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21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开卷) 2016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A.《语丝》周刊和语丝社 B.《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觉悟》副刊和春雷社 D.《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2.最深刻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弱点和病根的认识的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风波》 C.《阿Q正传》 D.《伤逝》 3.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B.成仿吾 C.郁达夫 D.叶灵凤 4.主要因成功塑造了杨梦痴、汪文宣等人物形象而获得成功的巴金小说是()。 A.《家》《春》《秋》 B.《憩园》《寒夜》 C.《第四病室》《寒夜》 D.《冯文淑》《田惠世》 5.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的小说家是( )。 A.沈从文 B.茅盾 C.叶绍钧 D.老舍 686
试卷代号 :2212 座位号DJ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 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未考试 中国文学通论 (2) 试题(开卷) 2016 E 五|总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10 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 A. ((语丝》周刊和语丝社 B.<< 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 ((觉悟》副刊和春雷社 D.(( 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2. 最深刻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弱点和病根的认识的小说是( )。 A. ((狂人日记>> a<< 风波》 c. ((阿 正传)) D.<< 伤逝》 3. 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 A. 郭沫若 B. 成仿吾 c.郁达夫 D.叶灵凤 4. 主要因成功塑造了杨梦痴、汪文宣等人物形象而获得成功的巴金小说是( )。 A.(( 家)) ((春)) ((秋>> B.<< 憨园)) ((寒夜》 c.(( 第四病室>> ((寒夜>> 1). <<冯文淑)) ((回惠世》 5. 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的小说家是( )。 686 A. 沈从文 c. 叶绍钩 B. 茅盾 且老舍
6.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A.艾青 B.郭小川 C.闻捷 D.贺敬之 7.“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复苏的第一个标志。最早出现的“伤痕文学”作品是()。 A.刘心武的《班主任》 B.卢新华的《伤痕》 C.冯骥才的《啊!》 D.金河的《重逢》 8.改革小说的开篇之作是( )。 A.张炜的《秋天的愤怒》 B.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C.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D.贾平凹的《腊月·正月》 9。反思文学大多描写以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角的“苦难故事”,其中,《芙蓉镇》的 作者是( )。 A.张贤亮 B.张洁 C.高晓声 D.古华 10.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姐妹篇的小说是( )。 A.《偶然事件》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世事如烟》 D.《四月三日事件》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2一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 得分。 11.20世纪初叶的散文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杂文(包括小品文) B.议论散文(包括议论文) C.游记(包括报告文学) D.抒情散文(包括散文诗) 12.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外,还 有( )等。 A.《老残游记》 B.《官场现形记》 C.《儒林外史》 D.《孽海花》 687
6. 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 A. 艾青 B. 郭小川 C. 闻捷 D. 贺敬之 7.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复苏的第一个标志。最早出现的"伤痕文学"作品是( )。 A. ~J 心武的《班主任》 C. 冯骥才的《啊!>> 8. 改革小说的开篇之作是( )。 B. 卢新华的《伤痕》 D. 金坷的《重逢》 A. 张炜的《秋天的愤怒)) B.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C.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D.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 9. 反思文学大多描写以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角的"苦难故事",其中, ((英蓉镇》的 作者是( )。 A. 张贤亮 C. 高晓声 B. 张洁 D.古华 10. 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姐妹篇的小说是( )。 A. <<偶然事件>> a<<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 世事如烟>> D. ((四月三日事件》 |得分|评卷人|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20 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 2-4 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 得分. 11. 20 世纪初叶的散文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杂文(包括小品文) B. 议论散文(包括议论文〉 C. 游记〈包括报告文学) D. 抒情散文(包括散文诗) 12. 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外,还 有( )等。 A.<< 老残游记》 C.<< 儒林外史》 B. ((官场现形记》 D. ((孽海花》 687
13.鲁迅笔耕一生,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留下大量著述,但鲁迅的小说只有 A.《呐喊》 B.《朝花夕拾》 C.《彷徨》 D.《故事新编》 14.闻一多的诗歌主要收入《红烛》与《死水》两部诗集中。《红烛》共分五篇,其中,留学美 国之前在清华学校时的作品是( )。 A.《红豆篇》 B.《李白篇》 C.《夜雨篇》 D.《青春篇》 15.1926一1929年,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 )。 A.《老张的哲学》 B.《离婚》 C.《赵子日》 D.《二马》 16.在40年代的诗坛上,最为活跃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和潮流主要有三个( )。 A.以“七月诗派”为代表的自由体诗歌 B.以“九叶诗派”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 C.以大众化为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诗歌 D.以暴露和批判为特色有民谣体讽刺诗 17.“样板戏”几乎全都取材于“建国15年来的现实生活”以前的革命历史。只 有( )除外。 A.《海港》 B.《杜鹃山》 C.《白毛女》 D.《龙江颈》 18.《茶馆》全剧共70多人,作者根据这些人物在剧中的不同作用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 中,从始至终的主要人物主要是( )。 A.茶馆掌柜王利发 B.茶馆房东秦二爷 C.旗人后代常四爷 D.吃洋教的马五爷 688
