条件下允许种群无限制地增长时种群的最高 出生率即内禀增长率rm(生理想出生率),特定条 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为生态出生率 理想条件下种群每个个体因年老而死亡时的 死亡率为生理死亡率,实际条件下种群的死亡率为生 态死亡率:MN/△t,m=Nd/N 生理与生态寿命或存活率:S=1M、s=1-m。 以一定时间内种群的迁出数与迁入数之差占 种群总体的比率即迁移率
理想条件下允许种群无限制地增长时种群的最高 出生率即内禀增长率rmax(生理想出生率),特定条 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为生态出生率。 理想条件下种群每个个体因年老而死亡时的 死亡率为生理死亡率,实际条件下种群的死亡率为生 态死亡率:M=Nd/Δt,m=Nd/N。 生理与生态寿命或存活率:S=1-M、s=1-m。 以一定时间内种群的迁出数与迁入数之差占 种群总体的比率即迁移率
在特定时间及条件下种群的消长状况为净增 殖率:R0=BM。 性比: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值:♀/♂, 或雌虫数占种群总数的比率。 种群结构:种群内生物学特性有差异的各类 群的比例, 年龄组配: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数的比率。 生物型,形态分化型(翅型、性二型等)
在特定时间及条件下种群的消长状况为净增 殖率:R0=B-M。 性比: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值:♀/♂, 或雌虫数占种群总数的比率。 种群结构:种群内生物学特性有差异的各类 群的比例, 年龄组配: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数的比率。 生物型,形态分化型(翅型、性二型等)
二、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 ()不连续增长模型 年只有一个世代或世代间隔明显的昆虫,其种群 变动或增长曲线在一年内是不连续的,其数学模型为: N+1=R0×Nt世代。N种群数量。R净增殖率, R0受t世代的环境影响而变化,可用at、或a+b等表示。 (二)连续增长模型 世代重叠的昆虫,其种群的年变动曲线是连续的。 见下页
二、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 (一)不连续增长模型 一年只有一个世代或世代间隔明显的昆虫,其种群 变动或增长曲线在一年内是不连续的,其数学模型为: Nt+1=R0Nt ——t世代。Nt种群数量。R0净增殖率, R0受t世代的环境影响而变化,可用at、或a+bt等表示。 (二)连续增长模型 世代重叠的昆虫,其种群的年变动曲线是连续的。 ——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