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s and make simple theoretical inferences,including basic discrete structur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and modeling capability using concepts,basic theories of propositional and predicate logic.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能应用命题逻辑、谓词逻辑进行逻辑推理,并结 合离散结构的特性和它们之间关系,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相关经典问题进行 推理、证明和求解。 课程目标2(科学思维):能够自觉选取合适的离散结构和逻辑形式,表达 实际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建立具有高度抽象同时不乏完备性和准确性的模型,获 得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 课程目标3(理论创新):能针对实际中的典型工程问题,从命题逻辑、谓 词逻辑以及离散结构的角度重新对其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适性的 定理和方法。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2 1.工程知识:掌握软件工程在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方法,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原理、技术和方法在工程领域的 应用,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认识其个具体软件工程 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2.问题分析能力:具有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 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 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 工艺流程的能力。具有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并得到实际运用。 4.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 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 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 定的分析、归纳与整理和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离散数学(第2版 耿素云,屈婉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9 (美)背尼思H 参考书目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书第8版 罗森(Kenneth 机械工业出版利 2019.10 H.Rosen) 13
13 computers and make simple theoretical inferences, including basic discrete structur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nd modeling capability using concepts, basic theories of propositional and predicate logic.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能应用命题逻辑、谓词逻辑进行逻辑推理,并结 合离散结构的特性和它们之间关系,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相关经典问题进行 推理、证明和求解。 课程目标 2(科学思维):能够自觉选取合适的离散结构和逻辑形式,表达 实际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建立具有高度抽象同时不乏完备性和准确性的模型,获 得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 课程目标 3(理论创新):能针对实际中的典型工程问题,从命题逻辑、谓 词逻辑以及离散结构的角度重新对其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适性的 定理和方法。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 工程知识:掌握软件工程在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方法,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原理、技术和方法在工程领域的 应用,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认识某个具体软件工程 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 2. 问题分析能力:具有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 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 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 √ √ 3.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 工艺流程的能力。具有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并得到实际运用。 √ 4. 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 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 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一 定的分析、归纳与整理和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离散数学(第 2 版) 耿素云,屈婉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9 参考书目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原 书第 8 版 (美) 肯尼思·H. 罗森 (Kenneth H. Rosen)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10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离散数学:原书第5版: (美)约翰A 多西(ohnA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典藏版 2019.12 Dossev)等 离散数学教程(第2版) 王元元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10 (2)课程网站 离散数学概论(北京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002525004 离散数学(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JTU-1003457002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影生每音节知口占的习 课后作业 。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作 平时成绩(30% 业单独评分,最终评分取平均值,占平时成绩50%。 课堂交流及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课堂发言、出勤 考勤 竿综合评分。占平时成结50%。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愿型有填空题、选择愿、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60%,能力题约占40%。 14
14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离散数学:原书第 5 版: 典藏版 (美) 约翰·A. 多西 (John A. Dossey)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12 离散数学教程(第 2 版) 王元元 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10 (2)课程网站 离散数学概论(北京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002525004 离散数学(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JTU-1003457002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课后作业 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作 业单独评分,最终评分取平均值,占平时成绩 50%。 课堂交流及 考勤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课堂发言、出勤 等综合评分。占平时成绩 50%。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的 章节 丰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方法和手段 课程 课内 目标 命题与联结 词,命公 式与陆估】 通讨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排 第一章 等值演算 结合的方式 学生能够应用 析取范式与 命题逻辑进行推理,并对到 讲授,课 阅读并 命题逻 香阅相 12.3 合取范式, 际遇到的间题进行建模,同 党练习 辑 关文献 联结词完备 时能够从命题逻辑的角度对 典型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 辑的推理理 论 一阶罗组基 本概念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第二章 阶逻辑公式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阅读并 一阶污及解释, 一阶逻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6 讲授,课 查阅相 堂练习 的 阶罗等估 对典型定理和公式讲行解释 关文献 式与前束范 和推理。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第三章集合的基本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能应用 华合的 概念,集合 基本概 的基本运 集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 阅读并 对集合进行运算,判别集合 讲授,课 查阅相 1,2 念和运算,集合恒 堂练习 类型并进行计数,同时能够 关文献 等式右宝 利用集合的思维对典型问题 集合的计数 进行思考。 集合的笛卡 儿积与二元 关系,关系 的运算, 关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料 第四章 系的性质,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 关系的闭 集合中关系的定义对关系讲 阅读进 一元关 讲授,课 包,等价关 行运算并分析其性质,能够 杏阅相 系和函 系和偏序关 运用等价关系 偏序关系以 堂练习 数 关文献 系,函数的 及函数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定义和性 和解决。 质,函数的 复合和反函 15