13. 鲁迅笔耕一生,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留下大量著述,但鲁迅的小说只有 A.<< 呐喊》 B. <<朝花夕拾》 c. <<彷徨》 D.<< 故事新编》 14. 闻一多的诗歌主要收入《红烛》与《死水》两部诗集中。《红烛》共分五篇,其中,留学美 国之前在清华学校时的作品是( )。 A.<< 红豆篇》 B.<< 李白篇》 c.<< 夜雨篇》 D. <<青春篇》 15.1926-1929 年,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 )。 A.<< 老张的哲学>> B.<< 离婚》 c.<< 赵子曰>> D.<< 二马》 16. 40 年代的诗坛上,最为活跃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和潮流主要有三个( )。 A. 以"七月诗派"为代表的自由体诗歌 B. 以"九叶诗派"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 c. 以大众化为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诗歌 D. 以暴露和批判为特色有民谣体讽刺诗 17. "样板戏"几乎全都取材于"建国 15 年来的现实生活"以前的革命历史。只 有( )除外。 A.<<海港》 B. ((杜鹊山》 c.<< 白毛女>> D.<< 龙江颂》 18.<< 茶馆》全剧共 70 多人,作者根据这些人物在剧中的不同作用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 中,从始至终的主要人物主要是( )。 688 A. 茶馆掌柜王利发 c. 旗人后代常四爷 B. 茶馆房东秦二爷 D. 吃佯教的马五爷
19.老作家的回忆性散文是80年代散文的主要收获,如( )等。 A.巴金的《随想录》 B.丁玲的《“牛棚”小品》 C.孙犁的《晚华集》 D.黄宗英的《大雁情》 20.余华的小说作品主要有( )等。 A.《访问梦境》 B.《活着》 C.《世事如烟》 D.《许三观卖血记》 得 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要求: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2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 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 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正式开始。 22.1921年10月出版的郁达夫的《 》是新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23.《梵峨嶙与蔷薇》是 发表的第一个剧本。 24.在《日出》一剧中,潘月亭、 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 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 25.抗战时期的救亡主题并不是从抗战时期才开始的,而是一直伴随着20世纪的中国文 学,只是从 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而日益突现。 26.在50年代开始的颂歌潮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三红一创”,包括《红日》、《红旗 谱》、《红岩》和《 》。 27.1976年后,散文开始复苏。最早出现的是报告文学是 的《地质之光》、《哥德 巴赫猜想》等。 28. 的《我与地坛》饮誉文坛内外,从个人独特的角度追问生与死的奥 秘,探求生命朴实的意义。 29.客观、冷静、口语化的倾向,在90年代的诗歌中表现得更为极端,甚至连“冷抒情”也 给摒弃了, 的长诗《0档案》就是一例。 30.“私人化写作”一般认为始于 创作的《私人生活》。 689
19. 老作家的回忆性散文是 80 年代散文的主要收获,如( )等。 A. 巴金的《随想录》 c. 孙犁的《晚华集》 20. 余华的小说作品主要有( A.<< 访问梦境》 c.<< 世事如烟》 〉等。 B. 丁玲的<<"牛棚呀、品》 D. 黄宗英的《大雁情》 B.<< 活着》 D.<< 许三观卖血记》 !得分|评卷人 | 三、填空题(每空 分,共 20 分} 要求: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21. 1917 月和 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一一一一一的《文学改良鱼议》和陈独秀的《文学 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正式开始。 22. 1921 10 月出版的郁达夫的《一一一一》是新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23.<< 梵峨鳞与蔷薇》是一一一一发表的第一个剧本。 24. 在《日出》一剧中,潘月亭、 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 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 25. 抗战时期的救亡主题并不是从抗战时期才开始的,而是一直伴随着 20 世纪的中国文 学,只是从一一一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而日益突现。 26. 50 年代开始的颂歌潮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三红一创",包括《红日》、《红旗 谱》、《红岩》和<< >>。 27.1976 年后,散文开始复苏。最早出现的是报告文学是 巴赫猜想》等。 的《地质之光》、《哥德 28. 的《我与地坛》饮誉文坛内外,从个人独特的角度追问生与死的奥 秘,探求生命朴实的意义。 29. 客观、冷静、口语化的倾向,在 90 年代的诗歌中表现得更为极端,甚至连"冷抒情"也 给摒弃了'一一一一的长诗<<0 档案》就是一例。 30." 私人化写作"一般认为始于 创作的《私人生活》。 689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1分。 31.什么是“启蒙文学”?什么是“文学启蒙”?二者是什么关系? 32.简要说明《在细雨中呼喊》在表现暴力方面的主要特点。 得分 评卷人 五、作品赏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自己的体会和 见解。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无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酌情扣5一10分。 33.鲁迅在《阿Q正传》中是如何描写阿Q革命的,你对阿Q革命有何看法? 34.《沙家浜》是如何表现阿庆嫂与胡传奎、刁德一的“智斗”的?你认为,这场智斗的精彩 之处在哪里? 690
|得分|评卷人| !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 分。 1.什么是"启蒙文学"?什么是"文学启蒙巧二者是什么关系? 32. 简要说明《在细南中呼喊》在表现暴力方面的主要特点。 |得分|评卷人| | 五、作晶赏析题 (30 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宇颇,有自己的体会和 见解。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 分。无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酌情扣 5-10 分。 33. 鲁迅在《阿 正传》中是如何描写阿 革命的,你对阿 革命有何看法? 34. ((抄家泯》是如何表现阿庆嫂与胡传奎、刁德一的"智斗"的?你认为,这场智斗的精彩 之处在哪里? 690