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基于16位机) 作者 周佩玲 虎傅忠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基于16位机) 作 者 周佩玲 彭 虎 傅忠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章计算机基本知识 绪论 i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微型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 ■几种进位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第一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 ◼ 绪论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微型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 ◼几种进位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開11绪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研制成功。尽管它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耗电140千瓦,用了18800多个电子管,每秒钟仅能做 5000次加法 这台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件:输入器、输出器 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奠定了当代电子数字计算 机体系结构的基础
1·1 绪 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研制成功。尽管它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耗电140千瓦,用了18800多个电子管,每秒钟仅能做 5000次加法. 这台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件:输入器、输出器、 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奠定了当代电子数字计算 机体系结构的基础
1·2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一、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7~1957)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2)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Ⅰ计算机时代 (1972年~)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1981年~)
1·2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 一、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7~1957)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2)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算机时代 (1972年~ )。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1981年~ )
目■二、微处理器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第一代微处理器是以Inte公司1971年推出的4004,4040为代 表的四位微处理机。 第二代微处理机(1973年~1977年),典型代表有:Inte公 司的8080、8085; Motorola公司的M6800以及Zog公司的Z80。 第三代微处理机第三代微机是以16位机为代表,基本上是在 第二代微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 Intel公司的8088 8086是在8085的基础发展起来的;M68000是 Motorola公司在 M6800的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四代微处理机以Inte公司1984年10月推出的80386PU和 1989年4月推出的80486CPU为代表, 第五代微处理机的发展更加迅猛,1993年3月被命名为 PENTIUM的微处理机面世,98年 PENTIUM2又被推向市场
◼ 二、微处理器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第一代微处理器是以Intel公司1971年推出的4004,4040为代 表的四位微处理机。 第二代微处理机(1973年~1977年),典型代表有:Intel 公 司的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以及Zlog公司的Z80。 第三代微处理机第三代微机是以16位机为代表,基本上是在 第二代微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Intel公司的8088。 8086是在8085的基础发展起来的;M68000是Motorola公司在 M6800 的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四代微处理机以Intel公司1984年10月推出的80386CPU和 1989年4月推出的80486CPU为代表, 第五代微处理机的发展更加迅猛,1993年3月被命名为 PENTIUM的微处理机面世,98年PENTIUM 2又被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