15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命题逻 辑 命题与联结 词,命题公 式与赋值, 等值演算, 析取范式与 合取范式, 联结词完备 集,命题逻 辑的推理理 论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命题逻辑进行推理,并对实 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建模,同 时能够从命题逻辑的角度对 典型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 12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 第二章 一阶逻 辑 一阶逻辑基 本概念, 一 阶逻辑公式 及解释, 一 阶逻辑等值 式与前束范 式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一阶逻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对典型定理和公式进行解释 和推理。 6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三章 集合的 基本概 念和运 算 集合的基本 概念,集合 的基本运 算,集合恒 等式,有穷 集合的计数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集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 对集合进行运算,判别集合 类型并进行计数,同时能够 利用集合的思维对典型问题 进行思考。 8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四章 二元关 系和函 数 集合的笛卡 儿积与二元 关系,关系 的运算,关 系的性质, 关系的闭 包,等价关 系和偏序关 系,函数的 定义和性 质,函数的 复合和反函 数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 集合中关系的定义对关系进 行运算并分析其性质,能够 运用等价关系、偏序关系以 及函数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和解决。 8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一元运算及 第五章 其性质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 代数系 数系统及其 阅读并 的 子代新和积 代数系统相关概念和理论方 讲授,课 查阅相 1,2 般概念 法对典型定理进行推导和证 堂练习 代数,代数 关文献 系统的同态 明, 并应用同态和同构对典 型问题进行分析。 与同构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第六音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 典型 群、环与域, 典型代数系统相关概念和耳 讲授,课 阅读 格与布尔代 查阅相 1,2 数系统 论方法对典型定理进行推导 堂练习 关文献 和证明,并以此为基出对典 型问题进行建模。 无向图和有 向图,通路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回路、图的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图的相关令 第七章 理论和方法 表 对图进行表示并分析其性 讲授,课 阅读 图的 的矩阵 示,二部图、 质:能够利用典型图结构对 8 堂练习 查阅相 123 本橱念 关文献 欧拉图、哈 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建模: 密图,平 同时能够从图的角度对典型 面图及图的 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 若色 通过理论讲授、课章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第八章无向树 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实 讲授,课 阅读并 查阅朴 2,3 树及其应用 遇到的问题进行建模:同时 堂练习 关文献 能够从树的角度对典型问题 进行抽象和分析。 排列与组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 合,二项武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第九章定理与多项 能够利用组合数学的基本概 阅读并 组合数式定理, 念和相关理论方法对实际遇 6 讲授,课 堂练习 查阅相 2,3 推万程, 到的题进行建模 同时能 关文献 成函数与指 够从组合数学的角度对典型 数生成函数 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 合计 64
16 第五章 代数系 统的一 般概念 二元运算及 其性质,代 数系统及其 子代数和积 代数,代数 系统的同态 与同构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 代数系统相关概念和理论方 法对典型定理进行推导和证 明,并应用同态和同构对典 型问题进行分析。 8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六章 典型代 数系统 群、环与域, 格与布尔代 数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 典型代数系统相关概念和理 论方法对典型定理进行推导 和证明,并以此为基础对典 型问题进行建模。 4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七章 图的基 本概念 无向图和有 向图,通路、 回路、图的 连通性,图 的矩阵表 示,二部图、 欧拉图、哈 密顿图,平 面图及图的 着色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图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对图进行表示并分析其性 质;能够利用典型图结构对 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建模; 同时能够从图的角度对典型 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 8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 第八章 树 无向树,根 树及其应用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实际 遇到的问题进行建模;同时 能够从树的角度对典型问题 进行抽象和分析。 4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2,3 第九章 组合数 学 排列与组 合,二项式 定理与多项 式定理,递 推方程,生 成函数与指 数生成函数 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相 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应用 能够利用组合数学的基本概 念和相关理论方法对实际遇 到的问题进行建模;同时能 够从组合数学的角度对典型 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 6 讲授,课 堂练习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2,3 合 计 64 --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Electronic Techn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0420144 课程 必修▣选修如 编号 属性 理论 学分 总学时 64 64 上机 0 实验 0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口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知院内平台和 专业基础。 类别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如顶峰课程如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开课 适用 软件工程学院 单位 专业 软件工程 课程负 贵人 张瑾 撰写人 卢健 审核人 张瑾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电子技术》是介绍电子技术理论和应用的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 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分析 方法、二极管与晶体管的特性、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逻辑电路 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以及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等内容。该课程能够帮助 学生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通过 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控 制计算机外围电子设备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 础。 Electronic technology,which deals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is a very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 for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This course consists of several major parts.such a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laws of electric circuits,analysis of DC and AC circuits,characteristics of diode and transistor,transistor-amplifier,operational amplifier,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s.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s,memory,A/D and D/A converters.By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how to analyze circuits and how to apply the 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to solve problems in reality.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mputer hardware,so that they can learn to control computer peripheral electronic equipment,as well a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professional
17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Electronic Techn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0420144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64 上机 学时 0 实验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开课 单位 软件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软件工程 课程负 责人 张瑾 撰写人 卢健 审核人 张瑾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电子技术》是介绍电子技术理论和应用的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 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分析 方法、二极管与晶体管的特性、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逻辑电路 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以及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等内容。该课程能够帮助 学生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通过 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控 制计算机外围电子设备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 础。 Electronic technology, which deals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 for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consists of several major parts, such a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laws of electric circuits, analysis of DC and AC circuits, characteristics of diode and transistor, transistor-amplifi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s,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s, memory, A/D and D/A converters. By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how to analyze circuits and how to apply the 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to solve problems in reality.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mputer hardware, so that they can learn to control computer peripheral electronic equipment, as well a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profess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